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係統開掛,還怕你小小董卓? 第13章
三天之後。
曹操和陳宮這逃命雙人組來到了呂伯奢府上。
雙方交談後,曹操從呂伯奢那瞭解到了曹嵩的去處。
呂伯奢也是好客之人,結義兄弟的兒子過來。
自然是要好好招待一番,奈何家中冇有好酒,便親自出門打酒去了。
曹操兩人經過幾天逃命,此時也是疲倦不已。
如今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
兩個人就在房中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可就在二人入睡不久,一陣陣磨刀聲突然從外麵傳來。
“公台,公台,醒醒。”
曹操多疑,即便是在呂伯奢家也冇有完全睡死,這一陣磨刀聲瞬間就將他驚醒。
醒來之後的曹操推了推陳宮。
“孟德,何事?”
陳宮纔剛睡下,被推醒後,不免有些疑惑。
“你聽。”
曹操指了指院外。
“這......”
陳宮聽到磨刀聲後,也是睡意全醒。
“呂伯奢非我至親,此去良久未見返回,怕是托沽酒之名,欲要告發我等。
不若先下手為強。”
曹操取劍就要朝外走。
“孟德不可,且再聽聽,莫要錯殺好人。”
陳宮雖然認為曹操的話也冇錯,但還是製止了曹操。
萬一要是誤會,那可就不好了。
“一會如何動手?”
“縛而殺之,如何?”
“先殺哪個?”
“先殺肥的,再殺瘦的。”
“甚好,甚好......”
就在陳宮勸住曹操,兩人又聽了一下院子中的聲響。
此時磨刀聲已經消失。
隻聽兩人正在談話。
聽完這兩人的話後,曹操看了看自己的身形,又看了看陳宮的身形。
隨後對陳宮問道:“公台可還有慮?”
陳宮冇有回話,隻是將劍悄悄拔出,對曹操點了點頭。
事已至此,由不得陳宮不信了,再不動手,隻怕遭殃的就是他們兩個了。
隨後兩人從房中衝出,拔劍就砍,不論男女老幼,一律砍殺。
連殺呂家八人之後,呂府中已經冇有聲響了。
但是兩人也冇打算放過可能存在的其他人。
一番搜尋,兩人來到了廚房之中。
然後就看到兩隻被捆好的豬,正在那打著哼哼。
“這....這....人家是要款待你我,你我卻.....唉,錯殺好人矣....”
看到這場景,兩人哪還能不明白髮生了什麼,陳宮連連懊悔道。
“事已至此,悔也無用......走...”
曹操歎息一聲,沉默片刻後,朝門外走去。
兩人剛出呂家,還冇跑出幾裡,就迎麵撞到了回家的呂伯奢。
“賢侄,使君何故離去?”
呂伯奢率先開口道。
“背罪之人,不敢久留,恐連累叔父。”
曹操開口解釋道。
“唉,我與汝父生死之交,豈恐連累?
出來時,我讓家人殺豬設宴,現好酒也已沽來,何不歇息一夜再走?”
呂伯奢搖了搖頭,再次勸說道。
“嗯.....咦,叔父,那是何人?”
曹操拍馬走了幾步,突然指著呂伯奢身後問道。
“誰......”
呂伯奢回頭朝曹操指的方向看去。
就在此時,曹操拔劍刺在了呂伯奢胸口。
呂伯奢低頭看了看胸口的劍尖,最後無力朝地上倒去。
“叔父,萬莫怪阿瞞心狠。”
看著倒地的呂伯奢,曹操閉眼不忍道。
“你....你,曹孟德,先前殺人是誤殺,現又為何?”
陳宮連忙下馬跑到呂伯奢身邊查探,卻見呂伯奢已經身亡。
不由對曹操怒罵道。
“叔父歸家,見家人死於你我之手,豈能善罷甘休?
若是引人追來,你我將大禍臨頭。”
曹操冷聲道。
“老伯因義氣,收留你我背罪之身。
你我誤殺其家人,本已鑄成大錯,現你又殺老伯,此等行徑,與禽獸何意?
你....你也太過分了!”
陳宮直接拔劍指向曹操。
“為社稷,吾寧負天下人。”
曹操沉聲道。
“為社稷,為社稷?
分明是為一己之私,何故牽扯於社稷大義?
昔日棄官從你,是見你高義,為國除賊而不惜身。
今日看來,屬實是我識人不明瞭。
從今往後,你我恩斷義絕。
哼.....”
陳宮收起寶劍,翻身上馬就要和曹操分道揚鑣。
“公台......”
見陳宮要走,曹操喊了一句。
可惜陳宮是頭也冇回。
“公台慢走。”
曹操稍稍猶豫了一下後,拍馬追了上去。
“莫不是怕我投官,與你惹來禍事,故欲除我滅口?”
見曹操追了上來,陳宮將手放在了劍柄之上,眼神不善的看向曹操。
“陛下手詔在此,公台還不下馬?”
曹操冇有回覆他,而是從貼身衣服中取出了一張絹布,對陳宮開口道。
“陛下手詔?”
聽到曹操這話,陳宮眉頭微皺,最後還是翻身下馬,對著絹布行了一個大禮。
“公台自己看吧。”
曹操也從馬上下來,將絹布交到了陳宮手上。
“若非有此血詔在身,我又怎會如此多疑,又豈會殘殺叔父......
我曹操身死無關輕重,可血詔若此時落於董卓之手,陛下危矣,大漢社稷危矣。”
在陳宮觀看詔書的時候,曹操仰天歎息一聲。
“這.....公何不早言,你有此詔書在身,怎敢投宿於呂家?唉.....”
陳宮看著手中的詔書,最終歎息一聲。
“你我相識不過數日。
此乃陛下密詔,事關陛下安危,怎可輕易視人?”
曹操再次將密詔貼身收好。
“雖有緣由,可老伯一家卻遭此無妄之災,若再曝屍荒野.....”
陳宮又看向了呂伯奢的屍體.....
“公台,逝者已斯,此非久留之地,來日討賊成功,我定來為叔父一家守陵五年以謝罪。”
曹操翻身上馬,看了眼有些猶豫的陳宮說道。
“唉.....”
陳宮最後歎息一聲,也是上馬隨曹操而去。
他很清楚,在他看了血詔之後,走肯定是走不了了的。
並且在看到血詔之後。
陳宮也在心底認可了曹操的所作所為。
呂伯奢確實無罪,可曹操殺他,也是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無關本性如何。
這結局在他們兩人錯殺呂伯奢一家的時候,就已經註定。
或者說,曹操明知自己身上有此重任,就不該鬆懈,不該在呂伯奢家中落腳,在詢問了曹父落腳處後,就該立刻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