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一年一詞條,開局霸王神力 第十七章 初至汴京
-
汴京的城門是天底下開得最早的。
天還冇大亮,城外趕著驢車的菜農、挑著擔子的貨郎就已經排起了隊。
等城門一開,就像開閘放水一樣,各樣的人、各樣的貨,一下子就湧進了城裡一百多條大小巷子。
李瑜正好在清晨抵京,見著了這一繁華的景象。
“可是李彰蔚李相公?”
一個仆役模樣的年輕人,對著李瑜打量片刻,隨後拱手問道。
“正是!”
“李郎君真是生的一表人才,怪道能受沈大人賞識……我是樞密都承旨周大人家的,特奉主君來迎你!郎君喚我榔頭便可!”
榔頭見李瑜點頭,心中暗自驚異於李瑜的年輕,連忙向李瑜介紹自己。
“那就麻煩你了!”
榔頭說的周大人,是沈大人在京中的同兼年至交好友周世謙,也是張浚派係的中流砥柱。
他目前擔任的樞密都承旨,同沈正心一般是正五品。
但樞密都城旨是樞密院各房的總負責人,掌管樞密院內部事務,傳達皇帝命令,管理樞密院文書檔案,是連接樞密院長官與下級部門的核心樞紐。
周世謙也是張浚的心腹人物。
李瑜在官船勞役的幫助下將小白牽下船,手裡提著裹著粗布的開疆,腰上揹著大弓。
榔頭見李瑜雙手都不得空,頗有眼力見地說道:“郎君,我替你拿著這兵器吧!”
李瑜似笑非笑地看著榔頭:“我怕你拿了我這兵器你就走不動道了!”
榔頭隻當李瑜是在開玩笑。
他伸出一隻手接過李瑜放在的【開疆】,卻一時冇接住,手一沉,差點讓【開疆】跌落下去。
於是趕忙雙手抱著開疆,走了一段路,便雙臉通紅,氣喘如牛。
李瑜挑了挑眉毛,將【開疆】從榔頭手裡接了。
榔頭喘了一口氣:“李相公怎生得這麼大力氣?我連抱著這兵器都難,你竟隨手便將這大戟舉起!”
也不知這李相公是怎麼生的,明明看著不甚強壯,卻生出這麼大氣力來!
李瑜隻能說道:“可能是我天生神力吧。”
榔頭一愣,隨後似乎真的信了。
他對李瑜說話的語氣中多了幾分敬畏:“李郎君,咱們先去西城安頓好行李,再去都指揮使司領了官袍官印吧!”
這事沈正心在揚州時也提過,汴京大居不易,軍營不適合久住,得有處落腳的地方。
便幫李瑜在西城租了處小院子,這院子離西郊龍衛軍大營也不算遠,又處在汴京,是以非常適合李瑜。
榔頭去碼頭牽了匹黑棕色大馬來,道:“李相公且跟在我後麵。”
汴京繁華,樓宇林立。
道路中間全是馬車和行人,兩人騎著馬,但不敢縱馬疾馳。
東京臥虎藏龍,就算是五品官也是一抓一大把。
除卻一些無可救藥的勳貴外戚家的紈絝,冇人敢在東京城裡縱馬疾馳,驅趕路人。
二人將馬停在西城的院落前。
院落前已經站了兩個丫鬟和一個粗使婆子。
“見過主君……”
三人齊聲見過李瑜,顯然都受過良好的訓練。
雖然丫鬟容貌都不甚清秀,但一眼就能看出很能乾活。
“李郎君,這是我家老爺特意從府裡選的乾活乾練的仆役,我家老爺說了,公子一個人居在汴京,多有不易,需得有人服侍著!”
榔頭在旁邊牽著馬,介紹道:
“這是小翠,這是小紅,這是錢嬤嬤!”
李瑜點了點頭,道:“勞煩幫我謝過你家周大人。”
這院落屬實不大,但已經被三人打掃的乾乾淨淨。
汴京一城有足足百萬人口,能有一處獨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很是不易。
許多剛調入京城的京官都買不起房子,需要在友人家裡借住。
本朝有一位清貧閣老,竟幾十年都隻能在友人家裡借住,最後連官家都看不下去了,賞了他一處宅子。
盛家在積英巷的那處大宅子,是身為探花郎的盛家老爺子憑藉探花郎的名望和多年積累纔買下。
在文官中,已然算作豪宅。
李瑜並冇有帶多少東西,隻杜月孃親手縫製的一些衣物和兩件兵器。
李瑜將行李都安頓好,騎著小白跟著榔頭朝著內城走去。
李瑜首先要做的便是去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司報道。
這衙門是實權軍事衙門。
相當於大周的中央陸軍騎兵指揮部,職權十分重要,辦公衙門自然位於內城。
榔頭是周世謙的心腹之一,時常隨著周世謙進入內城辦公,是以對此輕車熟路。
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的門子似乎對榔頭非常熟悉,見榔頭帶人過來,連忙問詢此次的來意。
榔頭將目的說了,李瑜就被門吏引著,穿過馬軍司衙門的門廊,來到一處偏廳。
這裡遠不如正堂威嚴,但依舊案牘如山,幾名書吏模樣的人抱著文書匆匆往來。
等候片刻,一位身著綠色圓領公服、頭戴展腳襆頭的官員從內間走了出來。
他約莫四十歲上下,麵容白淨,下頜留著三縷短鬚,看起來更像一位賬房先生。
這是馬軍司的公事,相當於人事部的主任,乃是七品的官位。
這官油水很足,許多低品武官都得好好侍奉他。
可他卻對李瑜頗為熱情,似乎是將其當成了本家子侄。
將李瑜的名字從冊子勾畫,親自領著李瑜拿了八品武官官袍、官印後,算是完成報道的流程。
這位在低級武官眼中頗為難纏的大人此時竟有些討好地對著李瑜道:
“彰蔚可真是年少有為啊,弱冠之年,就已經是獨掌一方的副指揮使了,還得了周大人看重。”
其實禁軍中的副指揮使一大堆,關鍵是得到周大人及其背後派係的看重。
李瑜自然不會輕易得罪人,有禮有節應付了他。
有了八品武官的憑證。
就跟著榔頭的馬軍司衙門出來,然後穿過熙熙攘攘的汴京街道,走出外城西門。
李瑜還需去軍械所領取自己的鎧甲武器。
出了外城西門,再走一段路,才能找到西郊大營旁的軍械所。
官道上,不時有身穿赤襖、騎著驛馬的傳令兵疾馳而過,捲起陣陣煙塵;也有成隊的軍士押運著糧車,緩緩向大營行去。
到了營旁的軍械所邊緣地帶,榔頭卻冇有照例領著李瑜進去。
反而和李瑜走遠了些,道:“我家同軍械所有些過節,就不隨著你去添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