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劍破魔 第一章
-
1
天縱奇才
在南天竺,一戶婆羅門人家迎來了新生命——龍樹。這孩子自打出生,就透著一股機靈勁兒。還在繈褓裡時,周圍常有婆羅門誦讀四《吠陀》經典。那經文每部四萬偈,每偈三十二字,晦澀又冗長。可龍樹呢,躺在搖籃裡,眼睛滴溜溜地轉,耳朵豎得直直的,奶都顧不上好好吃,就跟著咿咿呀呀地學起了誦讀。
一旁的婆羅門們驚訝極了,其中一位忍不住說道:這孩子,莫不是有神靈庇佑,這麼小就對經文有反應。另一位也點頭稱奇:是啊,從未見過這般聰慧的嬰孩。龍樹彷彿聽懂了他們的話,咧開嘴笑了起來,那笑聲清脆悅耳,彷彿在宣告著自己的與眾不同。
時光匆匆,龍樹出落得一表人才,到了弱冠之年,已然是聲名遠揚。他對天文地理、圖緯秘讖以及諸般道術,那是樣樣精通。周邊國家的學者們聽聞他的大名,紛紛前來請教,可往往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因為在龍樹麵前,他們那些所謂的學問,就像星星遇到了太陽,黯淡無光。
這一天,龍樹和他的三個契友聚在一起。這三人也都是當時的俊傑,平日裡和龍樹談天說地,十分投機。大家圍坐在一起,喝著茶,聊著天,突然,其中一個朋友皺著眉頭,歎了口氣說:咱們啊,天下義理能開神明、悟幽旨的,都已經知曉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可該乾點啥來尋樂子呢
另一個朋友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道:我覺得啊,人生在世,就得儘情享受,放縱自己的**,那才叫痛快!
龍樹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心裡想著:是啊,如今學識上已無太多挑戰,或許體驗一番彆樣的快樂也不錯。
最後一個朋友也附和道:冇錯冇錯,可咱們不是王公貴族,很多事情都受到限製,這可咋辦呢
這時,有人靈機一動,提議道:要不咱們去學隱身術吧!學會了隱身術,咱們就能自由出入王宮,想乾啥就乾啥,再也冇人能管得著咱們了!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四人一拍即合,立刻踏上了尋找隱身術師的旅程。
他們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一位隱居的術師。術師住在一個偏僻的小屋裡,周圍雜草叢生,顯得十分神秘。四人恭敬地走進屋子,向術師說明瞭來意。術師上下打量著他們,心裡暗自琢磨:這四個婆羅門,才名冠世,平日裡眼高於頂,如今為了學我的隱身術,居然屈尊來求我。他們才智過人,要是學會了隱身術,肯定不會再把我放在眼裡,到時候我可就控製不住他們了。
於是,術師故意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說道:隱身術可不是那麼容易學的,這其中的奧秘,就算是我,也不敢輕易傳授。不過,看在你們一片誠心的份上,我先給你們一丸青藥。你們找個安靜的地方,用水把它磨開,塗在眼瞼上,就能暫時隱身了。
四人接過藥丸,千恩萬謝地離開了。回到住處,龍樹立刻開始研磨藥丸。剛一聞到藥丸散發出來的氣味,他的眉頭就微微一皺,心裡暗自思索:這氣味,我好像在哪裡聞到過,讓我仔細想想……不一會兒,他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對術師說道:您這藥丸一共用了七十種藥材,每種藥材的用量多少,都和某一種配方完全吻合。
術師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問道:你……你是怎麼知道的這藥丸的配方,可是我費儘心思才研製出來的,從未告訴過任何人。
龍樹微微一笑,從容地回答道:每種藥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味,我從氣味裡就能分辨出來。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一聽就能認出來一樣。
術師聽了,心中大為震撼,不禁感歎道:如此奇才,真是千年難遇啊!我若再藏私,實在是埋冇了你的天賦。於是,術師不再猶豫,將隱身術的所有秘訣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
四人學會了隱身術,興奮得手舞足蹈。他們覺得自己就像擁有了無敵的法寶,世間再也冇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龍樹心裡也充滿了驕傲,想著:有了這隱身術,我們可以去見識更多的世麵,體驗更多的樂趣了。
他們迫不及待地來到王宮,憑藉隱身術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王宮裡的宮女們來來往往,絲毫冇有察覺到他們的存在。他們開始肆意妄為,一會兒捉弄宮女,一會兒偷拿宮中的珍寶,玩得不亦樂乎。然而,他們冇有意識到,**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旦打開,就很難再關上。
2
藥氣辨術
龍樹和他的三個好友一心想要學會隱身術,好去王宮儘情享樂,於是他們找到了一位術師。術師看著這四個年輕人,心裡犯起了嘀咕:這幾個傢夥,平日裡聲名遠揚,眼高於頂,現在為了學我的隱身術纔來求我。要是我把這術法全教給他們,等他們學會了,肯定就不會再把我放在眼裡,我可不能輕易就把秘訣交出去。
術師表麵上不動聲色,從懷裡掏出一丸青色的藥丸,遞給他們,說道:你們把這藥丸拿回去,找個安靜的地方,用水把它磨開,然後塗在眼睛上,就能隱身了。
四人接過藥丸,千恩萬謝地離開了。回到住處,龍樹立刻開始動手磨藥。他剛把藥丸放到水裡,一股獨特的氣味就散發了出來。龍樹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腦海中迅速回憶起各種藥材的氣味。突然,他的眼睛猛地睜開,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他快步走到術師麵前,激動地說道:師父,我從這藥的氣味裡分辨出來了,這藥丸一共用了七十種藥材。其中有月露浸過的曼陀羅根,還有用恒雪水混合的阿修羅草汁,更摻雜了星塵粉,甚至還用了人血來調和,這些藥材的用量和配比,都和一種古老的配方完全吻合。
術師聽了,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問道:你……你是怎麼知道的這配方可是我費儘心思纔得到的,從未告訴過任何人。
龍樹微微一笑,平靜地回答道:每種藥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味,它們混合在一起,就像是一首獨特的樂曲,隻要用心去聆聽,就能分辨出其中的每一個音符。這是藥氣自己透露出來的資訊,並不是靠智慧和學識就能做到的。
術師聽了龍樹的話,心中大為震撼,他看著龍樹,眼中滿是敬佩和讚歎,不禁感歎道:如此奇才,我隻是聽聞都覺得難得,冇想到今天竟然能親眼見到。和你的天賦比起來,我這隱身術又算得了什麼呢!於是,術師不再藏私,把隱身術的所有秘訣都拿了出來,一項一項地仔細傳授給他們。
四人學會了隱身術,興奮得手舞足蹈。他們覺得自己就像擁有了無敵的法寶,世間再也冇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龍樹心裡也充滿了驕傲,想著:有了這隱身術,我們終於可以去實現我們的計劃了。
從那以後,每天夜幕降臨,他們就偷偷潛入王宮。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小心翼翼的,生怕被人發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大膽,越來越驕縱,覺得王宮的禁衛根本就不足為懼。
在王宮裡,他們肆意妄為,一會兒偷偷拿走宮中的珍寶,一會兒又去調戲那些宮女,玩得不亦樂乎。他們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完全沉迷在這種**的快樂中,卻冇有意識到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然而,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冇過多久,王宮裡就有宮女懷孕了。這些宮女害怕受到懲罰,紛紛向國王哭訴。國王聽了,勃然大怒,他拍著桌子吼道:這還了得!王宮裡竟然發生如此荒唐之事,一定要徹查到底!
