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教你讀心悟道 做事業的慢工夫
-
做事業的慢工夫
【陽明語錄】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知行錄》
【今文翻譯】
天下的事情,如果得到不難,那麼失去一定很容易;如果積累不久,那麼成就一定不會宏大。
做事情要快工夫,講求效率;做事業要慢工夫,打牢基礎。許多年輕人初入官場就受到重用,爬到令人羨慕的位置,那並不穩當,因為你打磨太少,根基不壯,不知什麼時候就絆倒在一塊石頭上,幾年都翻不了身;許多年輕人初入商場就賺大錢,一切做得順風順水,那也不穩當,因為你曆練太少,根本不懂真正的商道,不知什麼時候就栽倒在陷阱裡。
王陽明認為,“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人世的競爭激烈,什麼好東西都有一大群人爭搶,大家比德行、比學問、比技能、比謀略、比手段、比人脈,冇有什麼是你容易得到的。如果你輕鬆得到了,那隻是“撿了一個漏”,你若以為真的是憑本事爭來的,失敗已為期不遠。你若真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首先要克服畏難情緒,打消急於求成的念頭,準備跟看得見、看不見的對手們打“持久戰”;世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比的是實力,靠的是資源,無論學問、技能、品格、人脈等,都需要長期積累。積累不豐,靠長矛、土槍跟人家的飛機、大炮較量,能打出多大的世界?
王陽明少懷大誌,但並不急於求成。他做學問,做的都是慢工夫,重視知識積累,遍讀儒、道、佛各家經典,又親身修證、實踐,以檢驗學問的真偽,探尋其精髓,如此三四十年,終於融會貫通,終有大成。
王陽明做官,起初隻是在工部實習,但他不急不躁,安心乾好本職工作,積極思考國家大事,滿懷熱情地向皇帝進呈方略,憑功勞和資曆,穩步升遷。後來遭貶謫,擔任龍場驛丞,相當於一個鄉招待所長,跟撤職相當。但他仍不急不躁,每天該乾什麼就乾什麼,既不四處鑽營,也不自暴自棄。終於熬到出頭之日,已經年過不惑,但他的思想已經成熟了,本領已經練好了,為政、治軍,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
王陽明做人,做的也是慢工夫,靠慢慢積累人脈。按一般人的觀點,他不太會做人,既不會吹牛拍馬,更不會花錢“跑官”,吃吃喝喝還要看心情。他隻是誠心正意,將自己的“良知”一點點展示出來,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點點發散出來,如此多年,終於朋友故舊、門人弟子遍天下。
從王陽明一生的經曆看,他的所有成就,靠的都是紮紮實實的真功夫,冇有一分僥倖,奇怪的是,他做的是慢工夫,短期來看,各方麵的進步都很慢,可是,由於他冇有走彎路,也冇有耽誤工夫,長期來看,事業成長又相當快,五旬左右,為學、為人、為官、為軍幾方麵都達到了無數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當真是“以慢製快”、“以拙勝巧”。
老子說:“大器晚成。”大凡成大器者,往往捨得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基礎工作,做慢工夫。日本人喜歡王陽明的很多,大企業家坪內壽夫即是其一。坪內壽夫對快速成長的事業不感興趣,也不信任,他的經營原則是:不經營賺錢太多、太容易的事業。
坪內壽夫以前曾經營“主婦之家”,非常賺錢,但幾年後,他卻突然將“主婦之家”關掉了。後來經營彈子房、保齡球館,賺錢也很快,他都關掉了。一般人是因為賺不到錢才關門大吉,坪內壽夫停掉好端端的生意,不免讓人費解。坪內壽夫解釋說:“就是因為太賺錢,所以我決定關掉。這種財富快速滾入的事業是不會太長久的。”他還說,“企業是用來賺錢的,但賺太多的錢容易給人一個錯覺,讓你誤認為這種企業永遠都不會毀滅。”他認為,應當在順利時想到將來的發展,時時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纔會不斷進步。他還認為,從製度、人才、經營策略等各方麵打實基礎,提升競爭力,纔是事業成功的真正保障。
一般人聽了坪內壽夫的話,也許會嗤之以鼻,但他按自己的理念,救活了一家家瀕臨倒閉的大企業,並創建了著名的來島集團公司,且多年來長盛不衰,誰又有資格笑他呢?
坪內壽夫領導來島集團,對部下的要求是:不要求你成為最賺錢的部門,但不容許絲毫鬆懈。每月的乾部會議,都要求各部門業績較上月進步0.1%。
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人才的素質,在這方麵,坪內壽夫可謂不遺餘力。他從不吝惜教育費用,例如,他接收佐世保重工以後不長的時間內,進行過五次全體人員的研習訓練,最多一次的研習費用高達5.l億日元。
在用人上,坪內壽夫主張“少數精銳”,“一人三用”是來島集團的特色。他認為,一個人的工作潛力是很大的,完全可以勝任幾種不同的工作。所以他要求每位員工至少具有三種工作能力。經過訓練,有的員工可以負責四五種甚至十幾種工作。來島集團的一名普通員工,其能力往往不亞於其他一家大公司的中層主管。
坪內壽夫本人更是身先士卒,他身邊的人也是如此。例如,為了節省費用,他冇有用專車和專職司機,他的坐車是從出租車公司租用的,平時,這輛車以正常營業為主。上班時間,司機送坪內到辦公室,然後離去拉客,午飯後在酒吧負責接待,下班時再開車到辦公室接坪內壽夫。也就是說,他身兼社長司機、出租車司機和酒吧接待三職,典型的“一人三用”。
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坪內壽夫先致力於基礎工作,好像很慢;但他在公司製度、人員素質等各方麵打好了基礎,他的公司具有遠超同行公司的競爭力,所以,無論市場景氣還是不景氣,他的公司都賺錢,永無倒閉之憂。他做的雖是慢工夫,但從結果來看,一點都不慢啊!
現在有一種流行觀念:快魚吃慢魚。所以,許多人急急忙忙發財、出名、升遷。但自然界的情形,卻是“強魚吃弱魚”。鯨魚冇有銀魚遊得快,但鯨魚總是吃銀魚;獅子冇有羚羊跑得快,但獅子總是吃羚羊。王陽明提倡的得之難、積之久,講述的其實是一個簡單道理:做快不如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