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 第051章 溫酒一壺,坐看老劉神兵天降,殺穿呂營!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第051章 溫酒一壺,坐看老劉神兵天降,殺穿呂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主公春秋正盛,身子早晚會康健如初,現在談後繼之事,實在是為時尚早呀。”

麋竺自然是良言寬慰,笑著敷衍了過去。

陶謙卻眉頭一皺,神色鄭重道:

“老夫的身子老父最清楚不過,子仲你不必說這些安慰老夫的話。”

“老夫是真心在問你,倘若吾去了,誰可執掌徐州?”

麋竺一怔,抬頭瞄了陶謙一眼。

看來陶謙不是在隨口感慨,而是認真的。

這是在試探自己嗎?

天下太平,你這一州之牧病逝,自然由朝廷委派繼任者。

然今天下大亂,諸侯各自為政,州郡皆為私有,你陶謙就是這徐州之主。

你死了,徐州自然是父死子繼唄。

念及於此,麋竺遂不假思索道:

“主公有二子,將來這徐州,自然當由兩位公子接掌。”

陶謙卻一聲歎息,搖頭道:

“老夫那兩個兒子,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皆乃平庸之才,焉能擔得起這份重擔?”

“若老夫真將徐州交給他們,隻怕反倒是害了他們,也害了這一州士民呀。”

麋竺眼中閃過一道奇色。

顯然他冇料到,陶謙會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

不過人家當爹的抱怨自己兒子幾句,那是天經地義。

你這個做臣下的,若是跟著附合,那就是擺不正位置了。

一時間,麋竺不知該怎麼接話。

“吾冇能守好徐州,連累數十萬士民死於曹賊之手,實是有愧於徐州士民。”

“也許,是時候為徐州,另擇一位賢主了吧…”

陶謙望著劉軍遠去方向,口中喃喃自語,若有所思。



三日後,傍晚時分。

昌邑城南,泗水南岸。

一支五千人的軍隊,藉著夜色掩護,悄然進抵南岸。

“終於回來了!”

劉備立馬岸邊,望著對岸燈火閃爍的昌邑城,如釋重負般長鬆一口氣。

“以區區兩千兵馬,竟能抵擋十倍敵軍圍攻十日,這個滿伯寧果然有些本事。”

“兄長,玄齡軍師力薦的這個人,果真是位守城奇才!”

身旁關羽,目光望著北岸,言語中不掩讚許。

劉備微微點頭,感慨道:

“玄齡不光神機妙算,還有伯樂之能,為兄能得這般奇士,蒼天待為兄當真是不薄!”

兄弟二人感慨良久。

須臾後,劉備慨歎一收,周身殺機彌散,揮鞭喝道:

“傳令下去,命將士們就地斬木為筏,紮製木筏,準備渡河!”

關羽當即傳下。

五千餘劉軍士卒,顧不得連日趕路之疲憊,迅速忙碌了起來。

一棵棵樹木被斬斷,一張張竹筏紮製完畢…

至夜深之時,上百張木筏已打造完畢。

“點起烽火,向昌邑城傳信!”

劉備馬鞭一揚,又下一令。

三道烽火,迅速在南岸燃起,火光衝上了夜空。

舉火為號,乃邊哲錦囊計中的約定。

劉備立馬岸邊,心懷著期待,目光緊盯著對岸昌邑城。

半個時辰後,同樣三道烽火,升起在了昌邑南門城頭上。

“昌邑烽火起,兄長,是玄齡他們有迴應了!”

關羽青龍刀指對岸,興奮叫道。

劉備一笑,拔劍出鞘,劍指對岸:

“傳吾之命,全軍渡河!”

號令傳下,五千劉軍爭相上筏。

百餘張木筏,藉著夜色掩護,向著泗水對岸疾馳而去。



昌邑南門。

邊哲,趙雲,滿寵駐立城頭,目光齊望泗水對岸。

三柱烽火,清晰的印入眼簾。

“呂布自以為能在金鄉伏擊主公,卻作夢也不會料到,主公用軍師之計,竟會走亢父道歸來,反抄了他的大營!”

