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細節決定成敗 企業版 > 10.從細節上識彆人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細節決定成敗 企業版 10.從細節上識彆人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10從細節上識彆人才

辨彆一個人是人才還是庸才,需要你有一雙\"頭眼金睛”,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從一些細節當命。你能得到一切你想得到的資訊。

在管理中,怎麼識彆人纔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有人才,也就有渾水摸魚的庸才,其實,從一些細節當中,可以判斷出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

(1)居功自傲的人不能重用

這些人爭強好勝,喜歡在彆人麵前誇耀自己,有點小功勞就法自喜,不時地向領導表功。這種喜歡居功自傲的人常常是功不抵過。

有人通學過各門各類的知識,泛泛而談,也還有些道理,似乎是博學多才的人。但是,如果是博而不精、博雜不純,未免有數人耳目之嫌。領導者對於憑著某種證書應聘者,亦該考察是通學還是博學多才的人。通學者,善於吸收彆人的精華,自己冇有什麼獨到見解和思想,對於知識的掌握還侷限在理解階段。博學多才的人,博學精通,見多識廣,但往往不露聲色,甘於在平淡中顯神奇;顯然聰明絕頂、博學多才,卻不過於炫耀自己;更善於把握來自對方的資訊,思考目前的各種情況,立即領會對方的意圖;眼光犀利,善於洞察先機,迅速把握有利時機,隨機應變;用詞準確,辭能達意溝通能力良好,善於搞好各種人際關係,思維靈活,不拘泥於一棟。善於創造新的事物,構思新的框架。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博學多才的人,並不想急於表現自己,而是洞察對方,相機行事的人。

與人交談時,有人常把“我”字放在前麵,不顧對方的心情與感受,大談自己的看法,炫耀自己的學識,顯示自己的才乾,似有懷纔不遇之感慨。對這種自命不凡的人,儘管他有些特長,但也不能放心大膽地使用。這種人自以為是,自以為什麼都懂,恰恰反映出他們是徹底的無知。有了這種誇誇其談的心態,他們做起事情來會經常不顧領導的意圖,偏偏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以為這纔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如果公司領導被他的誇誇其談所矇蔽而重用了他。就會誤了公司的大事,成為公司發展的阻礙。

(2)華而不實的“花瓶”不能用

說話模棱兩可,公式化的一問一答,善於應酬而胸中無策的人不可重用。

華而不實者,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乍一接觸,很容易給人留下良好印象,並當作一個知識豐富、表達力強、善交往、能拓展業務的人纔看待。但是,領導者不要被外表所迷惑,須要分辨他是不是華而不實的人。華而不實的人,善於說談,談古論今頭頭是道,而且能將許多時髦理論掛在嘴上,迷惑許多辨彆力差、知識不豐富的人。考察這種人,談話要多一些具體的問題,給予具體的任務,讓他找出對策,試辦具體的業務,如果此人談話、做事避實就虛,圓滑應對,說明此人是華而不實者,當副手尚可,絕不能獨當一麵。

(3)心胸狹窄的人不能用

在向某一下屬瞭解另一下屬的情況時,或者當著某一下屬的麵表揚另一不在場的下屬時,如果這位下屬不承認他人長處,拐彎抹角地揭彆人的短處,對領導表揚彆人心裡不服氣,那麼,此人是不可信的。這種情況表明,不是他看不到他人的長處,就是妒忌心很強,擔心彆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無論是哪種原因,此人都是不可信的。

(4)敢不敢挑戰高薪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實力和勇氣

長久以來,中國人一直以謙虛為美德,不善於或不敢將自己的才能表述和展示出來。隨著改革開放,與外界尤其是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使得人們的一些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人們都敢於秀出自己,這一點在人才招聘上也表現得很明顯。

在北京大學校園,曾有這樣一則廣告:誠聘具有網絡背景、悉互聯網、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者,英語六級、碩士博士優先,月薪要求15萬元以上者免談;熟悉三維動畫設計的美工人員,月薪要求低於6000元者也免談。這則廣告引來了眾多的應聘者。

一位應聘者如此袒露心跡:“我敢來應聘,是因為我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否則我不會來,該公司工資較高,對應聘者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天正公司負責人說:“敢要高工資,至少說明他有能耐、有勇氣互聯網時代,隻有那些浪潮的領導者纔是真正的成功者,跟在浪潮後麵的人永遠不會有出路。我印證了互聯網上的規則。即'第一名可以成功,第二名可以獲利,第三名可以謀生,其他的隻好靠邊站’。我們需要的是有才能和勇氣的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