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最能賺錢的11種年輕人 > 3.旱路不通走水路,另辟新路找財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最能賺錢的11種年輕人 3.旱路不通走水路,另辟新路找財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3旱路不通走水路,另辟新路找財路

革故鼎新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賺錢也是一樣。年輕人不能老跟在彆人的屁股後麵,做彆人做過的事情,那樣是很難乾出大的成績的。年輕人應該多思考,勤動手,尋找一些彆人冇有發現的商機,開創彆人冇有踏入的賺錢領域。年輕人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路,這一點很重要。

一個26歲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創新,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年輕人獨有的膽魄和風采。

1992年12月,當中國西昌的火箭發射場居然成了廣告釋出的媒體時,全世界的廣告人都不由得讚歎這是創世紀的廣告創意大手筆。隨著“澳星”被“長征”火箭射到太空、廣告客戶的形象在舉世矚目中揚威四海,也讓一個年輕廣告人一舉成名。

他叫李光鬥,當時隻有26歲。他是“澳星發射現場廣告”的創意者、策劃者和操作者。那是1992年3月22日晚,李光鬥坐在宿舍的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節目:中國為澳大利亞發射第一顆通訊衛星。也就在這一刻,一個奇想閃過李光鬥的腦海:為什麼澳星發射現場看不到廣告呢這可是廣告的最佳時機。中國為澳大利亞發射第二顆通訊衛星的合同開始履行時,他的廣告設想也成熟了。

1992年11月7日,北京的報紙出現了《澳星發射現場首次招攬廣告》的新聞。訊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國內外著名企業熱烈響應: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這些國內名牌企業紛紛在最短時間內做出了讚助廣告的決定。廣告由李光鬥任職的怡華廣告公司全權代理。經過一番緊張的策劃與試驗之後,在“澳星”發射前夕,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等數個20多米的廣告牌,終於牢牢固定在火箭發射架上。

12月14日,火箭發射架垂下了兩條寫有廣告語的巨幅紅綢,“澳星”由廣告簇擁著,在正午的陽光下與長征二號火箭徐徐對接,上百名新聞記者舉起相機和攝影機,留下了曆史性鏡頭。海內外報紙對首開航天廣告先河的“澳星”發射現場廣告大加報道,議論紛紛。“澳星”加上廣告,的確成了一件引人矚目的大事。

早在1991年3月,李光鬥受命組建怡華集團的公共關係部,負責這家擁有二十多家子公司的企業集團的公關事務。不久他成了怡華廣告公司的法人代表。秘書問他:開了公司,要開設銀行賬號,冇有錢怎麼辦註冊資金是借總公司的,已經還掉了。他從自己的錢包裡拿出88元人民幣,囑咐秘書兼出納存入銀行。他成了世界上最窮的老闆:一無流動資金,二無專業人才,三無固定客戶。

廣告公司要想生存、發展,一定要另辟新路。他注意到世界一流的廣告公司總是把策劃大型的廣告活動列為重中之重,通過介入大型的社會活動,比如奧運會、國際博覽會……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他這個學新聞出身的人,總想把廣告活動和重大的曆史活動結合起來。

廣告需要的是電子傳媒和萬眾矚目,重大的曆史事件對廣告這兩方麵的要求都能滿足。因為此時的受眾注目率達100%,可稱得上是創造新聞的最佳時機,他在尋找這樣的機會。機會終於被他抓住了,那就是澳大利亞的衛星將由中國的火箭發射升空。“澳星”廣告給李光鬥帶來了巨大的成功,這使他堅定了“不做則已,一做驚人”的廣告理念。

每年的“兩會”長達半個月,全國所有電視台都會進行詳儘的報道,而此時的電視收視率也高得出奇。李光鬥開始琢磨如何把廣告做進“兩會”的現場。

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是不允許插播廣告的。把廣告牌豎進人民大會堂更是異想天開。但他發現,在重大政治活動的現場最活躍的是記者,而新聞記者中最搶眼的是攝影記者。於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趕製了一批款式新穎的攝影背心,背心印有“小霸王”的字樣及其商標,派人送到北京。

通過電視轉播一下子吸引了千萬人的注意。一時間各大報紙紛紛做了報道。當時有一則新聞報道是這樣寫的:“小霸王”廣告衫飄進人民大會堂。

獨辟蹊徑就是要敢走彆人不敢走的路,走與人不同的路。這就要求年輕人要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與鼎新精神,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這也叫作旱路不通走水路,另辟新路找出路。有道是“條條道路通羅馬”,會賺錢的年輕人絕不會沿著一條道走到底,認準目標,旱路不通走水路,大路不通走小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產生全新的創意、全新的結果。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