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帝師,從教劉備反奪兗州開始 第031章 曹操想換家?他想多了,咱們就半道截胡!
-
一聽這話,老劉頓時兩眼放光。
現下收取的山陽,任城,魯,及小半個泰山郡,雖都是小郡,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
太守你得有吧,什麼郡丞,功曹,倉曹,兵曹之類的屬官你也得有吧。
再往下的縣令,縣尉等等,也得一個都不能少吧。
這些位置皆得賢能之士來擔當。
不幸的是兗南這些個國相太守們,顯然不屑於給老劉這個平原相打工,紛紛棄官而逃,或是回鄉避難,或是北上投靠呂布。
於是上至太守,下至縣令,瞬間嚴重缺編。
劉備現在正為此事頭疼,愁著手底下冇有足夠的能吏,去填補這些空缺。
邊哲卻突然間要送給他一批人才,足夠他去治理新得兗南諸郡國,這能不喜出望外?
“玄齡,備不太明白,你所言這些賢才,為何是曹操相送?”
劉備驚喜之餘,立時又聽出了不對勁。
“主公莫急,我們邊走邊說。”
三人便翻身上馬,回往昌邑城。
一路上,邊哲策馬徐行,反問道:
“現下泰山道和亢父道,皆已被我們封死,主公以為,曹操接下來會何去何從?”
劉備一怔,不想邊哲忽有此問。
略一沉吟後,方道:
“現下曹操歸路被斷,兵馬又折損大半,就算他再用兵如神,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若依常理推斷,備以為曹操極有可能將殘存兵馬打散,分頭翻越泰山,走小道逃回兗州。”
“此舉風險雖大,卻尚有一線生機,能逃回鄄城與夏侯惇等會合。”
“不過就算他活著逃回兗州,以留守之數千兵馬,絕對抵擋呂布與我們的夾攻。”
“備料他必會放棄鄄縣三城,渡河北上投奔袁紹,以謀一條生路。”
邊哲一笑。
老劉的推斷倒也符合常理。
隻是曹操這個人,卻素來喜好不走尋常路。
曾經曆史上,曹操回師兗州後,在呂布手底下吃了幾次癟,形勢一度惡化到不得不向袁紹求救的地步。
袁紹也不地道,趁人之危逼迫曹操將家眷送往鄴城當人質,以換取其出兵。
曹操思前想後許久,最終寧可冒著被呂布所滅的風險,也不肯把家眷送去給袁紹。
當年曹操不會,邊哲相信,今時曆史車輪雖已轉向,曹操依舊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主公對曹操還是不夠瞭解。”
“依哲之見,曹操絕非甘於屈居人下之輩,亦非那種能忍辱負重之士。”
“曹操若北上投靠袁紹,便是要將曹氏夏侯氏兩族數百口,舉族都置於了袁紹羽翼之下。”
“所謂成也宗親,敗也宗親,這些曹氏夏侯宗親能助曹操成事,此時卻也能成了曹操之累贅,令其為袁紹所製。”
“如此,則曹操再無自立可能,隻能從一方諸侯,淪為袁家一將!”
邊哲放慢馬速,目光望向劉備:
“主公以為,曹操甘心如此嗎?”
劉備猛的勒住坐騎,眼神如被點醒,重重點頭:
“玄齡言之有理,看來備對曹操所知,遠不及玄齡透徹,此人身上有梟雄之氣,當不會甘為袁氏鷹犬!”
邊哲也勒住了戰馬,目光望向甄城方向。
“故哲料定,曹操多半會派死士潛回兗州,令夏侯惇率其家眷宗親,以及留守三城之部眾,分批南下翻越泰山,往徐州與其會合。”
“曹操則想憑藉所剩兵馬,妄圖鳩占鵲巢,奪徐州安家,以圖再起!”
馬鞭向徐州回身一指,邊哲斬釘截鐵給出推斷。
劉備猛然省悟,眼中閃過一道警惕:
“那張文遠有一句話倒冇說錯,這曹操每遇逆境皆能絕境重生,當年他追擊董賊全軍覆冇,未久便聲勢複起。”
“今徐州殘破,縱然曹操元氣大傷,若其決意強占徐州,隻恐陶公抵擋不住。”
“玄齡,備是否得回援徐州?”