國王立刻召集了他的智囊大臣,和他們商議對策。國王皺著眉頭,焦急地說道:這件事情,肯定是鬼魅或者方術所為。你們快想想辦法,怎麼才能把這個幕後黑手找出來。
一位大臣想了想,上前說道:陛下,我們可以在各個宮門鋪上細土。如果是會隱身的術人,他們走過的時候一定會留下腳印;如果是鬼魅,那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這樣我們就能分辨出來了。
國王聽了,覺得這個辦法很不錯,立刻下令照辦。他對守門的士兵們嚴厲地說道:你們一定要仔細看守,如果發現有腳印,就說明是術人乾的;如果冇有腳印,那就是鬼魅作祟。一旦發現情況,立刻向我報告。
此時的龍樹和他的朋友們還沉浸在自己的快樂中,絲毫冇有察覺到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他們像往常一樣,趁著夜色又潛入了王宮。
3
血劫頓悟
王宮裡,那些懷孕的宮女們整日提心吊膽,害怕被國王發現後會遭受嚴厲的懲罰。終於,其中一個膽子稍大的宮女,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戰戰兢兢地來到國王的寢宮,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著說道:陛下,求您救救我們,我們……我們都懷孕了。
國王正在熟睡,被這突如其來的哭聲驚醒,他猛地坐起來,瞪大了眼睛,憤怒地吼道:什麼這成何體統!王宮裡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他的臉色變得鐵青,雙手緊握成拳,氣得渾身發抖。
國王立刻召集了所有的智囊大臣,大聲質問道:你們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鬼魅作祟,還是有人使用了方術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非鬼魅即方術。我們可以在各個宮門鋪上細土,如果有人走過,就會留下腳印。要是有腳印,那肯定是會隱身術的術人所為,我們就可以派兵誅殺他;要是冇有腳印,那就是鬼魅作祟,我們就得用術法來驅趕。
國王聽了,覺得這個辦法可行,立刻下令照辦。他對守門的士兵們嚴厲地說道:你們一定要仔細看守,要是發現有腳印,立刻向我報告,不得有誤!
而龍樹和他的三個朋友,依舊沉浸在他們的快樂中,絲毫冇有察覺到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每天晚上,他們還是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潛入王宮,儘情地享受著他們的**。他們根本冇有注意到,腳下的細土已經悄悄地記錄下了他們的行蹤。
第二天早上,守門的士兵發現了地上的腳印,嚇得臉色蒼白。他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跑去報告國王:陛下,不好了!我們在宮門的細土上發現了腳印,肯定是有術人潛入了王宮。
國王聽了,怒目圓睜,大聲吼道:立刻派數百名力士,拿著武器進宮,把所有的門都關上,見到可疑的人就揮刀砍殺!
力士們接到命令後,迅速衝進王宮,把各個宮門都封鎖了起來。他們揮舞著長刀,在王宮裡四處搜尋。龍樹和他的三個朋友還冇反應過來,就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不知所措。
龍樹的三個朋友驚慌失措,四處逃竄,但是他們哪裡是力士們的對手。不一會兒,他們就被力士們的長刀砍中,鮮血濺滿了地麵。龍樹看到這一幕,嚇得瞪大了眼睛,他的心臟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揪住,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龍樹的腦子飛快地轉動著,他拚命地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看到周圍的情況,知道自己不能再像朋友們那樣慌亂。於是,他斂身屏息,小心翼翼地伏在國王身邊七尺遠的地方。他的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麵,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心裡默默祈禱著:千萬不要被髮現,千萬不要被髮現……
幸運的是,力士們的刀長夠不到他,他暫時躲過了一劫。看著朋友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鮮血還在不斷地流淌,龍樹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他們之前在王宮裡肆意妄為的場景,突然意識到,世間的種種痛苦,都是從**開始的。
他想起自己曾經和朋友們誇口說智冠天下,現在看來,那是多麼的愚蠢和可笑。正是因為他們的放縱和貪婪,才引來了這場災禍。龍樹的心中充滿了悔恨和自責,他在心裡暗暗發誓:如果我能逃過這一劫,我一定要去投奔沙門,剃度出家,尋求擺脫**、解脫痛苦的方法。
國王雖然非常憤怒,但是看到力士們殺了三個人,卻還有一個人活著,他的心裡不禁產生了一絲疑慮。他心想:這個人難道有什麼神異之處會不會是上天派來的於是,國王冇有繼續深究下去。
龍樹趁著這個機會,小心翼翼地逃出了王宮。他一路狂奔……
4
三藏儘通
龍樹好不容易從王宮的血劫中逃脫出來,一刻也不敢停留,匆匆忙忙地就往深山裡跑去。他的心裡充滿了對世俗的厭惡和對解脫的渴望,一心隻想找個清淨的地方,遠離這紛紛擾擾的塵世。
終於,他看到了一座莊嚴的佛塔,那佛塔在青山綠水之間顯得格外神聖。龍樹三步並作兩步地跑過去,跪在佛塔前,淚流滿麵地說道:佛祖啊,我厭倦了這世俗的生活,求您收留我,讓我成為一名沙門吧。
寺廟裡的比丘們看到龍樹如此誠懇,心中十分憐憫他。一位年長的比丘走上前來,輕輕地扶起龍樹,說道:孩子,既然你有如此堅定的決心,我們就收下你了。於是,比丘們為龍樹舉行了授具足戒的儀式,剃掉了他的頭髮,給他換上了僧衣。從那一刻起,龍樹正式成為了一名僧人。
龍樹本就有著深厚的宿慧,對佛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進入寺廟後,如饑似渴地學習經藏。每一本經書,他隻要看一遍,就能牢牢地記在心裡。在短短九十天的時間裡,他就把小乘三藏——經藏、律藏、論藏全部誦讀完畢,而且對其中的義理和文句都理解得十分透徹,冇有一處遺漏。
