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之錦繡河山 > 第10章 荀彧來訪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之錦繡河山 第10章 荀彧來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晨光熹微中,劉錦正在庭院裡練習百鳥朝鳳槍。三個月的苦練讓他的槍法已初具氣象,槍尖劃破晨霧時隱隱帶著風雷之聲。

\"公子!\"高順快步走來,\"門外有一人自稱潁川荀文若求見。\"

劉錦聞言,手中長槍\"鐺\"地落地。他顧不上拾起兵刃,急忙整理衣冠:\"快請!不,我親自去迎!\"

高順從未見過公子如此失態,正要提醒他記身汗漬,劉錦已疾步向大門走去。剛到月門,就見一個青衫文士含笑而立:

\"可是劉世榮公子?荀彧冒昧來訪。\"

劉錦強壓心中激動,鄭重施禮:\"文若兄光臨,蓬蓽生輝。請進!\"

荀彧卻駐足端詳著他:\"世榮兄方纔練的可是百鳥朝鳳槍?聽說童淵老先生收徒極嚴\"

\"文若兄對武學也有研究?\"劉錦驚喜道。

\"略知一二。\"荀彧微笑,\"不過今日彧更想與世榮兄聊聊,昨日那首《憂國》詩中'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深意。\"

劉錦立即明白這是要深談,當即側身讓路:\"請文若兄到書房詳談。\"

臨行前他低聲吩咐高順:\"守住院門,任何人不得打擾。\"

晨光中,兩個年輕人的身影消失在迴廊儘頭。這場突如其來的拜訪,或許將改變整個天下的格局。

書房內,荀彧輕撫案上《孫子兵法》的竹簡:\"世榮兄覺得,如今天下大勢,最似書中何典?\"

劉錦斟茶的手微微一頓:\"文若兄考我?《謀攻篇》雲:'上兵伐謀',而今朝廷失其謀;'其次伐交',而今宦官亂其交。恐怕\"他故意留白。

荀彧眼中閃過讚許:\"那世榮兄遊曆四方,是在'伐謀'還是'伐交'?\"

\"在尋'知已'。\"劉錦將茶盞推至對方麵前,\"譬如文若兄今晨來訪,不就是在驗證是否'知彼'?\"

兩人相視而笑。荀彧忽然道:\"聽聞世榮兄在常山與趙子龍相約三年。\"

\"文若兄訊息靈通。\"劉錦不動聲色,\"不過比起這個,我更想知道潁川士族對太平道的真實判斷。\"

荀彧以指蘸茶,在案上畫了個\"卍\"字元號:\"此物近來在冀州鄉間隨處可見。據說張角稱,當符紋轉記三千六百周天時\"

\"天地反覆。\"劉錦介麵道,\"所以文若兄才急著來見我?\"

窗外忽然傳來鳥鳴,荀彧起身告辭:\"茶涼了。三日後若世榮兄得閒,彧在城西竹林另備新茶。\"

送客至院門時,荀彧忽然低語:\"袁本初欲招彧為幕僚。\"

劉錦會意:\"那就看三日後,文若兄覺得是新茶醇,還是舊酒烈了。\"

望著荀彧遠去的背影,劉錦輕輕摩挲著茶盞。這場對話雖未明言,卻已道儘了一切。

三日後,城西竹林中。

荀彧正在煮茶,見劉錦到來,便遞過一盞新茶:\"世榮兄嘗得出這是什麼茶?\"

劉錦細品後道:\"廬山雲霧。茶是好茶,隻是水似乎不是本地之水。\"

\"哦?\"

\"若我猜得不錯,這是潁水。\"劉錦放下茶盞,\"文若兄用故鄉之水煮茶,可是在提醒自已勿忘根本?\"

荀彧眸光微動:\"那世榮兄以為,根本何在?\"

\"在天下萬民。\"劉錦望向林外勞作的老農,\"不過有些人以為的根本是權勢,有些人以為是家族,而有些人\"他意味深長地看著荀彧,\"以為是社稷。\"

荀彧執壺的手微微一頓:\"世榮兄覺得,當社稷與萬民不能兩全時,該當如何?\"

\"文若兄這個問題,不就是在問:若君王失道,是該愚忠,還是該擇善而從?\"劉錦輕輕轉動茶盞,\"我祖父東海恭王當年讓出太子之位,正是明白這個道理。\"

荀彧沉默良久,忽然轉移話題:\"聽說世榮兄在廬江這些時日,常去探望陸太守安置的流民。\"

\"文若兄連這等小事都知曉?\"劉錦微笑,\"不錯,我確實常去。因為在那裡才能明白,所謂社稷,不在廟堂,而在民心。\"

夕陽西下時,荀彧送劉錦出竹林。臨彆時他突然問道:\"若他日世榮兄得遇明主,當如何待之?\"

劉錦駐足回望:\"必以誠相待,共扶漢室。\"

荀彧立在竹影中,目送劉錦遠去。他輕輕搖頭:\"還是冇說真話啊\"從袖中取出一枚銅錢,拇指輕彈,\"既然如此,就再看一看吧。\"

荀諶在驛館廂房中對弈,見荀彧歸來,卻不急著問話,而是指著棋盤道:\"文若,你看這局棋。\"

荀彧凝神細觀片刻:\"叔父故意留了東南角的活路。\"

\"正是。\"荀諶落下一子,\"你祖父生前常說,荀氏這一代當以你為棋眼。二十年前你叔祖父荀爽預見宦官之禍,如今該由你來掌這個度了。\"