倘使曹操奪了徐州,自己就要麵臨兩麵受敵的局麵,這自然是劉備不願看到。
況且當初向陶謙承諾,襲取兗州也是為解徐州之危。
若自己奪了兗州,卻令陶謙失了徐州,豈非愧對陶謙?
“此一時彼一時也,主公無需多慮。”
邊哲卻不以為然,冷笑道:
“彼時曹操能再起,是因他能從譙縣老家招兵買馬,能得鮑信等出手相助。”
“如今他被困於徐州,外不得袁紹施以援手,內又被徐州人深恨,無法就地招募兵馬,他又如何重振兵勢?”
“主公隻需派人回一趟郯城,告誡陶恭祖萬不可輕敵出戰,隻需繼續據城不出,堅壁清野,並宣諭全境,誰敢投靠曹操便為徐州之公敵。”
“如此,曹操縱然用兵如神,亦無能為也!”
一席話言罷,劉備已是豁然開朗,眼中陰雲儘散。
“好一個此一時彼一時,玄齡所言極是也!”
劉備嘖嘖稱是,欣然道:
“吾即刻便令公祐回一趟郯城,務必將玄齡之策叮囑陶公,絕不能讓曹操死灰複燃,失兗州而竊徐州!”
一樁心事解決,劉備心情大好,又要策馬揚鞭。
這時,沉默寡言的趙雲,卻開口道:
“軍師此策,固可阻止曹操竊我徐州,可軍師還是未解釋,適才言及曹操要送明公什麼大禮包是何意?”
邊哲笑而不語,目光瞥向劉備。
話已點到這般程度,以老劉的雄略格局,又怎會揣摩不出下文?
果然。
劉備略一遲疑後,麵露驚喜:
“鄄縣三城中,有眾多賢能之士,若能將這些人截獲招撫,為備所用,便能填補兗南諸郡國之空缺!”
“玄齡你可是此意?”
邊哲微微點頭,馬鞭向鄄城方向一指:
“哲料這些人當中,有不少人應該不願冒險潛往徐州,反會北上投靠袁紹。”
“那些冒死前往徐州者,未必就是對曹操死忠之士,僅僅隻是不願投降呂布那三姓家奴而已。”
“這些人當中,多數應該還是兗州人士。”
“今主公既已占據兗南諸郡國,隻需善加安撫招攬,哲料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必願留於兗州,為主公效力。”
“有這麼一批賢纔可用,兗南諸郡國可治也!”
劉備和趙雲彼此對視,眼神皆是雲開霧散,終於明白了邊哲的深意。
“原來如此,玄齡之深謀遠慮,當真是…”
劉備一時詞窮,找不出合適詞來表達心中折服。
索性也就不說,馬鞭一揚,豪然一笑:
“既是如此,那備就即刻傳令下去,令翼德調撥人馬,截捕潛往徐州之曹操部屬。”
“軍師借花獻佛,備自當笑納!”
二人對視一眼,哈哈大笑。
於是打馬揚鞭,徑歸昌邑。
西麵方向。
張遼剛剛策馬歸營。
就在踏入營門時,張遼猛然想起什麼,急是勒馬回身。
目之所及,劉備三人早已策馬歸城。
張遼一拍額頭,自責道:
“那個姓邊的謀士,必是劉玄德謀主,其擊破曹操諸般計策,定然是出自於此人手筆。”
“我怎麼就忘了問一問,他這個邊軍師,是何尊姓大名?”
門前迎接的魏續,見得張遼這般嘀嘀咕咕樣子,卻是一臉疑惑。
“文遠兄,什麼邊軍師,你說的是何人?”
“那劉備邀你會麵,你們都說了些什麼?”
魏續迎上前來,眼中是濃濃猜疑。
張遼深吸一口氣,臉色化為凝重,沉聲道:
“傳令下去,速速拔營,星夜兼程趕回鄄城吧。”
“我要即刻稟明溫侯,曹操已被封死在徐州回不來了,溫侯奪取兗州真正的大敵,已變成了那劉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