寺廟裡的其他僧人都對龍樹的學習能力感到驚歎不已。一位年輕的僧人好奇地問道:龍樹師兄,你是怎麼做到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把三藏都學完的呀龍樹微笑著回答道:我隻是對佛法有著強烈的渴望,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自然就能學得快一些。
然而,學完了三藏之後,龍樹並冇有滿足。他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想要尋找更多的經典來學習。於是,他開始在寺廟裡和附近的伽藍中四處尋找,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經典。可是,找了很久,他都冇有找到一本新的經書。
龍樹感到十分惆悵,他獨自坐在寺廟的角落裡,自言自語地說道:小乘教法強調‘有’和‘業’,對戒行要求非常嚴格,但是卻執著於諸法實有;而那些外道論師,總是說‘無’和‘空’,還破斥因果,這又陷入了斷滅的誤區。這兩種觀點各執一端,到底哪一種才符合實相呢
就在龍樹苦苦思索的時候,外麵傳來了一陣喧鬨聲。原來,是一些外道聽說了龍樹的名聲,紛紛前來和他辯論。有的外道堅持認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是真實存在的,有的則說一切法空,就像夢幻泡影一樣。
龍樹不慌不忙地站出來,和他們一一辯論。他引經據典,言辭犀利,把那些外道說得啞口無言。但是,龍樹自己的心裡還是充滿了疑惑。他心想:如果法是真實存在的,那佛祖為什麼說‘諸行無常’呢如果法都是空的,那因果報應又怎麼會不虛呢這中間一定有一條中道,既不是有,也不是無,這纔是究竟的真理。
於是,龍樹決定離開寺廟,到外麵去遊曆。他想要到各個國家去,到那些沙門和婆羅門的道場去,尋找更深刻的經典。他相信,在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一定有他想要的答案。
龍樹揹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周遊列國的旅程。他走過了許多地方,拜訪了無數的高僧大德和學者。可是,他發現,在閻浮提內,雖然小乘典籍非常多,但是大乘妙法卻還冇有廣泛流傳。龍樹感到十分失望,心情也變得越來越低落。
5
雪山遇典
龍樹在各個國家四處奔波,一心想要尋得深奧的經典,可始終未能如願。就在他感到無比沮喪的時候,偶然間聽說在那高聳入雲、神秘莫測的雪山之中,有一座古老的寺廟,裡麵藏著珍貴的奇典。這個訊息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重新點燃了龍樹心中的希望之火。他毫不猶豫地收拾好行囊,揹著書箱,踏上了前往雪山的艱難旅程。
雪山的環境極其惡劣,寒冷的空氣彷彿能穿透人的骨髓,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著大地,幾乎看不到人類的蹤跡。一路上,龍樹隻能看到陡峭的冰崖上懸掛著巨大的瀑布,那瀑布飛瀉而下,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還有那呼嘯的鬆濤聲在山穀中迴盪,彷彿是大自然在訴說著它的威嚴。
龍樹一步一步艱難地在雪地裡前行,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終於,在雪山的深處,他看到了一座古老的佛塔。這座佛塔的石牆已經斑駁不堪,上麵長滿了青苔,那些青苔彷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侵蝕著塔上的文字。龍樹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佛塔,隻見裡麵有一位老比丘,他的頭髮潔白如雪,正靜靜地坐在禪床上。
老比丘看到龍樹到來,眼中閃過一絲奇異的光芒,彷彿早就知道他會來一樣。他緩緩地站起身來,微笑著對龍樹說:我已經等你很久了。
說完,老比丘走進密室,不一會兒,拿出一個精美的匣子。他打開匣子,裡麵放著幾卷用梵文書寫的經書。老比丘鄭重地說:這是《華嚴》《般若》《法華》等大乘經典。當年佛祖滅度之後,這些經典由迦葉尊者傳至雪山,一直等待著有緣人來開啟。
龍樹聽了,心中大喜過望,他雙手顫抖著接過經書,迫不及待地開始誦讀起來。雖然經書上的文字古老而深奧,但其中蘊含的義理卻無比深遠。當他讀到諸法空相,不生不滅這句話時,彷彿在寒冷的夜晚遇到了溫暖的火焰,又像是醍醐灌頂一般,心中豁然開朗。
然而,隨著深入研讀,龍樹心中又產生了疑惑。他皺著眉頭,自言自語道:如果說一切法都是空的,那豈不是陷入了斷滅的誤區可如果說諸法是真實存在的,那又和那些外道的執著有什麼區彆呢
他反覆思考,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於是,龍樹走到老比丘麵前,恭敬地問道:師父,小乘教法說‘有’,大乘教法說‘空’,到底哪一個纔是真正的佛法呢
老比丘微笑著回答道:真正的佛法既不是有,也不是無,這其中的奧秘需要你自己去領悟。
說完,老比丘便不再說話,靜靜地坐在那裡,彷彿在等待龍樹自己去解開這個謎團。
龍樹知道老比丘的意思,他決定日夜誦讀這些經典,深入探究其中的道理。雖然他已經明白了緣起性空的宗旨,但對於空有不二的微妙境界,還冇有完全領悟。他想到在閻浮提內,大乘經典非常稀少,外道和小乘各執一端,爭論不休。於是,他決定辭彆老比丘,下山去周遊列國,用自己所學的佛法去摧伏那些邪見,同時也希望能尋得更高深的佛法。
龍樹向老比丘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師父,感謝您的教誨,我這就下山去,希望能將這些佛法傳播開來。
老比丘點了點頭,說:去吧,孩子,願你能早日領悟佛法的真諦。
龍樹揹著經書,離開了雪山。
6
龍宮初現
龍樹從雪山得到大乘經典後,便開始周遊列國。他憑藉著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辯論技巧,四處摧伏外道。每一次論議,他都能以無可辯駁的言辭讓對手心悅誠服。一時間,龍樹的名聲傳遍了各個國家,成為了眾人敬仰的高僧。
然而,樹大招風。在外道弟子中,有幾個狡黠聰慧的人,對龍樹的成就心生嫉妒。一天,他們找到龍樹,陰陽怪氣地譏諷道:大師您身為佛弟子,自稱擁有一切智慧。可在這廣闊的世界法中,還有很多您未曾觸及的地方。您知道龍宮藏經嗎您瞭解他方佛土的情況嗎您都還冇有窮儘一切,又怎麼能號稱‘一切智’呢
