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如何成為一個冷靜智慧的人 機會總是眷顧一直在行動的人
-
機會總是眷顧一直在行動的人
32歲的人應該經曆過了成功與失敗,現實生活中,有人會因為失敗而放棄,也有人會因為戰勝失敗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業;有人會因為對手強大而畏懼,也有人會會因為挑戰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為巨人;有人會因為產品賣不出去而抱怨產品、抱怨公司、抱怨顧客,也有人會因為產品賣不出去而創新出大受市場歡迎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有人會因為受不了上司的嚴厲而常常跳槽,也有人會因為“嚴師出高徒”而使自己能勝任更複雜的工作後不斷晉升到高位!
對事物的看法,冇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而且每個人都必定要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後的結果。消極思維者,對事物永遠都會找到消極的解釋,並且總能為自己找到抱怨的藉口,最終得到了消極的結果。接下來,消極的結果又會逆向強化他消極的情緒,從而又使他成為更加消極的思維者,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穴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和雞一起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鬨和休息,它便一直以為自己也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冇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似這隻鷹學會飛翔的過程一樣,隻有曆經磨鍊纔可以喚起成功的力量,隻有經過坎坷和磨難才能獲得成功的條件。當我們麵對危機的時候往往會生髮出巨大的潛在力量,所以我們要學會挑戰自己、淘汰自己,讓自己麵對困難和挑戰,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所有的這一切正如叔本華所言:“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即使我們不能改變環境,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內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態度。我們不可以改變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我們不能控製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利用好今天;我們不可能每戰每勝,但我們可以儘心儘力,所以我們要立刻行動,要直麵困難,積極地去生活。
30歲的小王隻身闖蕩深圳,當他得知一家企業內刊招聘記者,當即攜作品集趕了過去。
到現場一看,僅有的一個崗位,競爭者竟達125人!而且其間不乏學曆、資曆、年齡、口才諸方麵勝過自己者。見此陣勢,小王本欲打退堂鼓,可又一想既然來了,長長見識也是好的,便耐著性子坐了下來。
麵試的人太多,而且主考官正是該公司的老總,小王又被安排在後麵,看著應聘者一個接一個麵色沉重地走出考場,他已預感到形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必須采取獨特的麵試方式打動老總才能出奇製勝。
這時候,在會客室裡坐等的幾位應聘者開始閒聊。其中有這麼幾句牢騷話引起了他的注意:“來的都是有經驗的人,小小內刊還拿不下來?一個麵試還搞這麼複雜!”“肯定要當麵出題讓應聘者動筆,不怕它,都帶了作品集來,還說明不了問題?”
小王心裡一動,當即趕往樓下的打字店,以“求賢若渴”為題寫下一篇現場短新聞。回到會客室時,正好輪到自己出場了。
麵試的內容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神色已略顯疲憊的老總既冇提業務,也不問應聘者經曆,而是要他從自己的角度談談如何當好內刊記者。小王當即遞上剛列印完的那篇短新聞稿說,自己的角度就是“敏銳”。
最終小王成了應聘人員中百裡挑一的幸運兒。老總說:“其實正確的方法大家都注意到了,但心動不如行動,你要當時把大家都注意到的東西先做在前麵。”
是呀,心動不如行動,隻有你當時把大家都注意到的東西先做在了前麵,你纔有機會成為幸運者。
我們還等什麼?想好了,你就乾,你纔會有機會,隻停留在“想”字上的人,他的願望也隻能是幻想。
機會隻會眷顧那些有準備而且一直在行動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