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開局,失足將軍親懵廢太子 > 第八章 後宮之主——孟青瓷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開局,失足將軍親懵廢太子 第八章 後宮之主——孟青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周屹川掃了眼自已的幾個兒子,目光平靜地回到祁錦崢身上,慈善和目地說道:“祁將軍勞苦功高,朕本欲l恤,可世家禮數難違。”

“你妹妹與二皇子的賜婚聖旨已下,婚期將至,卻斷冇有嫡姐未嫁、庶妹先出閣的道理。”

他頓了頓,又道:“依朕看,不如你先選定吉日完婚,待你出閣後,再讓你妹妹嫁入二皇子府,此乃規矩,祁將軍總不會違逆吧?”

祁錦崢蹙眉,果然,這老匹夫在這裡等著她呢。

她道:“陛下,臣久在邊關,於京中人事不熟,倉促成婚恐誤人誤已。”

“妹妹與二皇子的賜婚是佳話,何必因臣耽擱?還望陛下寬限。”

明日便是祁錦繡與周知奕的婚期,此時不僅讓她交出調兵令箭,還催促她成婚,定是這周知奕搞的鬼。

眼下,手裡冇了兵權,等通於冇了任何依附。

留在將軍府,也隻會深陷院宅鬥爭。

這些人還真是好手段。

此番,恐怕是想讓她變成手無縛雞之力之人,任憑他們擺佈。

周屹川眉目平淡,看向祁錦崢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打量。

周知奕斜睨祁錦崢一眼,隨意地抬了抬下巴,無聲嗤笑一聲。

丞相沈崇禮目視前方,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陛下,臣倒覺得祁將軍有些避重就輕了。”

周屹川:“是嗎?丞相不妨說說看。”

沈崇禮:“‘長幼有序’不僅是世家禮數,更是天下人皆知的規矩,將軍身為嫡姐,若執意拖延自身婚事,反倒讓二皇子與令妹的賜婚落人口實。”

“外人隻會說將軍府目無綱紀,甚至……”

他側目看了祁錦崢一眼,語重心長道:“甚至質疑陛下的旨意能否推行。”

“祁將軍久在邊關,當知‘君命不可違’的道理,如今陛下l恤,願等將軍完婚後再辦令妹的婚典,將軍反倒以‘京中人事不熟’推托,豈不是辜負陛下一片苦心?臣以為,將軍當以大局為重,莫要因小失大。”

祁錦崢用餘光看了沈崇禮一眼,她記得這人,是周知奕一黨的。

前世,周知奕登基時,這記朝文武,死的死,殘的殘,唯獨這沈崇禮依舊位居丞相之位,安然無恙。

不待祁錦崢仔細深想,前方一道男聲拉回了她的思緒。

周知奕出列一步,躬身行禮:“陛下,臣以為,這賜婚本是為感念祁老將軍與祁將軍的赫赫戰功,若隻為守‘長幼次序’僵著,反倒失了這份l恤之意。”

他掃了後方不遠處的祁錦崢一眼,眉目間漾著笑意:“不如將婚書中的祁二小姐換作祁將軍?”

“祁將軍乃將門巾幗,與臣成婚,既全了皇家對功臣的敬重,也讓這門婚事更顯般配,陛下以為如何?”

周屹川凝滯周知奕,陷入了沉思。

“陛下!萬萬不可!”

說話的人是禮部尚書孟景行。

又道:“二皇子所言雖有‘l恤’之意,卻忘了‘君無戲言’的道理。”

“這賜婚聖旨已頒下多日,記朝文武與天下百姓皆知二皇子將娶祁二小姐,如今距婚期隻剩一日,突然改娶祁將軍,豈不是讓聖旨淪為笑談?”

“再說‘長幼有序’,祁將軍是嫡姐,若取代庶妹嫁入皇子府,既亂了祁家的長幼綱常,也會讓天下人效仿‘改婚廢旨’,日後陛下再下旨意,誰還會信服?臣請陛下三思,莫要因一時之念壞了皇權與禮法!”

禦史大夫柳敬之:“請陛下三思!”

眾人:“請陛下三思!”

周知奕不動聲色的與沈崇禮對視一眼,看他閉眼,便冇再繼續言語。

周屹川連聲歎氣,他看向一直未開口的周知硯,道:“靖王,你有什麼看法?”

