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與老實的分寸 2.低調做人,小心行事
-
2低調做人,小心行事
做人金典:做人始終都要留一手,以防患於未然,凡事多長兩個心眼,能融通處世,一生順達。
漢代的賈誼以誦詩通經聞名郡中,吳廷尉做河南太守時,聽到他的名字就把他召至門下,很是喜歡他。孝文帝初即王位,聽說賈誼年紀輕輕通曉諸子百家之書,於是征召他為博士。
當時賈誼才20多歲,年少英姿。每次文帝詔臣議事,年紀大的臣僚不能回答,賈誼卻都能應對。孝文帝很喜歡他,便越級提拔他,一年之內就官至太中大夫。
賈誼以為漢朝此時已天下大治,因而當改正朔,易服色,法製度,定官名,興禮樂。他還自作主張,草撰了新的儀規禮法,認為漢代的顏色以黃為上,黃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數應用五,還自行設定官名,把由秦傳下來的規定全改了。
雖然孝文帝剛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賈誼的意見去辦,但還是認為賈誼可以擔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嬰、東陽侯張相如、禦史大夫馮敬時等貴族都因此而嫉恨賈誼,常常在文帝麵前說賈誼的壞話:“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文帝疏遠了他,不再采納他的建議,便讓賈誼當長沙王的陪讀太傅。
梁懷王是文帝的小兒子,愛好讀書。文帝又封淮南的四個王子皆為列侯,賈誼多次上疏諫議,認為禍患從此開起。他建言說,諸侯有的管轄幾個郡,這違背古代的製度,應該削除。文帝冇有采納他的建議。
又過了幾年,梁懷王學騎馬時墜馬而死。賈誼悔恨自己冇有儘到老師的責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年僅33歲。
在這個故事中,年少才子賈誼才高八鬥,得到皇帝的賞識也理所當然。但是,賈誼畢竟太年輕,成功之時看不到周圍的巨大威脅,也不知道少而舉高已成眾矢之的,不僅不預設保護,反更強求,致使自己力儘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勾結,多次迫害立有戰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間一場生死拚殺勢及難免。
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屢次進言,勸李世民早做打算,搶先動手。“我們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縱是他們的不對,我又怎麼忍心呢,還是委屈一下吧,時日一長,他們也許會知錯而改,一切煙消雲散。”
彆人都十分著急,深怪他心存仁念,坐失良機。李世民對此如若未聞,暗中卻把他心腹的將領尉遲敬德等人找來,對他們說:“你們的好心我豈能不知不過我們安排未妥,事無頭緒,又怎能草率行事呢事若不密,為人察覺,隻怕我們先得人頭落地了。還望各位詳做籌劃,切勿泄露。”
李世民邊忍邊動,加緊佈置。由於他表麵從容,處處示弱,李建成、李元吉果真被欺騙,暗中得意。他們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實施整倒李世民的計劃。不久,有報說突厥兵犯境,李建成便保舉李元吉為帥帶兵迎敵。齊王請求李淵將秦王李世民的兵馬歸他指揮,李淵答應了他的要求。
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將一眼便看穿了他們的陰謀,李世民見群情激憤,就安撫眾人說:“皇上既然同意,看來我隻能束手待斃了。這是天意,我又能怎麼樣呢”眾人見此,信以為真,不禁泣淚;有的還要告辭而去,以示抗議。隻有幾個知情者以目示意,不露聲色。
這時又有人進來密告李世民,說太子與齊王早已定下計謀,隻等李世民等人給齊王出征送行時,便要密伏勇士趁機全部殺光,然後太子登位,封齊王為太弟。眾人聽此,發怒大喊,情緒更為激動。
李世民見火候已到,這才長歎一聲,對眾人說:“我被迫到這種地步,各位都是明證。事已至此,隻有先發製人,我們才能剷除強敵保全性命。”李世民分派伏兵於玄武門。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在此經過,伏兵齊出。他們二人猝不及防,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遲敬德砍殺。
冇過多久,李淵便讓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李世民時時戒備,謹慎應對不測,暗中籌劃,終於避開人生中的危險。
人生猶如走路,須牢記“低調”兩字。任何時候都要有所防備,一步一步地走穩自己的腳步,否則就可能會因冒失而犯錯或受到傷害。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利益得失關係到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內心的競爭和排斥,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間,也可能在切身利益麵前取利而棄義。在有些時候,我們更要有一顆防人之心。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做人始終都要留一手,以防患於未然,凡事多長兩個心眼,這樣才能融通處世,一生順達。
人生表麵上不是一盤棋,但實為人人都在心裡下的一盤棋。你與他,他與彆人因時因地不同,都有可能成為對手。更何況,隻有在與對手的競爭過程中,才能讓你變得更強大,也隻有在與人相處時時刻為自己留一手,纔不至於關鍵時刻吃虧。
一個低調的人會經常遠離災禍,而一個疏忽的人卻會經常煩惱纏身!為人處世,應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如臨深淵之慎,時時處處謹言慎行,纔不會遭小人陷害,也不會鑄成大禍。不要輕視小心謹慎的人,他們一生都有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