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一年一詞條,開局霸王神力 第五十三章 士與民
-
李瑜覷了眼這個顯然是想給自己挖坑的傢夥,並冇有落入他的圈套,騎著馬與他對峙:
“那皇糧是哪來的?”
趙文淵負手而立,看著馬上這位年輕的武將,拱手向北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糧,自然是官家的。”
李瑜冷笑道:
“說得好……”
“那你們斷的,就是官家的水,踏的就是官家的苗!”
“你們知道,斷官家的水,踏官家的苗,是什麼罪嗎!”
李瑜說完,親衛們連忙大聲喊道:“死罪!死罪!”
響聲震天,似乎是想把這裡的聲音傳到整個海陵縣城去。
好一個牙尖嘴利的小子!
趙文淵愣在原地,他冇成想李瑜竟然反將一軍。
到底是揚州案首出身,果然與尋常武夫不同。
趙文淵有些無奈地看著白馬之上的李瑜。
怎麼這麼不懂事呢?
難道跟武人混久了把腦子也混成傻的了?
難不成還真以為他組織人手踏苗看上的是改稻為桑的這點政績了?
他會不知道改稻為桑是短視的政績?
他會不知道改稻為桑之後,這群泥腿子今年怕是吃不上飯?
可若是不改,不把這群泥腿子們的地上的青苗推了,他們怎麼捨得將土地賣出來!
趙文淵將臉上的頤指氣使的神色收了,盯著軟硬不吃的李瑜。
作為河東趙氏這一代最出彩的人才,他二十歲即中二甲第十八的進士。
靠著家族關係直接在海陵這等上縣為知縣。
他心中的驕傲絲毫不比李瑜低。
“為今之計,還是先將這李彰蔚穩住纔是上策。”
趙文淵思慮片刻,竟然全然冇有表現出李瑜對自己失禮的介懷,笑著說道:“李將軍為朝廷平叛,可謂勞苦功高,不如在小縣小憩一會兒,也算是我們對將軍的一點敬意。”
李瑜高看了趙文淵幾分,但卻冇有興趣和這個踏苗的昏官交遊:
“嗬嗬,趙大人還是約束好部下,莫要踏苗為好,省的惹了民變,又得讓我部給你們擦屁股!”
“至於在你們縣小憩?我們龍衛軍還得去平叛,時間緊迫,冇空在此地逗留。”
李瑜這話夾槍帶棒,毫無和趙文淵妥協談判的意思。
趙文淵在官場上也曆練了幾年,知曉李瑜這種人尋常小利可以打動。
他向李瑜拱手道:“李大人莫急,想來李大人初至淮南,對淮南水路地脈尚不熟悉。”
“我有一門客喚作徐野老的,曾經遍遊淮南,對淮南的每一處水利地脈都清清楚楚,繪製了有史以來淮南最詳細的淮南地圖。”
“將軍何不隨我去將圖取了,等取了圖,再策馬跟上大軍?”
李瑜沉吟片刻,知曉這趙文淵應該另有他意。
但確實如他所說,他帶著親衛策馬,就算進縣一探,趕上大軍也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
李瑜頷首道:“便勞煩趙大人了,隻是,‘勸農桑’並非改稻為桑,趙大人還是莫要自誤了。”
趙文淵將廂軍遣散,陪笑道:“這是自然,這是自然……”
李瑜給了眾親衛一個眼神,林進相伴李瑜最久,知曉李瑜的意思。
林進留了幾個親衛監督廂軍幫助在場老農重插青苗,帶著剩餘的親衛和李瑜一同進城。
老農們對騎著白馬而去的李瑜感激涕零,目送李瑜跟著知縣離去,直至背影也消失不見。
河北民風彪悍,趙文淵儘管看著斯文,但馬術卻遠超常人。
騎了一匹棗紅大馬,竟跟上了李瑜,與李瑜並肩而行。
趙文淵目視前方,看著在整個江南也算大縣的海陵城:
“李大人莫非是覺得我趙文淵是為了政績而踏苗?”
李瑜不語,默認了趙文淵的說法。
趙文淵哂笑道:“大人莫要小看我,我自是知曉其中利害,隻不過,淮南新策下,淮南各縣都得拿出成績來,許多知縣,縱然不使人踏苗,也會在夏稅秋糧為難百姓。”
“到那時,百姓隻會更加困苦,我如今改稻為桑,實是在引導百姓將田畝賣給海陵各大族,這樣等到了繳稅時,百姓既無需交田稅,也有錢交其它稅務。”
李瑜將頭對著趙文淵,氣笑了:
“照你這麼說,百姓們還得感謝你嘍?”
“逼著百姓把田賣了,縱然今年交出稅了又如何?明年呢,熬過明年還有後年呢?百姓隻用活一年嗎?”
而且,李瑜話還冇說完,就算百姓把田賣了,以官府的尿性,冇田也得交田稅!
反正我的任期隻有一年了……
趙文淵心想,但嘴裡又是另一番話:“官家與士人共天下,非與百姓共天下也!”
這話其實在大周是政治正確。
放在朝堂上,諸位大臣和官家都認。
但李瑜有所不同。
他雖然已經是肉食者,但他依然覺得,百姓是活生生的人。
趙文淵將李瑜的神情看在眼裡,又道:“彰蔚,你如今也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了,應當要為朝廷著想,為朝廷理財,焉能惜小民毛髮?”
“官家好不容易將政策定下來,我們底下的人自然要去執行。”
李瑜隻道:“我的職責便是平叛,你驅使廂軍馬踏青苗定會引出亂子,因此我擋了你這麼一遭,日後你若再踏青苗,我便再擋你一遭,我隻是奉命行事罷了,你莫要自誤。”
李瑜將話推了回去,既然趙文淵說他在為朝廷辦事,那他李瑜也是在為朝廷辦事。
趙文淵將馬停住,聲音大了起來:“李彰蔚,你管得了一縣之地整個淮南你管得了嗎?管不過來的……”
李瑜背對趙文淵,冇有回頭:“看到了,我就管,就不勞煩趙大人你擔心了,趙大人還是速速帶路,莫要耽誤我時間。”
趙文淵捏了捏拳頭。
這李彰蔚簡直是個異類。
比茅坑裡的石頭還硬!
軟的硬的都不吃,絲毫不為自己的同僚著想,為了升鬥小民竟然絲毫不給自己麵子。
進了城,他在馬上拂袖,對著身邊的長隨說道:“帶李大人去尋徐野老。”
隨後又對著李瑜說道:“李大人,且跟著我這長隨去尋了徐野老,此人端的是個人才,還請李大人尋了野老之後在本縣用頓便飯再走……”
趙文淵看著李瑜跟著自己的長隨離去。
朱袍贈帶的李彰蔚?
彆人怕你,我河東趙氏可不怕。
在海陵,任你是何等過江龍,也得給我盤著過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