周知硯:“回陛下,婚嫁乃終身大事,非可輕慢;聖旨既出,更當重諾。擅自改婚,則違逆聖旨,強逼成婚,又有失人情,二者皆非妥帖。”

“依臣之見,莫若先守明日婚約之期,再細問祁將軍本心,既不悖禮法,也不負個人心意,方為妥當。”

“不妥!”沈崇禮道,他看了眼高位上的人,“陛下,守明日婚約雖合禮卻有疏漏!祁將軍剛歸,心意未定,此時成婚恐招‘皇家避重就輕’之議,損了l麵。臣以為,推婚期一月,容祁將軍細思,全各方心意,才為妥當!”

祁錦崢蹙眉,然,不待她出言,周屹川大手一揮,“準丞相所奏,二皇子和祁二小姐的婚期延後,今日朝議到此,散朝。”

起身之時,他又道:“另,初七宮中設乞巧宴,著京中未婚年少男女皆赴宴,不得有誤。”

祁錦崢望著離去的明黃背影,眼底多了幾分凝重。

她轉身跟著人群往外走,行至大殿外,突然被人叫住。

是周知奕。

“祁將軍一個常年混跡軍營之人,冇想到竟這般巧舌如簧。”

祁錦崢睇他一眼,躬身行了禮,徑直離開了金鑾殿。

吃了閉門羹,周知奕氣得跺腳,“這個祁錦崢,我倒要看看你這身骨頭有多硬!”

周知硯注視著祁錦崢獨自離去的身影,莫名覺得多了幾分淒涼。

兩世,她與這京中接觸都鮮少,如今冇了兵權,家中亦無人庇護,不知她可有後悔回京?

“奴婢參見靖王殿下。皇後孃娘念及殿下今日朝會勞頓,已在中宮備下了暖湯與點心,特意命奴婢來請殿下。”

周知硯看向來人,是皇後孃娘孟青瓷身邊的婢女聽荷。

他點了點頭,跟隨她一道去了鳳棲宮。

暖光映照屋內,案幾前,一道身著石青色繡暗紋朝服的身影正在練習書法,此人正是執掌後宮的皇後孃娘孟青瓷。

她眉如遠山含黛,眼似秋水凝波,髮髻僅用赤金點翠、步搖固定,不施過多粉黛。

許是常年執掌後宮,參與皇家禮儀,眉宇間自帶沉靜端莊的氣場。

聽到腳步聲,她未有抬頭,語調平緩而溫和輕笑道:“來了?”

周知硯躬身行禮:“兒臣見過母後。”

孟青瓷擱置手中的筆墨,笑著朝他招手,“過來看看母後這字如何?”

“好。”

周知硯停在案幾前,細細觀賞,溫和開口:“甚好,不知母後今日差人喚兒臣所為何事?”

他認真端量著麵前的人,幸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上一世為護他性命,孟青瓷被周屹川逼死宮中。

她走時,他已經看不見了。

連最後一麵都是靠聽,聽著她被一杯毒酒賜死在他麵前。

孟青瓷繞過周知硯,走到桌旁坐下,端起茶杯淺飲一口。

她執起他的手,指腹輕輕摩挲著他腕間微涼的玉扣,眼底凝著柔意,卻又帶著幾分悵然:“你這骨子裡的執拗,倒真隨了我。此番出宮去,萬事需得仔細,好生照料自已。”

“母妃困於宮牆,終究是步履不便,若真有個疏漏處,怕不能及時趕去為你周全。”

周知硯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微微欠身,“母後放心,兒臣省得。兒臣此番搬去府邸,雖離宮遠了些,卻也少了東宮的拘束,您莫要總掛心。”

“您在宮裡多顧著身子,彆總勞心後宮瑣事。您若是想見兒臣,差人傳個信,兒臣即刻回來。”

說罷,周知硯起身作揖,語氣添了幾分軟意:“兒臣這就走了,母後好生保重。”

孟青瓷凝望著遠去的身影,眉宇間的笑意多了幾分苦楚,終究是長大了。

她屏退了所有宮人,獨留貼身丫鬟紉蘭。

孟青瓷緩緩攤開手心裡的紙條,一行整齊工整的字跡,就像周知硯本人一樣,蒼勁風骨。

——“母妃,兒臣不在宮中,父皇心思難測,端妃又素來不安分,您凡事多斟酌,莫要落了算計。”

孟青瓷看完,當即燒了紙條。

身旁,紉蘭語重心長道:“娘娘,此番殿下出宮,恐怕再無緣這儲君之位。”

孟青瓷親眼盯著紙條化為灰燼,才平緩而溫和地開口:“儲位非強求之物,更何況一個儲君之位,又怎能比得上我兒子和整個孟家所有人的性命?”

紉蘭冇再多言。

皇後孃娘如今執掌後宮,除了賢德之外,還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她從不刻意爭寵。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