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巔峰:從基層民警開始! 第8章
-
劉傑把姿態放得更低,這種以退為進的態度,似乎起到了作用。
李國華沉吟了一下。他其實內心也有些糾結。
一方麵,他不太相信劉傑這個辦公室新人。能看出什麼連刑偵專家,都忽略的問題,覺得這更像是新官上任急於表現。
但另一方麵,劉傑畢竟是周省長關注過的人,其“運氣”和“敏銳”似乎已被事實驗證過。
萬一…萬一真被他蒙對了,而自己這邊壓下了不提,將來出事,責任可就大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更怕擔責任。
最終,規避風險的本能占據了上風。
“嗯,謹慎一些是對的。”
李國華拿起筆,在劉傑的簽批意見下麵。刷刷地寫下了幾行字,語氣也變得公事公辦:
“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可能性,那我們就按程式走。你的建議有一定道理,可以提請刑偵支隊參考研判。”
他寫的是:
【請刑偵支隊閱處,對劉傑同誌所提情況,可結合近期工作予以關注研判。
——李國華】
這是一個非常穩妥的處理方式。
既冇有完全采納,劉傑的“係列作案”推測,避免了指手畫腳之嫌;又將其作為一條“情況”正式轉給了業務部門,履行了辦公室的協調提醒職責。
將來無論對錯,他都冇有責任。
“就這樣吧。”
李國華將檔案遞還給劉傑:
“按流程轉給刑偵支隊。”
“好的,主任。”
劉傑接過檔案,心中一定。隻要資訊能傳遞過去,他的目的就達到了一半。
他拿著檔案回到辦公室,立刻通過內部辦公係統,將報告連同簽批意見掃描件。
發送給了刑偵支隊的內勤,並特意在電話裡跟了一句:
“李主任批示,請貴支隊關注研判一下報告中提及的,維修人員相關情況。”
訊息發出,如同石沉大海,一下午都冇有任何迴音。
劉傑並不著急。
他知道,刑偵支隊每天要處理,海量的資訊和案件,這樣一份由辦公室轉來的、基於“推測”的建議。大概率會被繁忙的,偵查員們暫時擱置,或者僅作簡單登記。
他需要的,隻是一個“備案”,一個將來可以追溯的“由頭”。
然而,事情的進展比他預想的,要快一些。
上停留了一瞬,開門見山,聲音洪亮:
“你就是辦公室,新來的劉副主任?那份關於盜竊案裡,維修人員的報告,是你批註轉過來的?”
他的語氣直接,甚至帶著一絲審問的味道,顯然不是來客套寒暄的。
“王支隊,是我。”
劉傑坦然承認,並解釋道:
“我看報告裡提到多個事主,都有類似反映,覺得有點巧合,就向李主任彙報了一下。是我們辦公室多事了,如果有打擾到支隊正常工作,還請見諒。”
王猛盯著劉傑,那雙銳利的眼睛彷彿要把他看穿:
“多事?談不上。我們乾刑警的,不怕線索多,就怕漏掉線索。”
他話鋒一轉,語氣帶著探究:
“不過劉副主任,我有點好奇。報告裡就那麼一句帶過的話,你是怎麼注意到,並且還聯想到,係列作案的?辦公室的工作,現在都這麼細緻了?”
這個問題很關鍵,帶著質疑,也帶著一絲好奇。
劉傑早已準備好說辭,他笑了笑,語氣平和:
“王支隊,您過獎了。我之前在清溪鎮派出所,雖然地方小,但也接觸過一些盜竊案。有些蟊賊就喜歡,偽裝成各種身份踩點。”
“所以看到報告裡,連續提到維修人員,就本能地覺得有點不對勁。可能是在基層養成的習慣,看到點異常就想多琢磨一下,讓您見笑了。”
他巧妙地將自己的“敏銳”歸因於“基層經驗”,合情合理,不顯得突兀。
王猛聞言,緊繃的臉色緩和了些許。基層上來的?這倒是說得通。比起機關裡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有基層經驗的人往往對這類“小細節”更敏感。
“基層出來的?難怪。”
王猛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解釋:
“你提的這個情況,我們之前確實冇太在意。不過昨天收到你們轉來的檔案後,我讓人順手查了一下
近兩個月的類似報案記錄。”
他頓了頓,眼神變得凝重起來:
“結果發現,類似的反映,不止這三起,至少有七八起,分佈在不同的分局轄區。都是案值不大,事主冇深究,所以被當成獨立個案處理了。”
劉傑心中一震,果然如此!前世那起大案的苗頭已經出現了!
但他臉上隻是露出適當的驚訝和重視:
“這麼多?那看來確實有必要深入查一查了。”
“嗯。”
王猛嗯了一聲,看著劉傑,目光中少了幾分審視,多了幾分實質性的內容:
“劉副主任,你這份細心,不錯。這個線索,我們刑偵支隊接下了。後續如果有需要向辦公室溝通協調的情況,可能還要麻煩你。”
這等於是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劉傑在這件事上的“發起人”角色,並向他釋放了合作的信號。
“王支隊您太客氣了,配合業務部門工作,是我們辦公室的職責所在。隨時聽候吩咐。”
劉傑立刻表態,態度積極又不失分寸。
“好!那就這樣。”
王猛做事向來雷厲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