龍樹聽了這些話,頓時無言以對,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他的內心開始動搖,一種邪慢心悄然滋生。他暗自思忖:佛經雖然精妙,但似乎還冇有達到極致。我為何不能憑藉自己的智慧,推演其中的道理,另立一個新的宗旨,來闡明那些尚未被揭示的佛法呢
有了這個想法後,龍樹便開始行動起來。他打算製定新的戒律,設計獨特的服飾,以此向眾人展示自己不受舊學的決心。他精心挑選了一個吉日,準備設壇宣佈自己的新主張。
就在龍樹滿心期待地籌備著這一切時,突然,天空中烏雲密佈,狂風大作。一條巨大的龍身從雲端緩緩降下,原來是大龍菩薩乘雲而至。這大龍菩薩身長千尺,身上的鱗甲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彷彿無數顆星星彙聚在一起。它張開嘴巴,發出瞭如同洪鐘般的聲音:癡兒!真正的佛法是超越言語的,豈能任由你隨意臆造你還冇有窮儘法海的奧秘,就妄圖自立門戶,這就好比井裡的青蛙去測量大海的深度,真是可笑又可悲!
龍樹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得目瞪口呆,他呆呆地站在那裡,不知所措。還冇等他反應過來,大龍菩薩便伸出巨大的龍爪,輕輕一抓,就將龍樹攝了起來,然後沉入了大海之中。
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了一座美輪美奐的水晶宮殿。宮殿裡,各種奇珍異寶散發著璀璨的光芒,比太陽和月亮還要耀眼。無數的經卷懸浮在虛空中,每一卷都散發著奇妙的光芒,彷彿在訴說著它們所蘊含的無儘智慧。
7
七寶蓮台
龍樹被大龍菩薩帶到了神秘的龍宮。當他踏入龍宮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讓他徹底驚呆了。隻見一座巨大的七寶蓮台矗立在宮殿中央,那蓮台由七種珍貴的寶物打造而成,散發著五彩光芒,璀璨奪目。而在蓮台之上,經卷如同夜空中的星雲般懸浮著,它們各自散發著不同顏色的光芒,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美輪美奐的畫麵,數量之多,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龍樹懷著敬畏又好奇的心情,湊近仔細檢視經卷的題目。《大集經》《寶積經》《般若深密》……這些名字他從未在閻浮提聽聞過。他的眼睛越睜越大,心中滿是震撼,就像一個從未見過世麵的孩子突然闖入了一個寶藏的世界。
這時,大龍菩薩站在一旁,看著龍樹的樣子,溫和又嚴肅地說道:這裡纔是大乘佛法的淵海啊,你以前所學的那些,就如同牛蹄印裡的水一樣,少得可憐。
龍樹聽了,臉上頓時湧起一陣羞愧之色,他的頭低得都快貼到地上了,心中滿是懊悔。他暗自思忖:我之前還那麼傲慢,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佛法的真諦,現在看來,我是多麼的無知和淺薄啊。於是,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裡好好研讀這些經典。
從那以後,龍樹便在宮中日夜苦讀。他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經卷之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他都反覆琢磨,細細品味。有時候,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他就會皺起眉頭,冥思苦想,甚至忘記了吃飯和睡覺。
就這樣,九十天過去了。在這九十天裡,龍樹彷彿經曆了一場漫長而又深刻的修行之旅。突然,他的眼中閃過一道光芒,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他終於儘窺諸法實相的奧妙了!那種感覺,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終於找到了那盞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
他看到經中闡述八不中道: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他反覆咀嚼著這些話語,心中豁然開朗。原來,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其本性是空的,既不是真實的有,也不是絕對的無,要遠離這兩邊的極端看法。
當讀到無生法忍的內容時,龍樹隻覺得眼前的世界彷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萬法就像夢幻泡影一樣,雖然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相狀,但它們的本性卻是空寂的。他的心既不執著於空,也不貪戀於有,彷彿進入了一種空靈又深邃的境界,當下就證入了甚深法忍。
這時,大龍菩薩走過來,微笑著問他:這些經卷你覺得能讀完嗎
龍樹恭敬地回答道:您所收藏的經卷,無量無邊。就算我讀了人間十倍數量的經書,也還不及這裡的萬分之一啊。
大龍菩薩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從龍樹的回答中,看出龍樹的根器已經成熟了。於是,他開始詳細地向龍樹講述龍宮的秘藏,以及大乘佛法圓融無礙的宗旨。龍樹全神貫注地聽著,每一個字都如同珍貴的寶石般落入他的心中,他知道,自己的修行之路又將開啟新的篇章……
8
智破咒術
龍樹在龍宮潛心修行,深刻領悟了佛法的奧秘後,回到了南天竺。他四處奔走,不辭辛勞地弘揚佛法,所到之處,人們都被他那深入淺出的講解和慈悲為懷的態度所感染,紛紛皈依佛法,佛法的種子在南天竺這片土地上迅速生根發芽。
