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名人傳記大全 > 第65章 李林甫——口蜜腹劍術無雙,權謀深似九曲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名人傳記大全 第65章 李林甫——口蜜腹劍術無雙,權謀深似九曲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李林甫,唐朝玄宗時期的一位極具爭議的政治家。

生於公元683年,逝於公元753年,字哥奴,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是唐高祖李淵的長子隱太子李建成的五世孫。

其一生政績斐然,卻又因權謀之術與專權亂政而被後世史書所詬病,成為中國古代曆史上“口蜜腹劍”這一成語的形象代表。



生平概述

1

家族背景與早年經曆

李林甫出生在一個顯赫的皇族家庭,但他的早年生活並不順遂,家族地位的衰落使得他自幼便懂得世態炎涼。

這樣的環境促使他早熟且工於心計,善於觀察人心,逐漸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年輕時,他憑藉家族關係進入官場,初時僅擔任一些低級職務,但其野心勃勃,不斷尋找著向上攀升的機會。

2

政治崛起

李林甫的仕途轉折點出現在他得到當時權臣宇文融的賞識之後。

宇文融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看到了李林甫的潛力,將其引薦給唐玄宗。

李林甫利用這一機會,憑藉其出眾的口才和交際手腕,迅速贏得了玄宗的信任。

他善於揣摩聖意,總是能預先知道皇帝的需求並提前準備,這種能力讓他在眾多官員中脫穎而出。

公元734年,李林甫被任命為宰相,正式開啟了他長達十九年的宰相生涯。

在任期間,他利用職權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地位。

他特彆擅長製造宮廷爭鬥,通過密告、誣陷等手段清除政治對手。

如張九齡、裴耀卿等賢相相繼被排擠出朝,使他在朝中獨攬大權,實現了對朝政的絕對控製。

3

政策影響

李林甫在位期間,雖然個人權勢達到了頂峰,但他的政策卻對唐朝產生了深遠的負麵影響。

他重用胡人為將領,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削弱漢人官員的力量。

這一舉措雖然短期內增強了邊防力量,但也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此外,他推行的“口蜜腹劍”策略,使得朝廷內部風氣敗壞,忠誠與正直的官員越來越少,諂媚與陰謀成為常態,嚴重損害了國家的治理效能。

4

身後評價

李林甫逝世後不久,唐朝便爆發了安史之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盛唐的基業。

後世史家多將這場災難的部分原因歸咎於李林甫的專權與失策,認為他的政策和行為加速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

《舊唐書》與《新唐書》均對其持批判態度,稱其“妒賢嫉能,蔽塞言路”,“雖居相位,不學無術”。

總的來說,李林甫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典型的權臣形象。

其政治智慧和手腕令人側目,但其對國家長遠利益的忽視及對道德底線的踐踏,也使其成為了負麵教材。

他的故事警示後人,權力的濫用最終會反噬其身,留下千古罵名。



主要罪過

李林甫以其陰險狡詐、口蜜腹劍而聞名,長期擔任宰相職務,是安史之亂前唐朝政治衰敗的重要推手之一。

李林甫的主要罪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深入剖析:

1

倚勢弄權,排除異己

李林甫在位期間,利用其卓越的權術和皇帝的信任,不斷鞏固個人權勢,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他善於揣摩唐玄宗的心思,表麵上恭順有禮,背後卻密謀排除所有可能威脅其地位的人。

李林甫尤其擅長利用皇帝的猜忌心理,對那些才能出眾、聲望甚高的官員進行誣陷,如張九齡、裴耀卿等賢相皆因他的排擠而失勢。

這導致朝堂之上正直之士日漸稀少,諂媚逢迎之風盛行。

2

拒絕賢才,阻塞言路

李林甫深知“野無遺賢”對於鞏固自身權位的重要性,因此他竭力阻止有識之士進入朝廷,以免他們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操縱科舉考試,使得一批批有才華的士子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入仕,而一些無能但對他效忠的人卻被提拔重用。

同時,他嚴格控製言路,禁止朝臣向皇帝進言,尤其是那些批評時政的意見,有效地扼殺了朝廷內部的批評聲音和改革動力。

3

助長安祿山,埋下叛亂禍根

李林甫晚年,為了防止楊國忠取代自己,故意縱容安祿山在邊疆的勢力膨脹,視其為製衡楊國忠的一枚棋子。

他明知道安祿山有不臣之心,卻依然對其加官晉爵,使其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李林甫的短視之舉,不僅冇有保住自己的地位,反而加速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

