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賺錢的11種年輕人 4.年輕人要大氣,不要把路走得太絕
-
4年輕人要大氣,不要把路走得太絕
事實上,越大氣的年輕人往往能把事業做大,能賺大錢,而小氣的年輕人難有作為。年輕人容易使氣鬥狠,容易心血來潮,正因為如此,他往往在賺錢時把競爭看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一種廝殺。也正因為年輕,他們缺少閱曆,往往賺錢時太狠,把路走得太絕,這正是年輕人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任何商業競爭中,都要講究一點禮讓的精神,雖然說競爭就是為了賺錢,但如果年輕人為了滿足自己無休止的利益**,占儘了他人的利益,不讓其他人賺錢,那麼這樣的競爭者隻能獲利於一時,不可能得利於一世。賺錢不要太狠毒,這是最值得給年輕人警示的。因此,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要想獲得更大的財富,就要給彆人也留碗飯吃。
道理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如果其他人一點利冇有,誰還會與你打交道,做買賣呢商業競爭中,要想生意興隆,就必須做到在自己有所得的同時,讓彆人也有收穫,大家都得到一定的實利,這樣買賣才能夠繼續下去,經貿關係才能長久地保持下去。
在競爭中,雖然說競爭者要竭力爭取自己的利益,但也不要忘記要讓大家都得利,既要使自己生活得好一點,也不忘記讓大家都活下去,既要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也要學會妥協、讓步,這樣,競爭纔不會過度,纔可以文明、有序、健康地進行。在競爭之中不應當用不正當的手段對付自己的競爭對手。用不正當的手段對付競爭對手,就會出現不公平競爭。而不正當的伎倆用得太多,受損的也隻能是自己。
公平競爭要求競爭者不能不擇手段地對待對手。而應嚴守競爭規則,憑自己的實力和智慧去競爭。贏得正大光明,對手才能輸得心服口服。每一個競爭者心中都應恪守一條如此的道德禁令,並時時刻刻以它警醒自己的行為,那就是以正當競爭為榮,以不正當競爭為恥。
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如果彆人拿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方法來對付自己又該怎麼辦呢我們在保證自己不使用如此不正當的競爭手法的同時,也應該對那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法有所瞭解,有識破它們的能力。詭計最怕被人揭穿,一旦發現,就應將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它從陰暗的角落裡拖出來,那些使用如此伎倆的人必然有所忌憚,不敢肆意妄為了。
雖然說競爭就是為了取勝,但為了取勝而不擇手段則是經營者所不應當采取的方式。競爭中要講究道德,要懂得寬容。因為競爭之中,給彆人留了條出路,也就等於給自己留了條後路。作為一個經營者,要時時刻刻記住:給彆人也留碗飯吃,才能使自己有更多賺錢的機會。給予即是獲得。
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有時樂善好施要比精打細算更能從中獲得大的利潤。日本名古屋有一家製酪公司,這裡的社長日比孝吉先生十分樂善好施,無論是什麼都免費或超低價供給,無味大蒜就是一個典範。
無味大蒜是由一個擁有此項開發技術的人推銷到日比先生這兒的,日比先生親自試過後感覺非常好,於是就買下了這項技術。一次,一個朋友要買點兒過年用的咖啡,“那麼,這個也給你,一起用著試試看。”日比先生順手將無味大蒜也給了這位朋友一些。朋友們反映很好,日比先生靈機一動,何不讓更多的人都知道無味大蒜的妙處於是,他以此為開端,開始廣泛地發放。到目前為止,這種無味大蒜已經派發給了全國3萬多人。
大家越吃越上癮,不好意思再白要,就打電話過來,要花錢購買。日比先生就是不允。照常白送,近的派車送,遠的就郵寄過去。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是非同小可,大蒜本身的成本加上運費、郵資,他每年至少要花費25億日元。
然而,另一筆賬就是另一種演算法了,自從派發這種無味大蒜以後,公司的營業額迅猛增長,第二年收入就超過700個億。
“給予便是獲得”並非隻是宗教中的一種境界,這可以說是商戰中一招非常有效的戰術。作為一個成功的經營者,就要懂得其中的奧妙。
今天的競爭,不一定什麼事情都非要我吃掉你,你吃掉我。在商場上,不一定要把問題搞得那麼僵,各自後退一步,也許就海闊天空,跟戰場上一樣,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商場上不要什麼弦都繃得太緊,人要留有餘地,要站得高,看得遠。在給彆人留碗飯吃的同時,自己也有飯吃,這就是雙贏。
一筆生意,雙方贏利。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商人在賺錢時都能夠取得雙贏的效果。
芝加哥資訊網的羅道夫可以說是一個“偏執的瘋人”,在他過去剛剛接手經營時,是個喜歡獨樹一幟的人。他常常違反規則行商,“一筆生意,雙方贏利”在他的意識中,並冇有生根萌出芽來,他是個我行我素的年輕人。
羅道夫一向以我為中心,在一次公司研討會上,他義憤填膺地發表著自己的論點,他認為競爭對手對於自己來說,就是一個冤家,隻有擊敗他才能夠生存。彆人糾正他:做生意,應該能夠和平競爭,互相幫助、互相推動、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一起發展,產生雙贏或多贏的效果。可當時的羅道夫就是認為,市場競爭中的對手就是敵手,與他分享勝利果實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彆人追根究底,他坦白了自己固執己見的原因,原來他心中隱藏心計:其一,同行業中,雖然是同行大家公平競爭,但在同行中卻存在保密性,他根本不會與你分享。其二,是同行中彼此都在刺探情報,然後神神秘秘地製定戰略策略,搞突然襲擊。其三,是同行中冇有不想為本企業獲取最大利潤的,而想方設法占領市場份額,與你爭搶同一塊蛋糕。其四,是市場終有飽和的一天,容納不下更多的同行,同行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潤,都心中打著算盤想吃掉對方,儲存自己的空間。所以,都會以強製弱,以強滅弱。
當聽到他的一番解釋後,旁人便對他的經營作風有些理解,理解他一向霸氣十足,在市場競爭中,奮力拚搏,與對手爭先恐後,想儘辦法不給對方留有餘地把他們摧垮的行為。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通常采用的是詆譭、攻擊和欺騙的手段。
研討會開了一個小時就結束了,羅道夫最終還是堅持己見行事,結果許多合作夥伴不歡而散,羅道夫在生意場上屢屢失敗。羅道夫經過這樣的打擊,清醒了過來。重新理順了頭緒,歸正了自己的觀念,每做一筆生意,首先就要考慮到怎樣能夠獲取雙贏或者多贏的效果。冇有幾年,羅道夫使公司的產品遍及世界各地,創造出世界70%的人擁有他們公司的產品。
羅道夫改變作風,每做一筆生意就要有雙贏或多贏的效果,這使他創造了奇蹟,當然這都要歸功於一筆生意雙贏利的賺錢術。
今天是你的競爭對手,說不定同時或許今後會是你的合作夥伴。在很多情況下,雖然說是“讓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共同取得更大的利益,是雙贏。所以說,作為一個精明的年輕人,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就要學會給彆人也留碗飯吃,不要把路走得太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