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習慣的力量_心得 > 第八章?打破舊習,才能創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習慣的力量_心得 第八章?打破舊習,才能創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打破舊習,才能創新

習慣是枷鎖,束縛我們思維,禁錮我們思想,而創新需要打破慣性思維的禁錮。

1.習慣與創新

有人將這樣一個問題夾雜在數學題中對學生進行測試:

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裡有75頭牛、32隻羊,請問船上的船長幾歲?這道題目,教育研究者首先拿來考法國學生,結果64的法國學生回答說:“75-32=43,船長為43歲。”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後,中國的教育工作者產生了疑惑?於是,有人拿這道題來測試中國的學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回答“43歲”的比例超過法國學生,甚至還有大學生也答“43歲”的。

受這道題目的影響,又有老師把下麵一道題目夾在地理測試題裡考學生:

一位探險家向南走了1英裡,然後,折向東走了一段路,再後,又向北走了1英裡,結果他回到了原來的出發地,並遇上了一頭大熊。你說,他見到的是什麼顏色的熊?麵對這樣一道問題,大多數同學冇有回答。它既不像地理題,也不像數學題,況且,因受平麵幾何的深刻訓導,這樣的兩次90度折轉,怎麼會回到原地呢?

然而,根據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綜合一下就完全能答出。既然他兩次轉向回到了原地,一定是個特殊點。思考發現,探險家出發時如果選擇北極點,還是完全辦得到的。進而,既然是在白雪皚皚的北極,那該是白熊了。

這道題不僅有答案,而且答案唯一。對於生活,我們常常有意去培養一種好的習慣;但對思維而言,即使一種再好的思維方式,如果成了習慣,都是災難。

人都有慣性思維,愛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為方式處事。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

很多人說,人是習慣的產物,這話一點不假。想想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做的事情都跟習慣有關。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睡覺,要占用我們人生的1/3時光。這是我們人類的生理習慣。還有上學、讀書、工作、交友、休閒等等任意領域我們的行為都以習慣性行為為主。

人是習慣性的動物,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歸根結底還是思想決定行為,之所以有習慣,是因為養成了慣性思維。

無論是工作中,還是商業經營中,有時最怕的就是慣性思維,隻看到人家怎麼乾的、前人怎麼做的,就迷失在自己的慣用套路和行業人的慣性招數上。跟著人家的套路走可以成長、照搬人家的做法去做,但想快速成長和突破就得創新,必須打破慣性思維。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一間化學實驗室裡,一位實驗員正在向一個大玻璃水槽裡注水,水流很急,不一會兒就灌得差不多了。於是,那位實驗員去關水龍頭,可萬萬冇有想到的是水龍頭壞了,怎麼也關不住。如果再過半分鐘,水就會溢位水槽,流到工作台上。水如果浸到工作台上的儀器,便會立即引起爆裂,裡麵正在起著化學反應的藥品,一遇到空氣就會突然燃燒,幾秒鐘之內就能讓整個實驗室變成一片火海。實驗員們麵對這一可怕情景,驚恐萬分,他們知道誰也不可能從這個實驗室裡逃出去。那位實驗員一邊去堵住水嘴,一邊絕望地大聲叫喊起來。這時,實驗室裡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靠近。

就在這時,隻聽“叭”的一聲,大家隻見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實驗員,將手中搗藥用的瓷研杵猛地投進玻璃水槽裡,將水槽底部砸開一個大洞,水直瀉而下,實驗室裡一下轉危為安。

在後來的表彰大會上,人們問她,在那千鈞一髮之際,怎麼能夠想到這樣做呢?這位女實驗員隻是淡淡地一笑,說道:“當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這篇課文,我隻不過是重複地做一遍罷了。”

這個女實驗員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來避免了一場災難。《司馬光砸缸》我們都學過,砸缸救人,關鍵在於舍缸,破缸求命。

其實這個“缸”就可以看作我們的慣性思維,很多時候我們對很多機會視而不見,隻因我們被我們思維束縛住了。這個時候唯有打破,才能放飛我們的思維,進入一個新天地。

大家都知道,廣告、廣告,廣而告之。平麵廣告得有內容、廣播廣告得有聲音、電視廣告都有畫麵。這是所有人的慣性思維。但是紐約一銀行新開業,想迅速打開知名度,在電台做廣告。一般做法是宣傳一下,搞個大促銷,或者請個名人推廣。但他們冇有采用其他銀行開張宣傳使用的方法。要想快速獲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顯的差異化纔會贏得關注。

於是他們買斷紐約各電台的黃金時段10秒鐘,向人們提供沉默時間,他是這樣宣傳的:“聽眾朋友,從現在開始播放由本市國際銀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時間。”然後整個紐約所有電台都沉默,聽眾被這莫名其妙的10秒鐘激起了興趣,紛紛開始討論。各大媒體也爭相報道,成了熱門話題。

這家銀行徹底打破了慣性思維,告訴了世人,誰說廣播廣告非得在那大費口舌。這個沉默時間以自己的不說話喚起所有人說話。

總之,在變化的年代,不僅要關注和追趕變化的步伐,更要鼓勵使用創新的方法,使自己變得更快、更好、更異。這個年代永遠是創新才能走在前端、創新才能更易於進入公眾的視野,獲得更多的機會。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