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教你讀心悟道 靈丹一粒,點鐵成金
-
靈丹一粒,點鐵成金
【陽明語錄】
人若知這良知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裡一覺,都自消融。真個是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知行錄》
【今文翻譯】
人們如果知道良知的妙用,無論有多少邪思枉念,隻要在良知上一悟,都自然消融於無形,真的像靈丹一粒,可以點鐵成金。
王陽明所謂“良知”,是一種自發的美好情感,它不同於孟子所講的人性本善,不同於荀子所講的人性本惡,也不同於董仲舒所講的人性非善非惡。“道”或“天理”自然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良知”也自然存在於人的心靈,好比軟件可以驅動電腦一樣,“良知”是上天賦予的一個完美軟件,可以驅動人們從事各種有意義的工作。但是,物慾又像病毒一樣,可以破壞“軟件”的功能,使人的行為反常,做出許多自己都很厭惡的事情。
王陽明說:“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在正常情況下,人們依從本心行事,往往高尚而又富有創造力,如同道流天下,包容一切,創造一切,使一切充滿勃勃生機;一旦“良知”遭到物慾的侵染,人的行為又由高尚轉為低級趣味,創造力也變成了破壞力,乃至傷天害理,離道就遠了!王陽明的“致良知”,即是在心靈安裝一個“殺毒軟件”,殺掉由外入侵的“病毒”,迴歸本心。
事實上,冇有人願意過著卑俗、狹隘、邪惡的生活,冇有人願意封閉在陰暗的心靈世界、緊守著不可坦然告人的“**”,任誰都想過著體麵的、有尊嚴的、光明正大的生活,任誰都想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世界有益也被世界喜歡的人,人心自有一股向上的力量,這股力量即是“良知”。
“良知”是一種正向力量,引導人們走向“正確”的方向,但“良知”常常被物慾撥轉了方向,變成負向力量,使人們南轅北轍、行為乖張。變化往往發生於不知不覺間,沙漠中的旅人,一旦失去了羅盤,就會迷失方向,他們以為自己正在走向生命的綠洲,卻不知道自己離綠洲已經越來越遠。人也是如此,一旦深陷物慾,根本看不清東南西北,所以錯而不知錯,義無反顧地走向跟“綠洲”相反的方向。在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因為他們本想做個“好人”,並且自以為一直在按“好人”的標準做人做事,所以,恐怖分子認為自己是在伸張正義,盜賊認為自己是在追求公平,“大魔頭”如希特勒,至死都認為自己是在改良社會。
如何隨順做“好人”的美好願望,使生命之舟不會偏離航向呢?王陽明認為,應該運行“良知訣竅”,或者說,溯本尋源,迴歸本心,找到最初的出發點。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不妨試舉一例:
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兒子、兒媳不幸在車禍中喪生,她和小孫子相依為命,艱難地維持著生計。一天,她去偷麪包時不幸被捉,交由法庭審判。
老太太請求法官原諒,因為她不喜歡偷竊,她偷麪包是因為孫子很餓。
但是,根據神聖的法律,陪審團的所有成員都認為老太太有罪;旁聽席上的人們也認為,老太太的處境雖然令人同情,但可恥的偷竊必受懲罰。
最後,法官給了老太太兩個選擇:要麼坐監一個月,要麼交罰金十美元。
老太太不能坐監,因為她的小孫子嗷嗷待哺;可她身無分文,也交不起罰金。
這時,法官站起來說:“在一個文明社會裡,卻有一個七旬老人,不得不靠偷竊麪包餵飽她的孫子,這是誰的過錯?是我們大家的過錯;這是誰的恥辱,是我們大家的恥辱。她的悲慘遭遇,是因我們大家的冷漠。”
法官掏出十美元,替老太太交了罰金;同時決定:對在場的每個人罰款一美元,作為對老太太的補償。
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掏了罰金,並且對法官的判決報以熱烈的掌聲,許多人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這個故事中,每個傾向於依法處罰老太太的人,都認為自己在按“良知”思考問題,因為維護神聖的法律,是每個人的義務。一旦大家意識到自己冇有儘到救助他人的義務,意識到自己也是老太太悲慘境遇的製造者之一,於是,良知真正覺醒了,此時此刻,大家自發的美好行為,見證了真實的人性。
在生活中,你隨時可能產生“邪思妄念”,例如,嫉妒、怨恨、惱怒、厭憎等種種不良情緒,而且你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是對的,錯的是彆人,你是“名門正派”,彆人是“邪魔外道”,所以你理直氣壯地厭惡、指責彆人,你甚至希望將你厭惡的人像垃圾一樣清理掉。當你這樣想時,“良知”已經被邪思妄念掩埋,也就是俗話說的,“豬油蒙了心”,人性已經隻剩下黎明前的一點微光了!你的不良情緒首先傷害的是自己,讓你飽受煩惱的折磨;一旦不良情緒流露於外,化為言語和行為,進而會傷害他人。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傷害與仇視,往往就是這樣造成的。
如何“在良知上一悟”呢?主要有如下三個方法:
一是反躬自省。你真的站在正確的一方嗎?你真的不需要為彆人的錯誤負責嗎?你評判好壞對錯的標準真的經得起推敲嗎?你所言所行真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多考問一下自己,你更容易拂去心塵而讓“良知”顯現。
二是積極溝通。一旦你瞭解他人心裡正在想什麼,正在遭遇怎樣的困境,也許立即就能理解他為何這樣做、這樣說,心態自然轉為平和,“邪思妄念”頓然消解。
三是以自然的眼光看一切。天要颳風下雪,那是因為到了颳風下雪的季節;他人之所以做你瞧不起、看不慣、想不通的事,那是因為他正好到了這個“季節”。你能忍受颳風下雪,為何不能忍受他人的言高語低、行為異常呢?佛家說:“心淨則世界淨。”一旦你的心態歸於自然,看一切都覺得自然,冇有什麼人可以勾起你的不良情緒了。
王陽明臨終前,說了八個字:“此心光明,亦複何言。”可以想象,他心中的光明,正是“良知”散發的異彩。“良知”源於自然,也要以自然之心去體驗。一旦“良知”充溢內心,如同光照陰影,種種不良情緒,自然消失不見,眼中的世界,無不美好,真正的幸福也會於此時此刻降臨。西方哲人說,這是一種“高峰體驗”,佛家則說,這是一個“極樂世界”,一個有過“極樂”體驗的人,纔算真正活過,並且懂得幸福的真諦,能夠從淺顯的事物中發現宇宙的全部奧義。
人人都有“靈丹一粒”,讓你化腐朽為神奇,將平淡的生活變成一個“極樂世界”,而“點鐵成金”的途徑是: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