“玄齡軍師,你既有此計,早該與我們明言纔是,也免得我們擔心了多日。”

趙雲笑看向邊哲,言語似有微怨,表情卻皆是讚歎。

邊哲佯作歉意,笑道:

“這確實是我之過,稍後打勝這一仗,我請諸位喝酒,算作賠罪可否?”

趙雲一聽,忙是搖頭道:

“軍師請雲喝酒,雲自然奉陪,若說賠罪,雲可萬萬受之不起!”

滿寵則是一笑,拱手道:

“若非軍師神機妙算,我們尚處兩麵受敵之中,哪有今日之大好局麵。”

“這頓酒,該是我們請軍師纔是!”

邊哲哈哈一笑,欣然道:

“那這頓酒我可記下了,稍後伯寧你可莫要賴賬纔是!”

三人相視大笑。

正談笑時,南麵呂軍圍營外,陡然間響起震天殺聲。

緊接著,鳴鑼示警聲便響徹大營。

藉著敵營燈火,隱約可見呂軍士卒們衣衫不整,從軍帳中惶恐而出,如受驚的羔羊般亂竄。

如此局麵,必是劉備已率軍登陸北岸,正對呂營發動夜襲。

“主公動手了,子龍,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邊哲信任的目光看向趙雲,笑道:

“我和伯寧就在這城頭之上溫一壺好酒,坐等你殺穿敵營,歸來痛飲!”

一句殺穿敵營,瞬間點燃趙雲鬥誌。

“伯寧,軍師,你們在此稍坐片刻,雲去也!”

趙雲一拱手,手提銀槍,轉身下城。

須臾。

緊閉十日的城門,吱呀呀打開,吊橋徐徐落下。

趙雲銀槍一招,大喝一聲:

“將士們,主公已殺回昌邑,正夜襲敵營。”

“反攻時刻已至,隨吾衝出去,踏破敵營!”

厲嘯聲中,趙雲白馬銀槍,如雪亮銀虹當先衝出。

八百義從鐵騎,如滾滾洪流,一湧而出。

隨後兩千在劉軍步卒,皆如出籠猛獸,挾著震天殺聲在衝出昌邑城。

月色燈火之下,一南一北兩股兵馬,向著呂營夾擊而上…

呂營,中軍帳。

陳宮,張遼卻未入睡,二人正眉頭緊鎖,盯著案幾上那道急報。

那是東郡剛剛發來的急報:

袁紹次子袁熙,率一萬餘袁軍趁虛入侵,已攻陷黃河北岸東郡諸縣。

袁熙現下正屯兵東武陽,大有渡河南下之勢。

“看來,這袁本初是打算插手兗州之爭了。”

“我軍主力皆在山陽郡,東郡一線兵力空虛,若這袁熙趁虛渡河,後果不堪設想。”

“公台先生,形勢對我們有些不利呀。”

張遼麵露憂色,目光望向陳宮。

陳宮捋髯沉吟良久,眉頭卻反倒鬆展,緩緩道:

“袁紹大敵始終是公孫瓚,吾料其在平定河北前,絕不會對河南地大舉用兵。”

“袁熙此舉,無非是渾水摸魚,趁勢想侵食北岸之地,將他南部疆界推進至黃河一線,以為屏障而已。”

張遼臉上憂色稍減,微微點頭:

“公台先生所言,倒不無道理,那以先生之見,溫侯當如何應對?”

陳宮端起湯茶,淺呷著一口,淡淡道:

“溫侯什麼也不必做,隻需於金鄉靜待劉備入網,爾後一舉殲其主力。”

“到時兗南傳檄而定,兗州全境儘歸溫侯所有,爾後再提兵北上渡河,收複失地便是。”

張遼若有所悟,敬佩的目光望向陳宮:

“公台先生深謀遠慮,先生所言確乃上上之策。”

“如此看來,兗州之爭的勝負手,就在金鄉——”

張遼話未出口,大帳之外,陡然間響起刺耳的號角聲。

緊接著,隆隆殺聲,如驚雷般從南麵方向傳來。

二人臉色微變,猛的抬頭對視。

“大事不妙啊!”

魏續大步流星闖入,驚叫道:

“公台先生,文遠兄,有五六千劉軍從南岸渡河,奪了我北岸渡頭,正突襲我大營!”

張遼臉色大變。

陳宮手一哆嗦,半碗湯茶儘數濺灑在了身上。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