4

削弱府兵製,軍事實力下降

在李林甫當政期間,府兵製度逐漸崩潰,這也是他的一大罪過。

他為了減少皇權受到武將威脅的可能性,支援以募兵製替代府兵製。

這一轉變雖然短期內減輕了百姓的兵役負擔,但從長遠來看,卻削弱了中央對軍隊的控製力,使得邊防軍閥化現象日益嚴重。

為地方割據提供了土壤,為後來的叛亂創造了條件。

5

滋生**,民生凋敝

李林甫獨攬大權,導致政治**加劇,官場風氣敗壞。

他本人及其黨羽貪汙受賄,橫征暴斂,嚴重損害了國家財政和民眾生活。

在李林甫的統治下,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矛盾激增,為後來的動亂埋下了社會基礎。

總之,李林甫在任期間,雖然表麵上維持了唐朝的表麵繁榮,但實際上卻通過一係列陰險手段,嚴重破壞了國家的政治生態,加劇了社會矛盾。

為唐朝中後期的動盪不安種下了深遠的禍根。

其行為不僅導致了個人道德的淪喪,更對整個唐朝乃至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負麵影響,成為後世評判奸臣時常常提及的典型。



曆史評價

李林甫,作為唐代著名的權臣,其曆史評價曆來充滿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極端:

一方麵被視為才華橫溢、手腕高超的政治家,另一方麵則被譴責為陰險毒辣、禍國殃民的奸相。

以下是對李林甫曆史評價的綜合分析:

1

政治手腕與成就

從積極的角度看,李林甫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不容小覷。

他能夠在複雜多變的宮廷鬥爭中脫穎而出,長期擔任宰相,說明他具有超凡的政治敏感性和處理政務的能力。

他善於揣摩皇帝心思,確保自己的政策符合唐玄宗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皇權的穩定,也促進了當時部分政策的有效執行。

例如,他在經濟管理上的舉措,如加強鹽鐵專賣,雖然加重了民眾負擔,卻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保障了朝廷的運行。

2

文學藝術貢獻

李林甫還被認為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儘管這方麵的成就往往被其政治生涯的陰影所掩蓋。

據說他擅長書法,對詩歌也有一定的造詣,這表明他在個人才藝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在唐代這樣一個文風鼎盛的時代,李林甫的這些特長雖不足以抵消其政治行為帶來的負麵影響,但也是其複雜人格的一部分。

3

負麵影響與曆史罪責

然而,李林甫在曆史上的負麵評價遠超正麵。

最核心的批判在於他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排除異己,造成了朝政的嚴重**和人才的流失。

他操縱科舉,重用親信,打壓正直官員,使得唐朝的政治風氣日益敗壞。

更嚴重的是,他重用胡人為邊鎮節度使,雖然短期內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基礎,但長遠來看,為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這場叛亂幾乎顛覆了唐朝的統治,導致了大量人口傷亡和社會經濟的巨大倒退,李林甫的決策被普遍認為是引發這場浩劫的關鍵因素之一。

4

道德倫理的缺失

在道德層麵,李林甫被史家和後人嚴厲批評,尤其是“口蜜腹劍”的形容,揭示了他表裡不一、陰險狡詐的性格特點。

他利用甜言蜜語迷惑他人,背後卻暗施毒計,這種行為在儒家倫理中被視為極度不齒。

他的行徑不僅違背了忠信、仁愛的君子之道,更是對當時社會倫理道德的嚴重衝擊。

5

曆史學家的反思

曆史學家在評價李林甫時,往往也會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背景。

有人認為,李林甫的崛起和權傾一時,實際上是唐朝中期政治製度缺陷的體現,特彆是皇帝集權過度、監察機製失效等問題。

因此,李林甫既是這一製度下的產物,也是其弊端的放大器。

綜上所述,李林甫的曆史評價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化特征,但主流觀點傾向於負麵。

他雖然在某些方麵展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其行為對唐朝乃至整箇中國曆史進程造成的負麵影響,遠超其短暫的功績。

故而在中國曆史上,李林甫更多地被定格為一位典型的負麪人物。

——————————

李林甫之歎

口蜜腹劍術無雙,權謀深似九曲腸。

朝堂風雲翻手變,奸相獨掌萬裡霜。

才子佳人筆墨藏,難掩禍心映朝陽。

科舉賢路變鬼域,忠良含冤天亦茫。

胡將邊鎮伏危機,安史之亂起蒼黃。

繁華盛世成泡影,青史留名罵名揚。

明月依舊照長安,權臣末路塵埃涼。

千載之下論功過,李林甫歎儘滄桑。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