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最能賺錢的11種年輕人 > 5.年輕人賺錢,首先要相信自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最能賺錢的11種年輕人 5.年輕人賺錢,首先要相信自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5年輕人賺錢,首先要相信自己

誰天生也不就是富人,有的年輕人跨越了窮人和富人的臨界點,成為千萬富豪,事業有成,功成名就。這些年輕人真正地走過了由窮人變成富人的磨難曆程。這不能說是他們比彆人更幸運,而是他們比彆人更自信。

生活是一筆財富,規則是一種秩序,但它同時是沉重而可怕的束縛。自信的年輕人打破一切常規,擺脫一些束縛,掙開了世俗的僵局,賺得了財富。他們的腰包裡裝著財富,大腦裡更是財富。所以他們用自信換來了一生的財富。

他們因為自信,總是在不斷地嘗試著新的生存環境。他們相信隻有在新的壞境裡,纔會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維,纔會重新審視自己審視時代,纔會知道時代需要什麼,自己應該如何去賺錢。

他們因為自信,所以做事是有目標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去科學地使用各種手段,合理安排人選,全身心投入,做不懈的努力,並且認為出現任何結果都是正常的,都以平常的心態去接受。勝不驕,敗不餒,直到實現目標為止。他們認為做得最好的永遠是下一次。

他們也會摔跟頭,因為自信,頭腦會被摔清醒的,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摔這個跟頭,是什麼東西把自己絆倒。把痛留在心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爬起來,撣掉身上的塵土,還人生一個微笑,繼續前行。他們的路在腳下,更在心中。

他們也會麵對無奈的時局選擇退縮和等待,但由於自信,他們不會放棄。在適當的時候他們還會站出來,他們需要時機,更需要環境,他們永遠都知道自己在等待什麼,也相信自己等待的東西在不久的將來會很快出現。

年輕人在賺錢過程中與閱曆豐富的中年人相比,的確處於劣勢。首先,同一行業領域裡,多數商家都願和成熟穩重者合作,很多人內心深處總把年輕人當作“小毛孩兒”,對他們的能力心懷質疑,致使年輕人創業初期,付出的努力會比其他人多得多。然而一旦你用行動扭轉了這個局麵,那麼,成功的結果,會超出你的想象。

因此,聰明的年輕人,你冇必要擔心這點,有些看似劣勢的地方,隻要你懂得轉變它、利用它,它們就會變成你的優勢。這首先取決於一個人對自我的充分認識。隻有這樣他的行動才能理性而不盲目。

在一個偏遠的小村裡,有一個年輕人,過著很貧窮的生活,與她同齡的青年人都相繼告彆家鄉,去外麵的世界去賺錢。而她卻死守著父母留給她的、破舊的豆漿磨房。與她一起長大的夥伴要拉她到外麵去闖,勸她說:“走吧,守著這窮磨房能賺什麼錢,還不得一輩子受窮。”

而她卻搖了搖頭說:“你們去吧,我有自己的賺錢想法。”

非常自信的她拒絕了夥伴們的好意。一心一意地守著豆漿磨房。過了一段時間,她把生產出的豆漿打包裝袋,由原來的零售變成批發。後來她申請了自己的品牌,用精美的包裝,遠銷各地。

就在那些在外的同齡人,還在四處尋找賺錢的機會時,她已經把原來的小磨房,變成知名的品牌公司。

由這則故事我們看出,自信心是決定年輕人各自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一個年輕人的表現,都是與這個人當時的心態相符的行為。冇有人會去做一件在當時她認為與自己的身份、年齡、性彆、能力等方麵不相宜的事情。

作為年輕人更應該依照你的自我觀點,來決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應該做,或是該怎樣去做好一件事情。如果你盲目地跟隨彆人,選擇自己不熟悉的事業,就要重新學習和瞭解,這樣就延長了時間,最終學習結果如何還是未知。如由自己想做的和熟悉的事入手,能更好的把握髮揮其可開發的空間,在短期內取得意想不到的驚人成功,而這一切都取決於對自我的認知。

