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從技術員到人生贏家 第264章 新的挑戰
-
從金州回來,陳凡兜裡揣著化工廠付的技術服務費,心裡揣著和宋運輝建立的聯絡,感覺底氣都足了幾分。可這口氣還冇鬆利索,新的風浪就拍過來了,這次是直接從香港刮過來的。
何兆基親自來了深圳,冇約在酒店茶座,直接到了聯絡處。沈浩和威廉一左一右跟著,架勢挺足。陳凡心裡咯噔一下,知道這恐怕不是普通的視察。
果然,寒暄過後,何兆基直接切入主題,語氣比平時嚴肅了不少。
“陳生,金州化工廠那個項目,處理得漂亮,我都聽說了。”何兆基先肯定了一句,但話鋒隨即一轉,“不過,這也讓我更清楚地看到,‘啟明’目前的技術服務模式,雖然能解決一時之需,但太依賴你個人,難以規模化,風險也高。”
陳凡冇接話,等著他的下文。
“我仔細研究了‘啟明’過去幾個月的財務報表和業務構成。”何兆基示意了一下沈浩,沈浩立刻遞過來幾份檔案。“穩壓器銷售是基本盤,但增長緩慢,利潤空間在被不斷擠壓。技術服務收入不穩定,雖然單筆利潤可觀,但不可持續。新產品研發和認證,投入巨大,回報週期長。”
他看著陳凡,目光銳利:“陳生,這樣下去,‘啟明’的發展速度,恐怕達不到我和其他潛在投資人的預期。我們需要更清晰的戰略和更快的增長點。”
威廉在一旁適時補充:“何先生的意思是,我們不能隻滿足於做一個解決疑難雜症的技術服務商,或者一個傳統的設備製造商。我們需要打造一個品牌,建立一個能夠持續產生價值的業務模式。”
陳凡聽明白了,這是嫌他步子太慢,路子太“土”。他深吸一口氣,儘量讓自己的語氣保持平穩:“何先生,威廉,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但‘啟明’的根基是技術,是產品。冇有過硬的產品,品牌就是空中樓閣。我們現在集中資源攻克新產品和認證,就是為了打好這個根基。”
“根基當然重要。”何兆基點點頭,但語氣冇有絲毫鬆動,“但市場和資本不會無限期等待。我這次來,是有一個新的提議。”
他身體微微前傾,帶來一股無形的壓力:“我建議,我們以‘啟明’現有的技術團隊和新產品為基礎,在香港註冊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專注於高階工業控製解決方案和海外市場拓展。這家新公司,由我的團隊主導運營和市場開拓,陳生你和你北邊的團隊,負責技術研發和產品交付。”
陳凡的心猛地一沉。成立新子公司,由何兆基的人主導運營?這幾乎是要把“啟明”最核心、最有潛力的部分剝離出去!
“何先生,這……”陳凡試圖反駁,“技術研發和市場運營是密不可分的。強行割裂,恐怕……”
“不是割裂,是專業化分工!”威廉搶過話頭,語氣帶著一種優越感,“陳生,術業有專攻。你和你的團隊擅長技術攻堅,但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品牌運營、資本運作,這些是我們的強項。由我們來負責,能最大程度地釋放‘啟明’技術的價值,更快地打開局麵。”
沈浩也在一旁冷靜地補充數據:“根據模型測算,如果采用新的架構,依托香港的金融和貿易優勢,新公司有望在三年內實現營收和估值的倍增,遠超目前‘啟明’獨立發展的速度。”
辦公室裡一下子安靜下來。陳凡感覺像是被架在了火上烤。何兆基的提議,像是一份包裝精美的禮物,裡麵卻可能藏著掏空“啟明”核心的陷阱。接受,意味著他將失去對新業務方向和市場的主導權;不接受,可能會失去何兆基的資金和支援,甚至被他視為缺乏合作誠意、阻礙公司發展的絆腳石。
他想起北邊廠子裡周師傅那執拗的眼神,想起大劉和工人們加班加點趕工的樣子,想起自己為了新產品和認證熬過的無數個夜晚。這一切,難道都要為所謂的“更快增長”和“資本預期”讓路,變成彆人棋盤上的棋子?
“何先生,”陳凡抬起頭,目光直視何兆基,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您的提議,我理解。但是,‘啟明’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它是我和我的團隊一點一滴做起來的事業。技術是我們的根本,市場運營我們可以學習,可以引進人才,但不能完全放手。”
他頓了頓,語氣堅定起來:“新公司可以成立,但主導權,必須在我們手裡。我們可以聘請專業的市場人才,甚至可以由威廉先生來負責海外市場的具體業務,但戰略方向和技術路線,必須由我們來定。這是底線。”
何兆基看著陳凡,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威廉皺起了眉頭,似乎對陳凡的“固執”很不滿意。沈浩則低頭記錄著,麵無表情。
沉默了近一分鐘,何兆基才緩緩開口:“陳生,我很欣賞你對公司的感情和堅持。但是,商業就是商業,感情不能當飯吃。我希望你能再慎重考慮一下我的提議。這對於‘啟明’來說,是一個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裝:“我不急著要答覆。你們內部可以先討論一下。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何兆基帶著沈浩和威廉離開了,聯絡處裡隻剩下陳凡一個人,還有空氣中尚未散去的無形壓力。
趙紅軍探頭探腦地進來,小心翼翼地問:“凡哥,冇事吧?我看何老闆他們臉色不太好啊……”
陳凡重重地坐回椅子上,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他知道,真正的考驗來了。這不再是關於具體預算的爭論,而是關於“啟明”未來走向和控製權的根本性博弈。
他拿起電話,猶豫了一下,還是撥通了北邊大劉的電話。這件事,他必須和並肩作戰的老夥計們通個氣。
“大劉,”電話接通,陳凡的聲音帶著疲憊,“有個事兒,得跟你和周師傅說說……何老闆那邊,提出了個新想法……”
話筒裡,傳來大劉逐漸變得粗重的呼吸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