然而,龍樹的聲名遠揚引起了一個婆羅門的不滿。這個婆羅門精通咒術,平日裡總是自命不凡,覺得自己修行清淨,無人能及。他聽聞龍樹在南天竺大出風頭,心中妒火中燒,暗自盤算著:這個龍樹,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竟敢在我麵前如此囂張,我一定要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於是,婆羅門來到王宮前,決定在這裡與龍樹一決高下。他站在王宮前的空地上,雙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詞,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自信和傲慢。隨著他的咒語聲越來越大,地麵上突然湧起了一汪巨大的池水,池水中迅速長出了一朵巨大的千葉蓮花。那蓮花潔白如雪,花瓣層層疊疊,宛如一個巨大的花盤,散發著迷人的香氣。婆羅門得意地縱身一躍,穩穩地坐在了蓮花之上,他昂著頭,居高臨下地看著龍樹,臉上露出了輕蔑的笑容,大聲說道:你看看你,整日混跡於塵俗之中,就像那些畜生在地上爬行一樣,渾身沾滿了汙垢;而我高居在這蓮花之上,這纔是大德之人應該有的狀態,你根本無法與我相提並論。
龍樹看著婆羅門那得意忘形的樣子,不禁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和從容不迫的自信。他心想:這個婆羅門,如此執著於淨穢的分彆,真是愚不可及。我今天一定要讓他明白,真正的佛法是超越這些表象的。
於是,龍樹走上前去,平靜地說道:你執著於‘華上為淨,地上為穢’的觀念,這隻不過是一種片麵的見解罷了。所謂的淨與穢,不過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分彆和執著,它們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世間萬物,本無淨穢之分,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心所創造出來的假象。你又何必如此執著於這些外在的形式呢
婆羅門聽了龍樹的話,心中十分不悅。他皺著眉頭,不屑地說道:你這是在狡辯!華上的清淨和地上的汙穢,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難道你連這都看不出來嗎你不過是嫉妒我的修行,纔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龍樹看著婆羅門那固執己見的樣子,無奈地搖了搖頭。他知道,此時再多的言語也無法說服他,隻有用實際行動才能讓他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龍樹閉上眼睛,雙手結印,口中念起了咒語。刹那間,一頭巨大的六牙白象憑空出現,它身形高大,渾身散發著聖潔的光芒,宛如一座移動的小山。
白象邁著沉穩的步伐,踏水向池中走去,每一步都濺起高高的水花。它來到蓮花前,伸出長長的鼻子,緊緊地纏住蓮花,用力一拔,將蓮花連根拔起,然後高高舉起,狠狠地擲向了地麵。婆羅門猝不及防,隨著蓮花一起墜落在泥地之中。他摔得七葷八素,腰部也受了傷,整個人狼狽不堪。
婆羅門躺在泥地裡,心中充滿了震驚和懊悔。他看著自己渾身沾滿了泥巴的樣子,再看看那被扔在一旁的蓮花,心中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所執著的淨穢之分,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咒術雖然神奇,但如果不能領悟心性的真諦,終究隻是一種外在的技巧,無法真正達到解脫的境界。
婆羅門掙紮著從泥地裡爬起來,滿臉羞愧地走到龍樹麵前,雙膝跪地,稽首歸命,聲音顫抖地說道:大師,我真是太愚蠢了。我不自量力,竟然如此輕慢您。我現在才明白,自己一直以來都被自己的執著和偏見所矇蔽,無法看到事物的真相。懇請大師能夠原諒我的無知,教誨我如何才能真正領悟佛法的真諦。
龍樹看著婆羅門誠懇的樣子,心中湧起一絲憐憫。他溫和地扶起婆羅門,微笑著說道: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隻要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願意改正,就還有機會。所謂‘諸法平等’,世間的一切事物,無論大小、美醜、淨穢,本質上都是平等的,它們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冇有固定不變的自性。我們不應該被表麵的現象所迷惑,而要看到事物的本質。隻要你能夠放下心中的執著和分彆,用心去體悟佛法的真諦,就一定能夠獲得解脫。
婆羅門靜靜地聽著,眼中逐漸露出了領悟的光芒。他越聽越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狹隘和錯誤。最後,他下定決心,剃度出家,拜在龍樹的座下,跟隨龍樹學習佛法,希望能夠通過修行,真正領悟佛法的真諦,擺脫煩惱和痛苦。
9
王宮顯聖
在南天竺,國王癡迷於外道邪說,他下了一道禁令,嚴禁沙門進入自己的國家。在國王的影響下,國內的很多人也紛紛追隨外道,佛法在這裡幾乎冇有立足之地。
龍樹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十分憂慮。他心想:如果不能讓國王皈依佛法,佛法想要在這個國家傳播開來,簡直難如登天。於是,他決定應募成為王家的宿衛。龍樹進入王宮後,表現得十分特彆。他不要國家的俸祿,每天隻是手持長戟,在隊伍前麵開路。他把宿衛隊伍整治得井井有條,士兵們都對他敬畏有加,不用過多的命令,隊伍就紀律嚴明。
國王看到龍樹如此與眾不同,心中充滿了好奇。一天,國王把龍樹召到跟前,上下打量著他,問道:你到底是什麼人怎麼和其他人如此不同
龍樹不卑不亢,眼神堅定地回答道:我是一切智人。
國王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覺得龍樹在說大話,便嘲諷道:一切智人,那可是很多年纔會出現一個的人物,你說你是一切智人,有什麼證據能證明呢
龍樹平靜地看著國王,說道:大王,您儘管發問便是。
國王聽了,陷入了沉思。他皺著眉頭,心裡琢磨著:我得問個難題考考他,看他是不是在吹牛。過了好一會兒,國王抬起手指著天空,問道:那你說說,現在天上正在發生什麼事
龍樹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現在天上,天人正在和阿修羅交戰。
國王一聽,心裡滿是懷疑,他覺得龍樹是在胡說八道,剛想開口反駁,突然,隻聽天空中傳來一陣巨響。抬頭一看,隻見空中兵器如雨點般紛紛墜落,戈矛劍戟相互撞擊,叮叮噹噹的聲音不絕於耳。緊接著,阿修羅的手足、耳鼻伴隨著血雨從空中落下,天空中隱隱約約能看到兩陣對圓、激烈戰鬥的景象。
國王被這突如其來的景象驚呆了,他瞪大了眼睛,嘴巴張得老大,半天都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他纔回過神來,但心裡還是有些懷疑,便對龍樹說:雖然我看到了這些兵器落下,但怎麼知道這不是你施展的幻術呢
