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悟道:向王陽明學習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 真道隻在簡潔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悟道:向王陽明學習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真道隻在簡潔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真道隻在簡潔處

【王陽明語錄】

聖人隻是要刪去繁文,後儒卻隻要添上。——《知行錄》

【語錄精解】

聖人隻想刪去繁蕪的文字,後來的儒人卻要新增。

人們做人做事做學問,走著兩條截然相反的路徑:

一是辦實事、講實效、求真知的人,走的通常是“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路徑。在這方麵,企業人表現得最明顯。凡事能省則省,能簡則簡,以效率和效益為最高追求。那些優秀的企業領導者,說話往往坦誠直率,言簡意賅;辦事往往簡潔明快,絕不拖泥帶水。他們對彆人也有同樣的要求,通常冇有耐心聽彆人的長篇大論,不能容忍彆人辦事腦筋不清、要點不明。國內某著名公司的老闆,聽取員工的報告時,不能超過三分鐘,否則就要發火。世界500強企業寶潔公司的前總裁杜普利嚴格要求任何公司內部檔案的字數不得超過一頁紙,否則看都不看,批上“壓縮字數”便扔回去重寫。當然,他們不能容忍的隻是廢話,如果言之有物,有真材實料,則另當彆論。例如,杜普利的一個下屬想出了一個促銷的好計劃,寫報告時費了很大的努力,壓縮到冇有一個廢字,還是有三頁紙,但這回杜普利卻冇有扔回去,一字字認真閱讀後,馬上要求討論實施。

李嘉誠也有講求真材實料的特點,他很忙,想求見他的人又很多,最不願將時間浪費在冇有真材實料的人身上。他講過兩件事:“曾經有一個銀行的主席,他老早約好與我見麵。但還冇有見麵,這家銀行的另外一位副總裁也通過我們公司的ceo要見我,並告訴我說,這位副總裁見識不錯,值得一見。不久,銀行的主席來了,與我見了一麵,他走了之後我就跟我的秘書講:以後他再來我不願見他,他冇有真材實料……過了兩個禮拜,那位副總裁來了。我跟他談話,很融洽,因為他有真材實料,講得條理清楚,資料一流。之後我告訴秘書:以後他再來找我,我還會見他的。因為他跟我談話,我們雙方得益,他要瞭解香港的經濟,這些我知道;我想瞭解的世界最新訊息與情報,這些他知道,所以這種交談大家都互相得益。”

這就是辦實事、講實效、求真知的人!王陽明也是這樣的人,喜歡簡單,討厭複雜;喜歡高效,討厭低能。

二是不辦實事、不講實效、不求真知的人,走的通常是“簡單問題複雜化”的路徑。

許多人因為工夫太差,冇有真材實料,隻好把事情搞得很複雜,使彆人無法判斷其貨色的真假,甚至不惜無中生有、冇事找事,把水攪混,好矇混過關。

王陽明最討厭“簡單問題複雜化”的作風,他曾祭出孔聖人,對此大加撻伐:“孔子述《六經》,懼繁文之亂天下,惟簡之而不得,使天下務去其文以求其實,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後,繁文益盛,天下益亂。始皇焚書得罪,是出於私意;又不合焚《六經》。若當時誌在明道,其諸反經叛理之說,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刪述之意。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若欲儘去之,斷不能去;隻宜取法孔子,錄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則其諸怪悖之說,亦宜漸漸自廢。”

王陽明竟然主張學秦始皇焚書,把那些很複雜的書都燒掉;當然這不可能,所以他又提出改進之道:一跳二千年,直接上學孔子,不理會那些冇用的學問。這個主意確實很好,當代人學傳統文化,隻需讀懂《論語》《孟子》,再讀《道德經》《莊子》和部佛經,便已學了十之七八,其餘的即使全不理會,損失也不大。

天下比較有用的還是那些技能之學,學可以致用。佛祖在靈山會上說法,拈花示眾,不著一字,一般人莫名其妙,明白人卻知道:佛四十九年說法,儘在拈花之中。“道理是明擺著的”,聽不懂的終歸聽不懂,聽得懂的終歸聽得懂,所以佛祖拈花,“眾皆默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也將衣缽傳給了迦葉這個明白人。

跟王陽明學絕學:簡單勝於複雜,說話要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準確的意見,辦事要用最簡明的方法收穫最大的成果,做人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大家開心。得一個“簡”字,雖然不一定得道,已經接近得道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