荀彧微微躬身:\"侄兒惶恐。\"

\"不必過謙。\"荀諶推開棋局,\"自你幼年便能過目不忘,家族便將你帶在身邊悉心栽培。此番讓你隨我遊曆江淮,就是要你親眼看這天下人物。\"

他取出一卷帛書:\"如今何進以外戚之姿掌北軍五校,袁本初在洛陽結交黨人,而這劉世榮\"荀諶目光深邃,\"三個月內從幽州到江淮,既得童淵真傳,又獲陸康賞識,其誌不小啊。\"

荀彧沉吟道:\"叔父,正因家族厚望,侄兒才更要謹慎。劉世榮今日論及東海恭王讓位,話術精妙,不似尋常少年。\"

\"你的意思是?\"

\"再觀察三個月。\"荀彧眼中閃過睿智的光芒,\"若他真有心匡扶漢室,必會前往洛陽求仕;若他繼續遊曆結交地方豪強\"

荀諶頷首笑道:\"好!這纔是我荀家寄予厚望的繼承人。記住,你每一個判斷,都關係著潁川荀氏在未來數十年的興衰。\"

月光透過窗欞,將荀彧的身影拉得修長。這個被家族寄予厚望的年輕人,此刻肩負的不僅是個人前程,更是一個百年世族的未來。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此刻劉錦也在驛館中對著地圖沉思——要得到這位王佐之才,他必須拿出更大的誠意。

夜深人靜,劉錦在驛館燈下緩緩展開地圖。他的手指在潁川、廬江、幽州三地間移動,最終停在洛陽。

\"文若這是在等我表態啊\"他輕歎一聲。

高順在一旁低聲道:\"公子何不直接表明心跡?\"

劉錦搖頭:\"荀文若這等人物,豈是言語所能打動?他此刻最想看的,不是我說什麼,而是我讓什麼。\"他的手指重重按在幽州,\"若我所料不差,他正在等我下一個選擇。\"

\"公子的意思是?\"

\"去洛陽。\"劉錦眼中閃過決斷,\"既然他要看我是真心匡扶漢室還是另有所圖,那我就去帝都求仕。在宦官外戚之間周旋,在黨錮之禍中表明立場——這纔是他最想看到的。\"

他捲起地圖,語氣堅定:\"不過在此之前,還要在廬江多讓些準備。陸康世叔的屯田之策,我們要助他推行;江淮的流民,我們要設法安置。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績,比千言萬語都更有分量。\"

窗外傳來更鼓聲,劉錦望向北方星空。他知道,要贏得這位王佐之才的真心投效,必須經得起最嚴格的考驗。而這場考驗,或許纔剛剛開始。

在潁川的這段時日,劉錦通過荀彧的引薦,結識了不少青年才俊。除了荀氏家族的荀彧、荀衍兄弟外,還與陳群論過政務,與鐘繇切磋過書法。最令人驚喜的是,他在一次詩會上遇到了年方十七的郭嘉。這位少年雖然衣著樸素,但談吐間鋒芒畢露,與劉錦縱論天下大勢時,竟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各地潛在的危機。

正當劉錦準備繼續遊學時,一紙詔書打破了原定計劃。原來靈帝在宮中聽聞了\"幽州神童\"的傳聞——既有童淵弟子這層身份,又在廬江雅集上以詩詞震動江淮,便下旨召他入洛陽麵聖。

劉錦當即修書送往幽州:\"父親大人:兒蒙聖上召見,不日將赴洛陽。懇請父親致書宗正劉焉、太常楊彪,為兒在京城稍作安排。另,潁川所見太平道之勢日盛,父親在邊關務必早作防備。\"

他知道這次麵聖既是機遇也是考驗。若能在這位昏庸的皇帝麵前留下好印象,對他未來的計劃將大有裨益。但更重要的是,他必須把握好這個麵聖的機會,在洛陽這個權力中心,為即將到來的亂世早作佈局。

接下來的幾日,劉錦一一拜訪了在潁川結識的才俊。

在荀府,荀彧將他送至大門外,臨彆時意味深長地說道:\"此去洛陽,望世榮莫忘'山河破碎'之歎。\"劉錦會意頷首。

與郭嘉告彆時,這個灑脫不羈的少年難得正色道:\"我在潁川等著看,你在洛陽會唱一出怎樣的好戲。\"

最隆重的當屬陸康舉辦的餞彆宴。這位廬江太守竟將宴席設在了治所正堂,不僅邀請了潁川名流,更請來了廬江郡的各級官員。宴席開始前,陸康特意讓劉錦與自已通席而坐,這個舉動讓在座眾人無不側目。

\"諸君,\"陸康舉杯時特意起身,\"今日不為餞彆,而為壯行。劉世榮以弱冠之齡,得蒙聖眷,此乃我大漢之幸。\"

他轉向劉錦,聲音忽然低沉:\"記住那日巢湖之言。此去帝都,當如潛龍入淵,待時而動。\"

宴席過半時,陸康更讓了一件令所有人震驚的事——他取出自已的名帖,親手交給劉錦:\"持此名帖去見太常楊彪,他與我乃故交。若在洛陽遇到難處,可尋他相助。\"

這番舉動已然超出了尋常的提攜,分明是將劉錦視為子侄般愛護。在座眾人無不心知,經此一夜,劉錦在士林中的聲望必將更上一層。

翌日清晨,當劉錦的車隊離開潁川時,城門外竟有不少士子自發相送。這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已然在潁川這片英才輩出的土地上,留下了屬於自已的印記。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