龍樹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編造虛假的言論很容易,但要證實真實的事情卻很難。
話音剛落,隻見天空中一道清光閃過,變得明亮起來。在清光中,天人騎著大象,阿修羅手持利刃,雙方激烈戰鬥的場景清晰地展現在眾人眼前。國王看得目瞪口呆,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國王這才恍然大悟,他滿臉懊悔地說道:原來我們肉眼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隻有佛法,才能破除我們的迷惑和執著啊。
於是,國王當機立斷,率領殿上的上萬婆羅門,脫下了外道的服飾,虔誠地接受了佛教的戒律。他宣佈以南天竺為佛法的護持之國,並且大力支援修建寺廟。從此,大乘佛教在南天竺蓬勃發展起來,佛法的光輝照亮了這片曾經被外道籠罩的土地。
10
著論立宗
龍樹在南天竺成功讓國王和眾多婆羅門皈依佛法後,便著手在這片土地上大力弘揚佛法。他修建了一座宏偉的伽藍精舍,這裡殿堂巍峨,寶樹成蔭。精舍建成後,龍樹廣收弟子,常常在那棵巨大的寶樹下鋪設座席,為弟子們說法。
在**的過程中,龍樹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些外道執著於有的觀念,堅稱世間萬物都有實實在在的自性,就好像它們是永恒不變、獨立存在的實體;而小乘佛教的一些修行者則執著於空,卻又陷入了斷滅的誤區,認為一切都是虛無,否定了因果和世間的現象。龍樹看著弟子們迷茫的眼神,心中憂慮不已,他深知這種片麵的見解會阻礙人們真正領悟佛法的真諦。
於是,龍樹決定用文字來闡明正確的佛法義理。他坐在安靜的禪房裡,案上擺放著筆墨紙硯。他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對佛法的深刻理解。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他終於援筆著成了《中論》五百偈,確立了八不中道的宗旨。
《中論》的首偈這樣寫道: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龍樹在寫這一偈時,心中充滿了堅定,他知道這是破除錯誤觀唸的關鍵。他想通過這一偈破斥四生(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的執著,向世人揭示諸法是因緣和合而生,並冇有固定不變的自性,既不是真實的有,也不是絕對的空,這就是中道的智慧。
當《中論》完成的那一天,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隻見伽藍精舍的佛塔周圍火光環繞,那火光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彷彿是佛法的力量在顯現。同時,一股異香瀰漫了整個城市,香氣清幽淡雅,讓人聞之頓感心曠神怡。
遠近的沙門、婆羅門們聽聞了這個神奇的事情,都紛紛慕名而來。他們心中充滿了好奇,想要知道龍樹究竟寫出了怎樣的佛法論著。龍樹看到這麼多人前來,心中十分欣慰,他登上法座,開始為眾人講解《中論》的義理。
龍樹目光炯炯,聲音洪亮地說道:各位,外道認為‘有’是永恒不變的,小乘認為‘空’就是斷滅一切,這些都是片麵的見解,都落入了邊見。而大乘佛法,看待諸法就如同夢幻泡影,既不執著於有,也不執著於空,遠離這兩邊的極端,才能契合事物的真實相狀。
弟子們聽得如癡如醉,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彷彿看到了一扇通往真理的大門正在緩緩打開。其中一個弟子忍不住站起來,激動地問道:師父,那我們如何才能做到不執著於有和空呢
龍樹微笑著回答道: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體悟。當我們看到世間的事物時,要明白它們是因緣和合而生,冇有永恒不變的本質,這就是不執著於有;但同時,這些事物又有其當下的現象和作用,不能完全否定,這就是不執著於空。
另一個弟子又問道:師父,那‘八不中道’在我們的修行中具體有什麼作用呢
龍樹耐心地解釋道:‘八不中道’就像是我們修行路上的一盞明燈。它能幫助我們破除各種錯誤的觀念和執著,讓我們的內心保持清醒和智慧。當我們遇到各種境界時,用‘八不中道’的智慧去觀照,就能不被迷惑,逐漸走向解脫。
弟子們聽了龍樹的講解,都感歎從未聽過如此精妙的佛法。從此,四麵八方的修行者都像車輪的輻條聚集到車轂一樣,紛紛來到龍樹身邊。龍樹所倡導的宗風大盛,他也被尊稱為中觀派之祖,他的智慧和學說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無數人修行的道路。
11
法脈之爭
在龍樹大力弘揚中觀派佛法,倡導諸法性空的理念時,南天竺的佛教界並非一片和諧。有一位小乘法師,他秉持著說一切有部的教義,堅信世間萬物皆有實在的自性。當他聽聞龍樹宣揚諸法性空的觀點後,心中頓時燃起了一股怒火。他覺得龍樹的說法簡直是離經叛道,完全違背了他所認知的佛法。
這位小乘法師氣沖沖地來到龍樹所在的精舍,一見到龍樹,就大聲質問道:龍樹,你可知道,佛陀說過‘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教義。可你卻在這裡說什麼‘畢竟空’,你這分明是在破壞因果報應的法則,是在誹謗聖教!他雙手叉腰,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滿臉的憤怒和不滿。
龍樹看著這位小乘法師激動的樣子,並冇有生氣,而是平靜地回答道:法師,你執著地認為‘無常’是實實在在的法,‘無我’是固定不變的相狀,這難道不是一種‘常見’嗎佛陀說空,是為了破除眾生對有的執著;說有,是為了破除眾生對空的執著。而你呢,聽到說‘空’就執著於空,聽到說‘有’就執著於有,這根本不是佛陀的本意啊。龍樹的聲音溫和而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
小乘法師聽了龍樹的話,心中更加不服氣。他漲紅了臉,提高了音量,再次發難:如果一切法都是空的,那為什麼佛陀還說善惡有報呢這因果報應又該如何解釋他雙手抱在胸前,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神情,彷彿抓住了龍樹的把柄。
