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天才學霸筆記 第3章
-
早讀課的鈴聲還冇響,高三(1)班已經飄起了“二次元bg”——林觀音正用投影儀放著《鬼滅之刃》的片段,手裡舉著語文課本,對著一臉懵的同學喊:“大家看!炭治郎用呼吸法斬鬼,就像咱們用修辭手法寫作文,‘水之呼吸’是比喻,‘火之呼吸’是排比,找對‘招式’,作文才能‘斬’下高分!”
全班瞬間炸了鍋,前桌的小胖拍著桌子笑:“觀音哥,你這是把語文課變成‘動漫解說’了啊!”林觀音冇接話,直接翻到《木蘭詩》,指著“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說:“這不就是木蘭的‘疾走技能’嗎?把行軍寫得像開了加速掛,比動漫裡的瞬移還帶感!”說著他掏出自己畫的“古詩文動漫人設圖”,木蘭被畫成了“持劍女戰士”,旁邊標著“技能:詩文暴擊,台詞自帶排比buff”,連語文老師路過都停下腳步,湊過來看:“這想法好!下次我上課就用你的人設圖講!”
這隻是林觀音“次元壁破防”學習法的日常操作。為了背英語語法,他把“時態”編成“動漫角色狀態”:一般現在時是“主角日常狀態”,現在進行時是“主角正在打怪”,一般過去時是“主角昨天的冒險”;還特意做了套“語法卡牌”,每張卡牌上畫著不同動漫角色,背麵寫著對應的語法規則,課間跟同學玩“卡牌對戰”,抽到卡牌就要用對應的語法造句,誰造不出就輸一顆糖,結果班裡同學的語法正確率蹭蹭往上漲,英語老師還把這套卡牌拿去給其他班用。
他的數學筆記本更是“二次元重災區”。解函數題時,把“函數圖像的增減性”說成“主角的戰鬥力起伏”,遞增是“主角升級變強”,遞減是“主角被打殘血”;算立體幾何時,直接畫了個“高達模型拆解圖”,把幾何體的麵當成“高達的裝甲”,用“裝甲拚接”的思路講輔助線畫法,連班裡的“動漫迷學渣”都跟他說:“現在看立體幾何,滿腦子都是高達,居然能聽懂了!”
林觀音的“腦洞習慣”還延伸到了實驗課。上次化學實驗課做“酸堿中和反應”,彆人按部就班加試劑,他卻搞了個“魔法主題實驗”,把酚酞試劑說成“魔法藥水”,把氫氧化鈉溶液說成“黑暗藥劑”,邊加試劑邊解說:“現在,我們用‘魔法藥水’淨化‘黑暗藥劑’,當溶液變紅,就是魔法生效了!”逗得旁邊的同學笑得手都抖了,卻牢牢記住了“酸堿中和會變色”的知識點,連化學老師都拍了拍他的肩:“下次實驗課,你來當‘魔法解說員’!”
最讓人驚掉下巴的是他的“跨學科聯動法”。為了記曆史事件,他把“商鞅變法”和“數學函數”綁在一起,說:“商鞅變法就像給秦國加了個‘遞增函數buff’,改革措施是‘自變量’,國家實力是‘因變量’,自變量越強,因變量漲得越快”;學地理的“氣候類型”時,他用“美食類比”,把熱帶雨林氣候說成“全年高溫多雨,像一直在吃火鍋,又熱又潮”,把溫帶季風氣候說成“四季分明,春天吃春遊便當,冬天吃火鍋,夏天吃冰西瓜”,班裡同學再也冇混淆過氣候類型。
林觀音還特彆會“用熱點學知識”。前段時間全球都在聊“aichatgpt”,他就用ai編了個“知識問答機器人”,把課本知識點輸進去,同學有不會的題,直接問機器人就能得到解答,還能自定義“回答風格”——想要搞笑的,機器人就用“脫口秀語氣”講題;想要嚴謹的,機器人就用“老師語氣”分析。他還跟ai比賽“誰講題更有趣”,結果班裡同學投票,他贏了,因為“觀音哥講題會加動漫梗,ai太死板”。
他的“碎片化學習”更是升級到了“萬物皆可學”的地步。吃漢堡時,他算“漢堡的體積”,用“圓柱體體積公式”估算麪包胚的體積,再減去中間夾層的體積,還跟同學打賭:“這個漢堡的體積,肯定比你的保溫杯大”;看電影時,他盯著螢幕算“電影畫麵的比例”,分析“寬屏和全屏的區彆”,還寫了篇“電影畫麵比例與數學的關係”的短文,被語文老師當成範文;甚至玩抓娃娃機時,他都在算“爪子的抓取概率”,通過“爪子的鬆緊度”和“娃娃的位置”,算出最容易抓中的角度,最後抓了一堆娃娃分給同學,說:“這就是‘概率學的勝利’!”
林觀音從不搞“題海戰術”,卻總能精準命中考點。秘訣是他的“考點預判法”,每次考試前,他都會把課本和練習冊翻一遍,像“偵探破案”一樣找考點:“這章的課後題反覆出現‘二次函數’,考試肯定會考;曆史書裡‘辛亥革命’的意義標了重點,大概率會出簡答題”。他還會做“考點預測表”,分“高頻考點”“中頻考點”“低頻考點”,讓同學按優先級複習,有次月考,他預測的十個高頻考點,居然中了八個,班裡同學都喊他“考點預言家”。
有次學校組織“學科競賽”,林觀音代表班級參加數學組比賽。賽前,其他選手都在刷題,他卻在看《數學之美》,還跟隊友說:“比賽考的不是刷題量,而是對數學的理解,就像玩魔方,你知道公式是基礎,但理解了魔方的結構,才能更快還原。”比賽時,最後一道題特彆難,全場都冇人做出來,林觀音卻用“拓撲學”的思路解了出來,評委都驚了:“你居然會用大學的知識解高中競賽題!”他笑著說:“我看《數學之美》時學到的,覺得好玩就研究了一下。”最後他拿了一等獎,還跟評委聊起了“數學在ai中的應用”,評委都誇他“思維遠超同齡人”。
這天放學,林觀音揹著書包,手裡拿著剛買的“動漫周邊”——一個印著數學公式的鑰匙扣。路上遇到個小學生在哭,因為不會做數學題。林觀音蹲下來,掏出鑰匙扣說:“你看這個鑰匙扣上的公式,是‘勾股定理’,就像你玩的積木,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就像兩塊短積木,斜邊就是長積木,隻要知道兩塊短積木的長度,就能算出長積木的長度。”他用鑰匙扣當教具,幾分鐘就教會了小學生,小孩笑著說:“哥哥,你比我們老師厲害,我現在覺得數學好有趣!”
林觀音笑著摸了摸小孩的頭,揹著書包繼續往前走。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書包上的動漫鑰匙扣晃來晃去,反射著金色的光。他掏出手機,打開備忘錄,上麵寫著“下週計劃:給生物課編‘細胞版動漫劇本’,把‘細胞器’變成‘細胞小鎮的居民’”。對於林觀音來說,學習從來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充滿腦洞和樂趣的“冒險”,而他的“天才成長史”,還在繼續用這種“突破次元壁”的方式,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