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與老實的分寸 > 5.兼顧公正和人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與老實的分寸 5.兼顧公正和人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5兼顧公正和人情

做人金典:對事要黑,就是保持原則,力求公正;對人要厚,就是懂得人情,順應人意。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聰明的古人早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對待彆人絕不能隻是板起麵孔教訓,要知道人是有一種逆反心理的,那樣做隻怕恰好會弄巧成拙。更不要做老好人,在彆人麵前冇有一點威嚴,那樣彆人對你冇有絲毫敬畏,你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最好的辦法是恩威並施,“打一巴掌,再給一個甜棗”,既讓彆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又得讓他對你感恩戴德。

比如一個領導者,管理好下屬是他最基本的工作。隻有這樣纔會使他更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他的工作出色便是得到更高的領導賞識的最大資本。

在中國曆史上,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有名的賢相。他不但文韜武略,而且極有人緣,使得全軍上下無不認為其有情有義。“諸葛亮三氣周瑜”本來對吳蜀聯盟極為不利,直到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悲歎中死去,吳蜀聯盟完全有破裂的可能。但是,諸葛亮親自去為周瑜弔孝,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那感人肺腑的悼詞催人淚下,連旁邊守孝的兵士都為其言辭感動得泣不成聲。見此情景,誰又會記起周瑜恰恰是被眼前這位哭得死去活來的弔唁人氣死的呢不知情的一定會以為二人乃摯友,併爲他們感天動地的友誼而驚歎不已。通過這種手段,諸葛亮不僅保全了自己,還保住了吳蜀聯盟。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節,是典型的先扮黑臉的策略。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迅速攻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收降了薑維,一時大震關中。他派馬謖率軍守街亭,迎擊魏軍,併爲馬謖製定了作戰方案。誰知馬謖自恃飽讀兵書,不依丞相之計,終於失了街亭,大敗而歸。

諸葛亮被迫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失敗了。諸葛亮與馬謖私交甚厚,但馬謖失了街亭,依軍法當斬,諸葛亮便狠著心下令處死了馬謖。執法後,諸葛亮又揮淚親自祭奠,寫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文,令兵士們大為感動。

諸葛亮作為一國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然應當執法如山,不徇私情,否則就很難樹立威信,很難令眾人臣服。但從個人角度講,他和馬謖交情很深,如果一斬了之,肯定會被認為六親不認,在這樣的人手下當差,冇準兒哪天犯個小錯便被就地正法,於是很可能人們就開始畏懼,疏遠他。但他親自哭祭,以祭詞曉之以理,以眼淚動之以情,效果就不同了。士兵們就會覺得,丞相是個重情義的人,殺馬謖是因為萬不得已,是因為剛正不阿、不徇私情,這反而更體現出丞相的可貴品質。就這樣,既樹立了威信,嚴明瞭法紀,又不傷人情,可謂兩全其美。

在處世中,你不妨學學諸葛亮,先扮個“黑臉”,再扮個“紅臉”,妥善處理公正和人情的關係。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