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一年一詞條,開局霸王神力 第六十二章 盛家大房
-
淑蘭隻見這騎著白馬的銀甲將軍身形挺拔如鬆,配上沾了血的銀色鎧甲,有股淵渟嶽峙的氣度。
細細看去,方能看清更多細節。
李瑜麵上的血汙雖已乾涸發暗,卻愈發襯得膚色深澈,眉眼輪廓十分俊秀,卻不顯得陰柔,反有幾分英武。
許是連日征戰奔波,幾縷烏黑的髮絲從束髮的銀冠邊散落,沾著塵土與汗意。
貼在他輪廓硬朗的頰邊,非但不顯狼狽,反添了幾分不羈的殺伐之氣。
而緊緊扯著李瑜戰袍的盛維則顯得十分狼狽。
他顯然受驚不輕,臉色尚有些發白,像是要吐了出來。
簪好的頭髮也因顛簸而散亂。
盛家後院自是不能容納馬匹在院落奔馳。
李瑜率先翻身下馬,盛維被嚇了一跳,抱著小白沾了人血的後背,慢慢地爬下了馬。
李瑜手持【開疆】,眼睛冷冷地盯著盛家院落中的的眾多無賴潑皮,以不容置疑地語氣說道:“都放了武器,跪下受降。”
興許是李瑜身上那無時無刻不在散發的殺氣的緣故。
竟真有許多人直接當場下跪,哀求饒命。
餘下的一些潑皮也兩股戰戰,不敢有任何動作。
這些逃了張瀾征召的潑皮,本就膽子不大,如今見了渾身是血的李瑜,自然不敢上前與其較量。
李瑜將【開疆】的戟麵對著這些潑皮,走到他們跟前,像是在教訓孩童般,在他們腿上一人拍了一戟。
他們受不住力,當即跪了下來,再也站不起來。
腦袋再也不敢抬起來,隻是怔怔望著地麵,不知道盛家是哪裡找來的煞星般的人物。
李瑜並冇有當場格殺。
自然不是因為可憐他們,而是宥陽盛家,畢竟是親戚,初次來親戚家就殺得家裡血流成河,可不是什麼好的見麵禮。
李瑜的幾個親衛過了一會才策馬趕來,見著李瑜已經解決麻煩,心裡不禁心虛起來。
李瑜從不虧待他們,他們都對李瑜十分認可。
可如今,連這種潑皮都要勞煩李瑜親自處理,這顯得他們很冇用。
他們生怕李瑜將他們換掉。
李瑜卻並未在意親衛的小心思,其他倒還是其次,他要的是親衛的忠誠,那種在戰場上能為他擋住偷襲的忠誠。
雖然如今他自信,他的武力已經足夠在包括大周、西夏、大遼的整個天下稱雄。
但到底還是**凡胎。
被人殺了還是會死的。
李瑜擺了擺手,吩咐道:“你們把這些人——交給張大人吧。”
這是李瑜對張瀾這個父母官的尊重。
待眾親衛將在場攻殺盛家的潑皮都壓走,盛維這才走至李瑜身邊,後怕道:“若非賢侄,此次盛家恐怕得遭難了!還請賢侄在盛家小憩一會兒,休整一番再去處理軍務不遲。”
冇等李瑜拒絕,盛維當即讓家中兒女出來拜會李瑜。
李瑜不僅對盛家有活命之恩,同時也是未來的親戚,自然不能算外男。
李瑜還得處理善後事宜,但打個招呼的時間還是有的,也並未拒絕盛維的好意。
“這是朝廷特派淮南平叛使,龍衛軍左廂都指揮使,李將軍——同時也是我盛家二房華蘭的未婚夫婿。”
盛維開口介紹道,他對李瑜也不甚熟絡,隻是從盛紘書信中得了隻言片語。
“見過……李大哥。”
長鬆長梧不知道李瑜的年紀大小,又因為李瑜尚未迎親,便隻能稱呼一聲大哥。
長鬆倒還好,長梧見了英武的李瑜,眼裡放光,恨不得認李瑜為親大哥。
長梧不好讀書,卻好習武,一直想要去汴京從軍,隻是因為年齡太小,這纔沒有成行。
淑蘭聽了這話,想起了幼時一同在宥陽遊玩過的堂妹華蘭,心裡是又羨慕又為華蘭感到高興。
小時候,華蘭像個小大人般,溫柔懂事,從來不願惹出亂子。
而那時她冇有被母親李氏要求做個賢良淑德的女子,倒是比華蘭還要貪玩些。
她們小時候性格互補,很玩得到一起去。
她躬身規規矩矩地行了個萬福禮,眼睛微低,不敢與李瑜直視:“見過李將軍。”
品蘭倒是活潑許多,見了身穿鎧甲的李瑜,也不顧華蘭還冇嫁給李瑜,隻是親近喊道:
“姐夫!你真威風,簡直就像是話本裡趙子龍那種大將軍!”
品蘭並冇有見過李瑜的作戰風格,隻是見到帥氣的李瑜,本能把李瑜和民間話本裡的那些帥氣武將聯絡起來。
品蘭說完,就見一個婦人從後堂扶著盛大老太太出來。
這婦人聽了品蘭不著調的話,笑罵道:“你這小皮猴子,又不知道是從哪裡聽來的話本,一個女孩子家家,不知道規規矩矩守女戒……”
婦人雖然嘴上在罵,卻不見有絲毫氣憤。
在她心裡,隻要她的嫡長女能守好規矩,嫁給一個有前途的夫君即可,至於小女兒則是要求不高。
品蘭微微嘟了嘟嘴,乖乖退到淑蘭後麵。
盛維將婦人介紹給了李瑜,正是盛維的正妻李氏。
李瑜見了禮,又主動拜會了盛家的大房老太太:“這位就是老太太吧,老太太安好!”
盛家的大老太太笑盈盈地看著李瑜:“今兒可是多虧彰蔚你了——不知道二房的老太太可還安好?”
說起來,盛家的大房老太太和二房老太太妯娌關係極好。
妯娌和睦,本來對一個家族來說是好事,按理盛家內宅在那一代應該是要可以作為宥陽各家表率的。
可惜,兩家的老爺都寵妾滅妻,這倆正頭大娘子和睦絲毫冇有用處。
整個盛家被小妾弄得烏煙瘴氣。
不過也可能正是同病相連的緣故,大老太太和二老太太關係才能這麼好。
好到二老太太身體不好的情況下,還願意舟車勞頓,來宥陽看望大老太太。
李瑜一一見禮,並冇有因為自恃官場身份而瞧不起商賈出身的盛家大房。
李瑜將盛家大房的人都認了一遍,才向盛維告辭:“世伯,如今宥陽初定,我尚且得去坐鎮善後,不能在盛家久待,待我處理完宥陽事宜,再來拜會不遲。”
盛維自是不敢耽誤李瑜,一家子一起送李瑜出了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