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如何成為一個冷靜智慧的人 一次忍讓,打開一道愛的門
-
一次忍讓,打開一道愛的門
當我們恨仇人時,我們的內心被憤怒充溢著,這就等於給了他們製勝的力量,那力量妨礙我們的睡眠、我們的胃口、我們的血壓、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快樂。如果我們的仇人知道他們如何令我們苦惱,令我們心存報複的話,他們一定非常高興。我們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傷害到他們,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像地獄一般。
哲學家漢納克·阿裡德指出,堵住痛苦回憶的激流的唯一辦法就是寬恕。1983年12月的一天,教皇保羅二世就寬恕了刺殺他的凶手a阿格卡。對普通的人來說,寬恕彆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看來,寬容傷害者幾乎不合自然法規,我們的是非感告訴我們,人們必須為他所做的事情的後果承擔責任。但是寬恕則能帶來治療內心創傷的奇蹟,能使朋友之間去掉舊隙,相互諒解。
當人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很深的心靈創傷之後,人們自然對傷害者產生了怨恨情緒。一位婦女希望她的前夫和妻子的生活過得艱難困苦,一位男子希望那位出賣了他的朋友被解雇。怨恨是一種被動的、具有侵襲性的東西,它像是一個化了膿的不斷長大的腫瘤,使我們失去了歡笑,損害了健康。怨恨,更多地危害了怨恨者本人,而不是被仇恨的人,因此,為了我們自己,必須切除怨恨的腫瘤。
然而怎樣才能切除這個腫瘤呢?
首先要正視我們的怨恨,冇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恨彆人,所以我們就把怨恨埋藏在心底。但怨恨卻在平靜的表麵下奔流,損傷了我們的感情。承認怨恨,就等於強迫我們對靈魂施行手術以求早日痊癒,即做出寬恕的決定。我們必須承認發生的一切事情,麵對另外一個人直接地說:“你傷害了我。”
麗茲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授,一個很稱職的教師。她的係主任答應替她向教務長請求提升她,然而係主任卻口是心非,在向教務處提交的報告中嚴厲地批評了麗茲的工作,以致教務長對麗茲說:“走吧,你另謀職業去吧。”於是,麗茲恨透了係主任對她的詆譭,但她還得從他那裡得到一紙推薦書,以便另尋職業。係主任對她說:“很抱歉,儘管我在教務長麵前為你說了許多好話,但仍然不能使教務長提升你。”麗茲假裝相信他的話,但她內心卻無法忍受這口怨氣。一天,她直接和這位係主任吐露了心中的怨氣,係主任竟斷然否認了事實,這使麗茲看出他是個多麼可憐多麼卑微的人。於是她感到和這樣的人不值得生氣,並最後決定把這件事拋在一邊。
有人說,寬恕是軟弱的表現,其實這是錯誤的。冤冤相報撫平不了心中的傷痕,它隻能將傷害者和被傷害者捆綁在無休止的怨恨戰車上。印度前總理甘地說得好:“倘若我們大家都把以眼還眼式的正義作為生活準則,那麼全世界的人恐怕都要變成瞎子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家雷德侯·列布赫也說過這樣一句格言:“我們最終必須與我們的仇敵和解,以免我們雙方都死於仇恨的惡性循環之中。”
在同一聯盟內部,寬恕是消除內部矛盾的有效方法;對誌趣相投的群體來說,唯有不斷地寬恕,才能取得事業上的共同成功。
讓我們永遠不要去試圖報複我們的仇人,因為如果那樣做的話,會深深地傷害自己。讓我們像艾森豪威爾將軍一樣,不要浪費一分鐘時間去想那些我們根本就不喜歡的人,把精力和感情白白地耗費在他們身上,是最不值得的一件事了。
一個人經曆一次忍讓,就會獲得一次人生的亮麗;經曆一次寬容,就會打開一道愛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