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運營從入門到精通 1.9 風口上的自媒體如何打造自我IP
-
19風口上的自媒體如何打造自我ip
ip
是個很好的東西,因為某個東西有了獨有的ip,即使這個產品已經冇有更新,但隻要有人記住了,就會一直產生價值。遊戲拳皇係列如此,電影侏羅紀係列如此,它們過去了那麼久的時間,還能被人翻出來滋生那麼大的價值。這就是ip,一個隻要想在自媒體中發展下去的自媒體人都會去追求的東西。
其實無論在自媒體還是在其他行業中,“自我ip
”都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白從黑出”的體現,就是一個人的價值是否能被內容化,而後展現出的是人們能夠接受的一種綜合形態。雖然有點拗口,但隻要你有了“自我ip”
那麼給你帶來的效益不僅僅是你目前所做的,還有你根本就冇有去涉及的領域都會被你影響。“個人ip”對於擁有者來說是一種能夠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鏈接、建立信任、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無形資產。
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人的特點放大,以此給看不見你、摸不著你的人帶來一種具象化的標簽,然後你就可以通過某些方式來忽視空間的限製而把自己推銷給彆人,繼而有了粉絲,繼而就有了收益。
比如雷軍。一提到雷軍可能所有人的腦海裡會出現一個個“標簽”,諸如“小米”“雷布斯”“
are
you
ok
”等,這些“標簽”已經在人們大腦裡根深蒂固了。將這些標簽反過來說,一提到“雷布斯”首先第一時間想起的人就是雷軍,一提到“小米”就可能會聯想到“小米6”→“雷布斯”,然後又會聯想到雷軍。這個就是一個成功的“個人ip”。
那麼如何打造“自我ip
”呢?
“自我ip”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那些隻靠一張照片或者一首歌而成名的人冇有一個好的後續發展思路的話,很容易就會快速沉冇下去。唯有計劃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後一步步地執行下去,“自我ip”才能打造成功。
首先你得認清的是你拿什麼能力來打造“自我ip”,用另一種解釋就是你有什麼特性。你說你能喝水,這不算特性,能一口喝一缸水纔是特性;你說你能打好遊戲,這不算特性,能把一個遊戲的所有bug
給找出來纔是特性。為什麼自媒體中抄襲那麼嚴重?因為特性還不夠。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著做同樣的題,然後得到同樣的答案,不一樣的答案並不代表你聰明,而是你可能已經錯了。放在自媒體中,你能寫這個,我也能寫這個,大家都能寫這個,你說我是抄襲,那要不找個老師來看看誰的答案更標準?不過這當然是開玩笑的。
想要打造“自我ip”,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特性給發揮出來,在如今這個快到隻要是個美女都能轉瞬成為女神的年代,太普通的人可能讓人不能第一時間記住,太特殊的人可能讓人很難接觸,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必須要有讓人覺得你就是他心中某一瞬間閃過去的那個聯想畫麵中的人。
當然這兒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一致性。用戶喜歡真實的人,不喜歡並不存在的人。如果你在包裝的是一個子虛烏有、連思想都是嫁接過去的人,那麼用戶發現漏洞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其次就是你的自我提升。不難發現,能成功打造出“自我ip”的人其本身氣場就很強大。papi
醬本就是中戲出身,底子夠硬,咪蒙之前可是當了十幾年的專欄作家,就連鳳姐能成為國內某些網站的簽約自媒體人也完全是因為她體驗的比大多數人都多(如果全國的人都罵你醜,即使你是醜,但是誰又願意彆人說自己醜)。凡事都要講究付出與回報對等,彆看著他們一朝成名,其實他們背後的付出還是挺大的。
而且在這個用戶至上的時代,不把自己以標簽化的形式展現在用戶的腦海中,那就根本產生不了用戶“記住你”的這個過程。就如上麵說的,小米創始人雷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把自己給標簽化了,一提到小米,大家就會聯想到他,當然阿裡巴巴與馬雲也是這樣的關係。不會標簽化自己,就不能牢牢占據用戶的一些記憶碎片。
然後就是公關。這麼說吧,明星也是在打造“自我ip”,隻不過他們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麵前,而自媒體人打造“自我ip”則是讓一個坐著的“鍵盤俠”變成飛起來的超人展現在大家麵前。想要成為明星的人與想要打造“自我ip”的自媒體人的價值觀念大同小異,那麼後者完全可以參照前者的一些方法來打造自己,因此攻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有些人會用那麼大的陣勢去找上百萬的“水軍”為自己造勢。當然我們做自媒體,就可以靠著自媒體這個大流量領域,多渠道、多平台地包裝自己,可能一天兩天見不著成效,但一個月兩個月呢,一年兩年呢?
熟悉“一萬小時定律”的人都清楚,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咖,隻要在這個領域專注五年就可以水到渠成了。當然對於一個還處於空白的行業來講,你隻需專注500
天就足以成為行業的自媒體明星了。
最後就是社群與人脈。十八線明星想要出名,就會去蹭一線明星的ip,即使隻是牽了一下手,都能被他們背後的團隊做出最大的利益。而如果哪位十八線明星能認識一位一線明星的話,那能帶來多麼好的效果啊!
這就是人脈的重要性。這是對自媒體人打造“自我ip”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國這個社會裡,凡事都要講究先看人再看事,那麼你就離不開其他人的支援,現在互推、互粉已經成為常態了,也冇什麼好說道的。
而構建社群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一想到社群就想到經濟,社群經濟。一想到社群就想到賺錢,不管是賣會員還是賣貨。
其實構建社群的唯一目的是為了傳播。當自己打造出“自我ip”後,你需要的是鐵桿社群成員幫助你進一步傳播到更廣闊的大眾。這纔是構建社群的真諦。
不管是招募,還是談社群價值觀,抑或藉助社群力量玩微博紅包遊戲,跟自媒體直播講課等等,做得好的話就能讓你的社群更加有用。
羅輯思維也是一樣,ceo
脫不花曾經說過,羅輯思維的鐵桿粉絲們自發組織了上千個群,所以羅輯思維的活動會瞬間被粉絲們傳播出去。“個人ip
”和構建社群類似雙生嬰兒,互為支撐,根基才能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