龍樹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法師,你不明白,這裡所說的‘空’並非是斷滅一切。因果就如同夢幻一般,雖然它們冇有固定不變的自性,但卻能相續不斷。就好比我們在夢中飲食,雖然夢中的飲食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但卻能在夢中緩解我們的饑渴之感。因果也是如此,雖然它的本質是空的,但在現象上卻能產生作用。
小乘法師被龍樹的這番話問得啞口無言,他的臉色變得青白相間,一會兒紅一會兒白,顯得十分尷尬。他惱羞成怒,狠狠地拂了一下袖子,轉身就走。在離開的路上,他心裡越想越氣,暗自盤算著:這個龍樹,如此狂妄自大,竟敢宣揚這種邪說。我一定要召集我的同修們,和他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而龍樹看著小乘法師離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歎了口氣。他早已預見到,這場大小乘之間的爭論,最終可能會陷入對知見的執著之中。他深知佛法的真諦並非是在言語和知見上的爭論,而是要通過修行去體悟。但他也明白,這場爭論是不可避免的,他隻能以慈悲和智慧去應對,希望能引導更多的人走向真正的解脫。
12
龍象之爭
那些外道諸師,在與龍樹的多次論議中屢屢敗北,這讓他們感到無比的恥辱和憤怒。他們覺得自己的顏麵儘失,心中的怨恨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難以熄滅。於是,他們聚集了上千人,在一片空曠的曠野中設立了一個巨大的法壇。他們打算施展強大的咒術來殺死龍樹,以挽回自己的麵子。
法壇上,外道們神情猙獰,口中唸唸有詞。他們所施展的咒術十分邪惡,能夠役使毒蛇和惡風。壇中烈火熊熊燃燒,騰空而起,火焰中隱隱傳來夜叉的呼號之聲,彷彿來自地獄的惡鬼在咆哮,讓人毛骨悚然。
龍樹早就得知了外道們的陰謀。他看著憂心忡忡的弟子們,神情鎮定自若,安慰道:弟子們,莫要害怕。這些外道的法力,不過是源於他們的妄想罷了。我會向他們展示真正的力量。弟子們聽了龍樹的話,心中雖然還是有些擔憂,但看到師父如此自信,也漸漸安定了下來。
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外道們整齊地排列在法壇周圍,雙手結印,口中高聲誦咒。刹那間,天空中烏雲密佈,原本晴朗的天空變得昏暗無比。緊接著,隻見萬龍從大海中騰空而起,它們的鱗甲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彷彿無數顆星星彙聚在一起,遮蔽了整個蒼穹。
大龍菩薩也現身於虛空之中,他的身形巨大無比,身長千由旬。他的聲音如雷霆般震響,傳遍了整個曠野:你們這些愚癡之人,可知這位菩薩乃是佛陀所囑累之人,肩負著弘揚大乘佛法的重任。你們竟然敢心生害意,實在是罪大惡極!
話音剛落,諸龍紛紛張開大口,吐出巨大的水流,瞬間將法壇上的烈火撲滅。法壇在水流的衝擊下轟然崩解,外道們手中所持的法器也都化作了齏粉。
外道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景象嚇得魂飛魄散,他們惶恐地仆倒在地,不停地叩頭,額頭都流出了鮮血。其中一個外道顫抖著聲音說道:我們真是有眼無珠,不識菩薩的大德。還望菩薩慈悲憐憫,收留我們,讓我們皈依佛法。
龍樹看著這些外道,心中不禁歎了口氣。他溫和地說道:在佛法中,諸法平等,本就冇有冤親之分。隻要你們能夠捨棄邪見,歸向正道,那便是佛的弟子。
接著,龍樹開始為外道們講解因果不虛、諸法性空的道理。他深入淺出地解釋著,外道們聽得入了迷,眼中漸漸露出了領悟的光芒。他們這才明白,自己以前所追求的那些邪術是多麼的愚蠢和錯誤。
最後,外道們紛紛表示願意終身護持佛法,再也不敢萌生異念。從此,南天竺的邪風被徹底平息,正法得以興隆昌盛。人們在佛法的熏陶下,變得更加善良、慈悲,整個國家都充滿了祥和的氣息。
13
問心涅槃
龍樹在世間弘法多年,度化了無數眾生,他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化緣即將結束。這一天,他的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彷彿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是時候做一個了斷了。於是,他決定去尋找當年與自己爭辯過的那位小乘法師。
龍樹來到小乘法師的住處,看到法師正靜靜地坐在那裡修行。他走上前去,輕聲問道:法師,你希望我長久地留在這個世間嗎
小乘法師微微睜開眼睛,看了看龍樹,平靜地回答道:你一直宣揚一切法空,既然如此,又哪裡有住與不住的分彆呢執著於留在世間,這也是一種虛妄的言論罷了。
龍樹聽了法師的回答,心中一陣釋然,他微笑著點了點頭,彷彿得到了某種印證。他心想:是啊,一切皆空,住與不住又有什麼分彆呢是時候放下這一切了。
告彆了小乘法師後,龍樹回到了自己的靜室。他輕輕地關上了門,彷彿將世間的一切喧囂都關在了門外。他靜靜地坐在蒲團上,回顧著自己一生的修行和弘法曆程。那些曾經度化過的眾生的麵容,那些與外道、小乘法師的爭辯場景,都一一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時間一天天過去,龍樹始終冇有走出靜室。弟子們開始擔心起來,他們在門外輕聲呼喚著師父的名字,卻冇有得到任何迴應。大家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終於,一個弟子鼓起勇氣,破門而入。
當他們進入靜室後,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呆了。隻見龍樹的衣履整齊地放在地上,就像蟬蛻下的空殼一樣,而他的肉身卻不知所蹤。整個靜室中瀰漫著一股奇異的香氣,久久不散。在牆壁上,還留有一首偈語:諸法本無生,亦複無有滅,此身如幻住,去來皆自在。
弟子們看著這首偈語,眼中漸漸泛起了淚花。他們終於明白,師父已經進入了無餘涅槃的境界,徹底解脫了生死的束縛。就像燃燒的柴薪燃儘後,火焰自然熄滅一樣,師父已經不執著於任何相狀,迴歸到了清淨自在的本性。
一個弟子哽嚥著說道:師父一生為了弘揚佛法,不辭辛勞,如今他終於解脫了。我們雖然捨不得他,但也為他感到高興。
另一個弟子也說道:師父的教誨我們會永遠銘記在心,我們會繼續傳承他的佛法,度化更多的眾生。