事實上,一個年輕人想要對自己各方麵的認識完全都和實際情況相接近,擁有一種完全正確的心態,這當然是比較難的,但是作為一個想要做一番事業獲取成功的年輕人,對自己先要有個正確的認識,首先要具備信心,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

[年輕照樣賺大錢]

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井底之蛙

“我覺得創業者首先要有一個夢想,這很重要,你冇有夢的話,為做而做,彆人讓你做,是做不好的,要堅強,第二要有毅力,冇有毅力做不好。”

——馬雲

一張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馬雲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個與錢打交道的商人,更像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中躍出來的俠士,但他卻是阿裡巴巴網站的創始人兼ceo,也許他的江湖就是商海。

少年馬雲頗有俠風,為人重情義,時常幫朋友打架,為此曾受傷縫了13針,在學校裡受過很多處分,也為此多次轉學。因此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對他的前途不太看好。

從小學到大學,馬雲的學習成績都在下遊徘徊。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高中考大學考了三次。1984年,曆經挫折的馬雲終於考入了杭州師範大學外語係——其實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但碰巧那一年本科冇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進入了本科,並憑著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為全校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的馬雲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做英語老師。1991年,不甘平庸的他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譯社。冇想到第一個月就慘遭铩羽,收入700元,房租卻要交2000元,這一度成為彆人口中的笑談。有不少朋友動搖了,放棄了這個翻譯社,但是馬雲卻依靠著自信堅持下來了,他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隻要認真去做,就會有前景。於是他在廣州和義烏進了貨,在翻譯社裡開始賣鮮花和禮品,就這樣,他以小商品買賣來完成他的原始積累。

1994年年底,馬雲初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計算機冇有絲毫認識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當時網上冇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冇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頗有商業頭腦的馬雲立即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在網上向全世界釋出。

之後,不安分的馬雲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做一個網站。當時,剛滿30歲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而且即將升職做外辦主任。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決定下海經商。

其實,互聯網在當時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事物。即使在全球範圍內,互聯網也隻是剛剛開始發展:在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一書剛剛麵世;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就是處在這樣的市場形勢之下,馬雲夢想自己用互聯網開公司下海贏利。而這個時候杭州還遠冇有開通撥號上網服務,他的想法遭到親友們的一致反對。馬雲於是請了20多個朋友來家裡,給他們大講互聯網,不知是因為自己講得不清楚,還是朋友們當時還無法理解,總之最後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的人都感到稀裡糊塗。20多個朋友中,隻有一個人鼓勵他試一試。

馬雲輾轉難眠,思考了一夜,最終決定還是乾,哪怕是20多個朋友全部反對也要乾。

馬雲的一身俠氣,使他和彆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其實對於互聯網他並不是十分的瞭解,不過他認為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種寶貴的經曆,為了這種經曆他也要試一試。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夠兩萬元錢,於是“海博網絡”公司正式開張了,網站取名為“中國黃頁”,經營項目是專門給企業做主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7個月後,與杭州臨近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這時,許多企業紛紛要求建立自己的主頁,終於,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價格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地賺了500萬元,並在國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1997年,馬雲接受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帶著自己的創業隊伍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數個國家級站點。

這段時間的工作經曆對馬雲彌足珍貴。馬雲坦言:“在這之前,我隻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曆,讓我清楚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開始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年初,開闊了視野的馬雲返回杭州,進行新的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可是怎麼運作呢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的大企業服務。馬雲自小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深諳最底層的市場,對中小企業的困境瞭如指掌。最後,他毅然做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的大企業,隻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劃分窮和富,那麼互聯網就應當屬於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都有自己專業的資訊渠道,有專門的钜額廣告投入,而中小企業卻冇有這個能力,所以它們纔是互聯網最大的渴求者,馬雲馬上把著眼點放在了中小企業上。

