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精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 五、遇到挫折還是要前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精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五、遇到挫折還是要前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五、遇到挫折還是要前進

在職場中我們要設計自己的“能力開發計劃”。漫無計劃、得過且過,是無法成功的。如果動不動就覺得“那裡的薪水比較高”、“那個地方比較輕鬆”,千萬不要因為這些理由而換工作。因為這樣一個人的才能和長處往往會被埋冇,無法得到施展。

最要不得的做法是,“我不喜歡現在這家公司的工作內容,為了逃避它隻好另找新工作”。如此一來,當你在新的工作場所發生新的問題時,你又會想要逃了,因此會不斷地換工作,始終無法穩定,隻要遇到不如意或挫折,就會落荒而逃。但是,如果你不斷地換工作,還是能夠不斷地找到工作的話——那還好。然而,就在反反覆覆地換工作的同時,你的工作技能卻會無法提升。不久之後,你就會遠遠地被工作機會拋在後頭了。同時,你的社會信用也將不斷地喪失。

不論遇到多麼辛苦的事情或艱難的工作,請牢記:挫折正是使自己進步的轉機。

為了培養自己的實力,可以進入學習基礎的學校或參加課外補習班。而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是藉由實務才學習到的。因此,最佳的學校就是工作場所,而對我們有幫助的老師(包括反麵教師)就在公司裡。

工作中錯誤和挫折是無法避免的,但有些錯誤是值得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在公司中就有一些完美主義者,從不希望自己犯錯誤,但這又是不可能的,於是乎犯了錯誤便茫然失措或手忙腳亂。

有的人乾了二十幾年工作,幾乎冇有什麼錯誤,看起來很完美。看看那些多年未獲升遷,一直還在原位的人吧。原因很簡單,他就像一台笨機器似的,在那裡不停的運轉,不需加油,不需控製,也不需修理——那麼,就讓他在那兒轉吧,冇有人會注意他。工作完美的人當然應留在原位,因為再找彆人來接管,可能會做不出這樣的成績,所以“留”之大吉。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老闆不僅會注意你取得的成績,而且會注意你犯的是什麼錯誤。人都會出錯,當然你也可以犯錯,但要儘量避免犯不必要的失誤。

“愚蠢的錯”大部分是些疏忽大意的失誤,比如說健忘或工作不徹底。這種錯誤才犯不得。“不可避免的失誤”就不同了。比如你公司的財務工作,分析後你覺得美元要貶值,所以采取了相應的行動,結果美元冇有貶值。如果你認真做研究,你就會很快從錯誤中恢複過來。美國最大的銀行——花旗銀行公司的董事長紋翰·裡德就是一個例子。

十幾年前,作為花旗銀行的副總裁,裡德因為建立公司的信用卡分部,使公司損失17172億美元,結果大出其名。裡德的錯誤當然會引起老闆的注意,但在他們眼裡,裡德還是敢做敢為的人。裡德毫不氣餒,極有能力地處理了危機,使這個分部最終做到扭虧為盈。

正因為這些,1984年裡德才能成為花旗銀行的董事長。當然,我們並不主張犯下損失上億美元的錯誤,但是你不應該犯低級的錯誤,即便犯錯也是犯開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錯誤。這樣,錯誤大一點,可能更能引起老闆的注意。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認錯改錯的勇氣。

鬆下幸之助對下屬說:“有時,人會犯出乎意料的錯誤。在工作中,突然間一聲:‘唉呀,糟了。’就有人開始傷腦筋了。”可見,老闆不會要求下屬不犯錯誤,相反,他會欣賞及時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下屬。其實,能夠及時發現錯誤並改正,已是一種優秀的能力了。所以,當你發現出錯的時候,不要驚慌失措,不妨對老闆說:“我發現自己錯了,我馬上改正它。”

在合適的情況下,你還可以解釋原因,更重要的是今後不再犯同類的錯誤。老闆會發覺:孺子可教也!

一位名人曾說過:成功永遠比失敗多一次。成功人士的奮鬥曆程總是充滿了成功、失敗的輪替。

有一次有人問一位總裁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加倍你失敗的次數。”一個人要成功必須采取大量的行動,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一樣。隻要你行動的次數越多,你失敗的次數也就越多,然而失敗的次數越多,就越可能有成功的機會。當你成功的機率不是百分之零,你就應該繼續行動,繼續接受失敗,每失敗一次,你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

在籃球場上要想成為得分王,就要不斷投籃,當然投不進的次數也一定很多;當一個推銷員想要增加業績就要不斷地銷售,當然銷售的次數越多,失敗的次數也就越多,所以你的成交率可能很低,但你的業績可能比彆人要大,這就是數字遊戲。

關鍵是,行動的次數一定要非常多,一定要不斷地接受失敗,而且加倍你失敗的次數。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說:“你要成功,就要忍受一次次的失敗。”你要把失敗當成邁向成功所交的學費。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的心態才最可怕。因為隻有賣棺材、賣墓碑的人才能在家裡等著生意上門。失敗是成功的敲門磚、墊腳石。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