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血包,七歲妖童考狀元 第127章 惡劣天氣
-
突如其來的暴雨打斷了李鈺的思路,讓他也頗為無奈。
那篇關於“夾穀之會”的經義思考,彷彿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暴雨打得七零八落。
李鈺定了定神,將注意力從外麵的嘈雜聲中收回,點燃蠟燭固定在木板上。
他又取出薄毯,將寫好的文章蓋上,這才重新看向題目。
這一刻,他忽然心有所感。
孔子於夾穀之會,麵對強齊,臨危不亂,以周禮為盾牌,以言辭為武器,挫敗了對方的陰謀,保全了國格。
眼下這場暴雨,就是考試中的一場意外遭遇戰,豈能因風雨而亂了我方寸?
心念至此,李鈺的心境在這嘈雜的環境中沉靜下來。
外麵的世界一片混沌喧囂,但這方寸號舍之內,卻是我的掌控之地。
他再次提筆,將全部心神投入到那場千年前的盛會之中。
筆下的文字似乎也帶上了幾分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定力。
很快也放入薄毯之下,以此來保護試卷乾燥。
還剩下最後一道題了。
李鈺不敢耽擱,剛看了題目,卻發現外麵的風雨越發變本加厲。
狂風怒吼,彷彿要將整個貢院掀翻。
雨勢已不再是傾盆,簡直如瀑布般從天穹直灌而下。
砸在油布上、屋頂上的聲音不再是劈啪作響,而是連續不斷的、震耳欲聾的轟鳴!
李鈺心裡一沉,竟是遇上瞭如此極端的惡劣天氣。
這些日子的氣候異常沉悶,所有人都知道可能會下雨,但也冇有想到這雨會如此猛烈。
說實話,李鈺穿越過來,還是。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儘量保護試卷不被雨打濕。
貢院中像李鈺這樣用身體做最後抵擋的士子不在少數。
大家都冇有答題,而是死死壓住油布,儘量減少雨水進入號舍。
反正考試時間還充足,不急於這一時。
隱隱的有哭聲在風雨中傳來,那是之前就冇有做好擋雨準備的考生。
三年的努力,卻因為這場暴雨,而讓他們的文章被淹冇。
有的考生直接就坐在雨水灌滿的地上,雙手拍打雨水,濺起無數水珠。
還有的考生甚至直接在地上打滾。
反正已經冇法再考試了,此刻隻想發泄他們悲傷的情緒。
這雨一下就到了晚上。
李鈺原本還想著今天答完題就回客棧。
這狹小的號舍太熱了,還是客棧舒服點,而且林溪還會給他扇風。
阮師孃還會去找掌櫃弄冰鎮酸梅湯。
隻是這暴雨打亂了他的計劃,今天怕是要在號舍過夜了。
漸漸地風小了,雨也小了。
李鈺哆嗦了一下,此時的他全身都已經濕透,衣服貼在身上異常難受。
他仔細檢查了一下試卷,冇有被汙染,讓他鬆了口氣。
搓了搓已經有些僵硬的手,李鈺活動了一下身體。
又過了一會,天色完全黑了下來,風雨也都停了。
李鈺等了一會,確定不會再下了。
這纔將衣服全都脫掉,光溜溜地站在門口。
微涼的夜風吹在濕漉漉的皮膚上,激起一層雞皮疙瘩。
他不敢耽擱,雙手用力擰絞著衣服。
嘩啦!
冰涼的水流從布料中被強行擰出,濺落在外麵的通道上。
他看向四周。
其他號舍的難兄難弟們與他一樣,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個個白晃晃的身影藏在各自的油布後麵,隻伸出兩條胳膊,奮力地擰著衣服。
衙役們見到這一幕也冇阻止。
隻要不喧嘩、不舞弊,考生們做什麼,他們並不會過多乾涉。
李鈺將擰得半乾的衣服重新穿回身上。
雖然依舊潮濕冰涼,但已比之前好了許多。
他又將考籃裡備用的一塊乾布拿出來,勉強擦了擦身上和頭髮。
做完這一切,他才感到一絲微弱的暖意漸漸迴歸。
疲憊如同潮水般湧來。
他小心地將未被雨水打濕的試卷收好,放入考籃底層。
然後將那兩塊木板拚成一張極其狹窄的“床”,又將油布解下一半裹在身上,蜷縮著躺了下去。
號舍狹小,根本無法舒展身體,夜晚的寒氣不斷從四麵八方侵襲而來。
遠處隱約傳來其他士子壓抑的咳嗽聲和吸鼻子的聲音。
顯然一些身體素質不好的考生已經著了涼。
李鈺此時反倒有些感謝陳家了,如果不是陳家派土匪來抓他。
他還冇想過習武。
如果不習武冇有強壯的身體素質,恐怕他也會和那些士子一樣著涼。
他閉上眼睛,強逼自己睡覺。
擋了一下午的暴雨,他需要好好休息。
春秋還有一題冇有寫,他要休息好,明天繼續答題。
……
第二日清晨,李鈺在一陣此起彼伏的咳嗽聲中醒來。
此刻天色還未完全亮起,李鈺起身冇有感到不舒服,身上的衣服也已經穿乾。
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腳,昨晚睡得一點都不舒服。
兩塊木板拚成的床真的太硬了。
他雖然隻有14歲,但身高已經和成年人差不多。
在這狹小的號舍內,連腿都伸不直,隻能蜷縮著。
比起昨天安靜的環境,今天的貢院嘈雜了一些。
咳嗽聲、擤鼻涕聲比夜裡多了不少。
看來士子們的身體素質普遍不怎樣,淋了一場雨便感染了風寒。
這無疑給本就緊張的考試增添了又一層艱難。
李鈺深吸口氣,振作精神。
他拿出乾糧,就著冷水默默吃了早餐。
然後,他鄭重地鋪開試卷,目光落在了最後一道題目上:
‘西狩獲麟。’
這是《春秋》中極其著名且特殊的一條記載,也是孔子絕筆之作。
‘西狩’表示在西部打獵,‘獲麟’是指捕獲了一隻麒麟。
麒麟在古代被視為仁獸、瑞獸。
隻有在聖王在位、天下太平的時候纔會出現。
而當時魯哀公十四年,天下無道,禮崩樂壞。
麒麟本不應出現,即使出現也不該被獵獲。
孔子看到這隻被捕獲的麒麟,認為它出現得不是時候。
非但不能帶來祥瑞,反而象征著亂世。
孔子感傷於“吾道窮矣”。
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於是就此擱筆,不再寫作《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