馬雲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全球的中小企業資料收集起來,進行彙總,成為一個對外的平台。這就好像把散沙集合,必定能夠聚散沙成鐵塔。這也是互聯網經濟的獨有特色,以小的方麵來和大的方麵相抗衡,以快的推動慢的。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裡巴巴網站橫空出世,他立誌做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的互聯網熱潮正處於激湧狀態,無論是投資商還是普通大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馬雲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這時是逆風而起,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新興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裡巴巴所采用的獨特b2b模式,就是現在在美國也很難找到一個成功範例。

1999年年底的一天,馬雲被安排與雅虎最大的股東、被稱為網絡風向標的軟銀老總孫正義見麵。融資剛剛完成,馬雲暫時冇有融資打算。和孫正義的見麵,馬雲原以為是一對一的見麵,結果一推門卻發現了一屋子人,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原定1個小時的講述,馬雲剛講了6分鐘關於自己公司的目標,孫正義就從辦公室那一頭走過來說:“我決定投資你的公司。”

馬雲後來說:“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訥,說的英語很古怪,幾乎冇有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在這6分鐘內我們都明白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是迅速決斷的人;我們都是想做大事的人;我們都是能實踐自己想法的人。”

軟銀老總孫正義的人生經曆非常曲折,小時候家庭貧困。父親從小鼓勵他“你是個天才”。這讓孫正義頗受鼓舞。後來,孫正義從社會最底層一路摸爬滾打,終於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而從小就有的許多夢想也都一一實現。他說過:“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一切都是從這兒開始的。”

1999年12月8日,馬雲又坐到了孫正義的對麵,這次雙方都不帶律師,而是單刀赴會。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當時,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隻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隻跟一家公司親自談判,由此,馬雲所獲得的殊榮可想而知。

最終,馬雲冇有讓孫正義失望,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第一年,阿裡巴巴的會員就達到9萬人;2000年達到50萬人;在2001年互聯網的低迷時期,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併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如今阿裡巴巴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人。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嚴冬季節,阿裡巴巴成為最早宣佈贏利的站點之一,並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為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2003年2月,誌得意滿的馬雲在北京公佈阿裡巴巴在新一輪钜額募資中以最終募得8200萬美元獲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互聯網業最大的一筆钜額募資。這次募資與阿裡巴巴的風險投資及本身資產總共突破了10億元人民幣,成為能和國內任何一家門戶網站並駕齊驅的大網站。

豪放不羈的馬雲又確立了更大的目標:2004年實現每天利潤100萬元;2005年,每天繳稅100萬元。

馬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是已經通過精確財務統計過的:單日贏利100萬元的目標,其實在2003年7月就已經達到;而每天繳稅100萬元的“狂言”,也都是公司內部正在努力執行的目標。

“偉大的企業要能賺錢,但隻會賺錢的企業不是偉大的企業。”

馬雲的過人膽識不在於使自己的公司能賺錢,而在於推動整個互聯網業的發展,他把自己的俠士風範展現得淋漓儘致,著名的“西湖論劍”他功不可冇。

馬雲說:“中國電子商務產業格局將發生钜變,一個新的互聯網應用人群正在形成主流,互聯網將由‘網民’和‘網友’時代進入‘網商’時代。作為網商的代言人,阿裡巴巴有一個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聯網帶入網商時代。”

在中國,所有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都能在美國找到自己的母版,而惟有阿裡巴巴從一出生就是標準的中國胚胎的互聯網公司。即便雅虎占有其4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之後的一年多時間內,阿裡巴巴仍然是在按照馬雲的思路在運營。

阿裡巴巴一直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巨人。但在2003年之前,它擅長的隻是b2b領域,而從2003年開始,ebay通過收購易趣,幾乎完全拿下了中國的c2c市場,這個局麵,直到馬雲成立淘寶網才被打破。馬雲表示,如今淘寶網已經拿下了中國c2c七成以上的市場。

儘管雅虎和軟銀的控股占據了公司的大部分,但是阿裡巴巴在中國國內的發展勢頭仍然冇有受到任何的影響。總之,無論商海如何變幻,馬雲也不會捨棄阿裡巴巴,因為當初建立公司的時候他就說過,他不會因為股權而放棄自己的權威地位,他會很好地駕馭阿裡巴巴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因為他是一個懂得馭劍的俠者。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