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力量 多麼生氣,也不說臟話
-
多麼生氣,也不說臟話
說臟話是很令人討厭的事情,也是很不好的習慣。有些人認為說臟話是體現個人魅力的一種方式,這是極其錯誤的。說臟話也是能體現人的道德和修養的,一個人學曆高,但是說臟話,說明他不講禮貌,一個人學曆低,但是不說臟話,說明這個人在道德修養方麵很優秀。總的來說,講禮貌能使人們更好地溝通,更好地交流。
記得有一篇談禮貌的文章,裡麵講了三個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就講: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脾氣很暴躁,不講禮貌,言下之意還有點想威脅那位老者的意思,那位老者就不搭理他;而嶽飛就很有禮貌地向那位老者問路,於是老者就耐心地給他指路。這就應了那句古話“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有禮貌是一種好的習慣,說臟話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
人不可能做到心無悲喜。當遇到不如意時,當被彆人侮辱時,是用臟話發泄情緒還是用理智控製自己呢?
有個小孩常常罵彆人,他的父親教育他說,如果你感到憤怒,就在院子裡的木樁上釘上一顆釘子。第一個星期,木樁上便滿是鐵釘;第二個星期,鐵釘有所減少。慢慢地這個小孩不再那麼易怒,這時,他的父親將他帶到木樁前。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釘孔,男孩驚呆了。父親摸著男孩的頭,說:“你對彆人的每一次侮辱都像這鐵釘一樣,紮在彆人心上。雖然道歉可以讓鐵釘拔出,但是心上的洞卻不是那麼容易補上的。”聽了父親的話,男孩不由得為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後悔。
而現實中的我們又能比那個男孩優秀多少呢?是不是有很多不經意的臟話,已經紮進了家人、朋友或陌生人的心中呢?
中國是禮儀之邦,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從嚴要求自己。首先,不要去學習那些充滿暴力色彩或侮辱性的語言,待人須和藹,措辭須文雅。其次,如果已經有些不那麼“悅耳”的口頭禪,就需要有意識地控製自己。如果不小心將臟話說出口,應該立刻補充一句“對不起”,再告訴自己,千萬不要再說這句話。如果實在感到焦頭爛額,也千萬要忍住想罵人的衝動,可以看著自己的爛攤子,自嘲一番,絕對比大聲叫罵更有風度。
在語言上逞威風算不上英雄,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其實有理也不在言惡。自信的表達,會如一縷春風,吹進每一位與你交往者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