從此,龍樹菩薩的事蹟和他所弘揚的佛法,在世間流傳開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修行者追求解脫和智慧。而他那如幻自在的涅槃境界,也成為了人們心中永恒的嚮往。
14
遺澤人間
龍樹菩薩進入無餘涅槃的訊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南天竺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諸王和臣民們得知這個噩耗後,悲痛之情如洶湧的潮水般湧上心頭。他們回想起龍樹菩薩在世時,為了弘揚佛法,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用智慧和慈悲度化了無數的眾生。如今,這位偉大的菩薩卻離他們而去,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
一位老國王坐在王座上,眼中滿是哀傷,他喃喃自語道:龍樹菩薩啊,您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如今您走了,我們該怎麼辦啊
臣民們也紛紛哭泣,他們聚集在街頭巷尾,談論著龍樹菩薩的種種事蹟,淚水濕透了衣襟。
為了紀念龍樹菩薩,人們決定在他誕生的那棵樹下建造一座宏偉的寺廟,取名為
龍樹伽藍。工匠們精心設計,日夜趕工,用最好的材料和最精湛的技藝,塑造了一尊龍樹菩薩的金身。金身栩栩如生,彷彿龍樹菩薩隻是暫時睡著了,隨時都會醒來繼續為眾生說法。
寺廟建成後,人們紛紛前來供奉,香火旺盛得堪比供奉佛陀的寺廟。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寺廟的屋頂上,信徒們就帶著虔誠的心,來到這裡,獻上鮮花和供品,祈求龍樹菩薩的庇佑。
與此同時,龍樹菩薩的弟子們也冇有閒著。他們懷著對師父的深深敬意和懷念之情,開始整理龍樹菩薩的遺著。這些遺著就像一座巨大的寶藏,蘊含著無儘的智慧和佛法的精髓。
弟子們圍坐在一間寬敞的屋子裡,桌上堆滿了龍樹菩薩的手稿。他們小心翼翼地翻閱著,仔細地整理著。其中一個弟子激動地說道:看啊,這是師父的《優波提舍》,裡麵廣說了菩薩的六度萬行,這可是修行的重要法門啊!
另一個弟子也興奮地說:還有《中論》,這五百偈破斥了一切邊見,讓我們能夠遠離錯誤的觀念,走向正確的修行道路。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弟子們終於整理出了《優波提舍》十萬偈、《中論》五百偈以及《大智度論》等眾多論著。這些論著就像一把把鑰匙,為人們打開了佛法智慧的大門。
隨著這些論著的傳播,大乘佛法如同一輪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照亮了天竺諸國的每一個角落。曾經盛行的外道邪說漸漸失去了市場,就像黑暗在光明麵前無所遁形一樣。沙門們都以研習龍樹菩薩的論典為首要任務,他們日夜鑽研,希望能夠從中領悟到佛法的真諦。
龍樹菩薩的
中道
思想,就像一艘堅固的舟筏,載著眾生渡過生死的苦海。它讓眾生明白,既不能執著於有,也不能執著於無,要遠離這兩種極端的觀念,才能直接趨向實相涅槃的境界。
在龍樹菩薩遺澤的照耀下,佛教開啟了全新的氣象。寺廟裡,誦經聲此起彼伏;街道上,修行者們麵帶微笑,傳遞著慈悲和智慧。人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龍樹菩薩雖然已經涅槃,但他的精神和智慧卻永遠留在了人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解脫和真理。
15
東土預言
大龍菩薩在龍樹菩薩涅槃後,緩緩回到了龍宮。龍宮之中,珠光寶氣,美輪美奐,但此時大龍菩薩的心中卻滿是對龍樹菩薩法脈傳承的思索。他神情莊重地站在宮殿的高台之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緩緩開口說道:諸位,龍樹菩薩雖然已經示現涅槃之相,但他所弘揚的法脈將會如滔滔江水,永無止息地流佈下去。
一隻年輕的小龍好奇地眨著眼睛,忍不住問道:菩薩,那這法脈將會流向何處呢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大龍菩薩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洞察未來的智慧,說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名為震旦的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華。它位於雪山之東、黃河之畔。在未來的某一天,那裡會有沙門不辭辛勞,披星戴月地踏上求法之路。他們會揹負著書箱,曆經千辛萬苦,將龍樹菩薩的《中論》《智論》等論著帶回東土。
另一隻年長的龍疑惑地問道:菩薩,這些沙門為何要如此執著地求取龍樹菩薩的論著呢
大龍菩薩耐心地解釋道:在震旦國,佛法剛剛開始傳播,就如同星星之火。而龍樹菩薩的論著,就像是助燃的東風。這些沙門會用《中論》《智論》中的智慧,破斥各種邊見,讓大乘佛法在那片土地上興盛起來,最終使震旦國成為般若波羅蜜多的重鎮。
此時,在遙遠的東土漢地,佛法剛剛開始傳入。洛陽的白馬寺裡,悠揚的鐘聲已經敲響,迴盪在古老的城市上空。這鐘聲彷彿是佛法的使者,向人們傳遞著智慧和慈悲的資訊。
在絲綢之路上,商隊絡繹不絕,他們帶著各種貨物往來於東西方之間。而一些沙門也夾雜在商隊之中,他們懷揣著對佛法的虔誠和追求,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的道路。龍樹菩薩的論著,就隨著他們的腳步,漸漸向東前行。
一位年輕的沙門(玄奘)揹著簡單的行囊,手中緊緊握著一本龍樹菩薩的論著,心中充滿了期待。他望著遠方,自言自語道:我一定要將這些珍貴的佛法論著帶回東土,讓更多的人能夠聽聞佛法的智慧。
雖然這一切在當下還隻是剛剛開始,但大龍菩薩的預言,就像一顆種子,已經埋下。在千年之後,它終將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龍樹菩薩也將成為漢傳佛教八宗共祖,他的思想和智慧將在東土大地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成為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座不朽豐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