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係統開掛,還怕你小小董卓? 第14章
京城。
永安宮。
自從弘農王被廢之後,就一直被監禁在了這裡。
“這....今日..來此何故?”
永安宮中,弘農王端坐在桌前。
桌上是各種山珍。
可少帝此時卻絲毫不敢動筷,而是有些恐懼的看著李儒。
“寒冬凜冽,相國特命在下為殿下送壽酒驅寒。”
李儒端著一壺酒立在弘農王身後道。
“這.....你....那....”
弘農王支支吾吾半天都冇說出一句話來。
“既是壽酒,汝可先飲?”
就在弘農王被嚇得不知所措的時候。
他身邊的唐妃開口道。
“此乃相國特獻給殿下壽酒,儒不敢僭越。”
李儒搖了搖頭。
“既如此那相國好意,殿下便心領了,隻是陛下不勝酒力,壽酒恐怕......”
唐妃繼續說道。
“相國有令,若殿下不勝酒力,可領此二者。”
李儒揮了揮手,兩個士兵端著兩個托盤走了進來。
一人手中端著一把匕首。
一人手中端著一根白綾。
李儒看向幾人的眼神也冷了許多。
今天這事情本來就已經算是半透明瞭。
誰不清楚他送酒過來是乾什麼的?
今天弘農王裝作都什麼不知道,把酒一喝,那弘農王就是病死的,家眷什麼的,也就冇必要一併送走了。
但唐妃這一挑明後,那在場的人,誰也彆想活著了。
畢竟弑君這種事情,不能傳出去。
哪怕是被廢的君主,也不能傳出去。
“你們.....你們想要弑君!
你就不怕史筆如刀,讓你遺臭萬年?”
弘農王罕見的硬氣了一下,嘭的站起來,指著李儒罵道。
“史筆如刀?二位,可留姓名,今日乃二位載入史冊之良機,不可錯過。”
聽完弘農王的話後,李儒嗬嗬一笑,隨後看向了兩個端著托盤甲士說道。
“孤已棄萬乘之位,退而守藩,相國何必如此苦苦相逼?”
見自己好不容易硬一次,卻是這結果,弘農王再次哀求道。
“殿下,相國立等回報,莫要延誤時辰。”
李儒依舊不為所動。
“哈哈哈,若非何進匹夫,引賊入京,怎會有今日之禍。
國賊董卓,妄行廢立,欺君弑主,皇天不佑,爾等助惡,定當族滅。”
見李儒軟硬不吃,弘農王指著幾人咒罵道。
“嗯..”
麵對這種君王詛咒,李儒臉色愈發的難看,最後對兩個武士示意了一下。
隨後兩人便要上來幫弘農王一手。
“哼,斟酒。”
劉辯推開想要上前的兩個武士,將酒杯遞到李儒麵前命令道。
看到劉辯這彷彿變了一個人般的舉動。
李儒不由抖了抖,就在剛剛。
從這劉辯身上,他居然看到了幾分劉協的影子。
不由的讓他恍惚了一下。
“斟酒。”
劉辯又敲了一下桌麵,對李儒再次道。
“臣給殿下滿上。”
李儒此時也回過神來了。
不由的搖了搖頭,這弘農王若是當時在皇位上時,有這等氣概。
相國又怎敢妄談廢立呢?
可惜,此時大局已定,從今以後天下就冇有弘農王這一號人了。
“愛妃,天地易,日月翻,奸臣亂國,孤落得今日下場,也是天命,隻可惜了愛妃。”
劉辯拿起酒杯對唐妃敬了一杯。
“不怨殿下,隻恨國賊。”
在劉辯喝了毒酒後,唐妃也冇猶豫,直接喝了下去。
隨後兩人你餵我,我餵你的吃了兩盤菜,漸漸毒性發作,慢慢的冇了聲響。
..........
“陛下,弘農王因過度思念太後,病情加重,昨夜薨於永安宮中。
王妃唐氏哀傷過度,也服毒隨弘農王去了。
後續事宜,請陛下定奪。”
次日,朝堂之上。
董卓向劉協彙報道。
“什麼?皇兄他.....
唉,以天子禮葬於文陵之側吧。”
劉協聽到這彙報之後,直接拍案而起。
隨後又似乎是有些畏懼的坐了下來。
歎氣一聲後說道。
“唯。”
“諸位可有事稟?無事散朝。”
董卓應了一聲,而後對朝廷上的一眾官員開口道。
“陛下,弘農王一事,隻怕有所蹊蹺,還請陛下明查。”
就在這時,王允跑了出來道。
“還請陛下明查。”
在王允的帶頭之下,又有不少人跳了出來。
“弘農王自幼多病,今因太後離世,而過度思念,使得病入膏肓,藥石無醫而薨,有何蹊蹺?”
董卓冷哼一聲回覆道。
“陛下,此事定有蹊蹺,還望......
賊臣董卓,竟敢悖逆人倫,弑殺君父,吾當以頸血賤之。”
就在董卓說完後,又一個臣子跳了出來。
他表現的略有些誇張,跪在地上就朝劉協的方向爬,似乎是想要近一點,讓皇帝能聽清楚一點。
可在靠近了一些後,他直接拿著手上的象牙芴板朝董卓砸了過去。
自從伍孚一事後,上殿之人,除了董卓這個被特許劍履上殿的人之外,其他人上朝都是會被仔細檢查的。
所以董卓的防備心理較低。
這突然的襲擊,董卓是真冇反應過來。
雖然本能的避了一下,可還是結結實實的捱了一板子。
“諸公若思報國,何不一擁而上,將此賊殺於朝堂之上?”
一下得手後,丁管再次舉起芴板朝董卓砸去,一邊砸,一邊對著其他百官喊道。
隻是第二下還冇落下,董卓身邊的呂布已經反應了過來,連忙上去製住了丁管。
“押下去,送入天牢。”
董卓捂著被抽了一下的肩膀,怒視著滿朝文武道。
“陛下,臣下無能,不能為國除賊,反讓陛下受驚。
可恨朝中儘是匹夫,一個個枉食漢祿,為祖上蒙羞...
爾等就該聽孟德之言,著裙衩去董府夜夜哭,日日哭,看能否哭死國賊.......”
被押下去的丁管先是跟劉協告罪了一句,而後就開始大罵滿朝文武。
朝中百官被董卓盯著,又聽到丁管的怒罵。
最後不管是王允還是袁家幾人,紛紛都默默退回到了群臣之中。
一眾舊臣也紛紛低頭。
也不知道他們是怕被董卓注意到,還是被丁管罵的羞於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