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一年一詞條,開局霸王神力 第十四章 直欲卷燕雲
-
大周尤重文教,早在立國之初,太祖便在全國各地興建孔廟,以表達對儒家聖人的尊重。
太宗上位後,更是在各州設立提學使,鼓勵各地生員進學。
簪花宴是專門為各位通過院試的新進生員設立的一場慶功宴。
揚州的提學使胡誠也會親自到場。
實際上,上次大儒到訪揚州州學,揚州的提學使胡誠本該到場親自接待。
但胡誠的老師與那謝岐日的學術觀點涇渭分明,謝岐日還寫信向友人攻擊過胡誠的老師,鬨得士林人儘皆知。
胡誠自然不會作陪。
今日簪花宴,作為學政主官之一,他卻是要參與主持。
胡誠長得極為周正,長長的鬍子被梳的一絲不苟。
許多縣學來的新晉生員還是,能拔得院試頭籌,實乃少年英才,不負庠序栽培、聖朝崇文之治。
昔孔門弟子誌於道,傳六經以潤後世;本朝眾多大學士,亦有從寒素苦讀始,終以文臣之身安黎元、正風氣。
賢契今簪此花,既是殊榮,亦是重任——願你往後沉心研經史,精思探義理,待來日登科入仕,或掌文柄以正教化,或持朝笏以謀民生。
皆能以儒者之心、學者之智,繼孔聖絕學,安我庶民生計,方不辜負這一身才學,不負今日簪花之諾!”
這番話比對呂澤乾說的話正式很多。
畢竟李瑜纔是案首,纔是這次院試新晉生員的代表。
而且李瑜幾乎已經事實上成為沈正心的門徒,胡誠也希望藉此向沈正心釋放幾分善意。
儘管二人平時的職務毫不搭架。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李瑜。
李瑜今日穿著青色長衫,筆直地從座位站起。
配合李瑜那俊俏的容顏,真真可以稱的上芝蘭玉樹了。
眾人心思各異。
有的隻是單純的羨慕李瑜。
有的恨不得將李瑜取而代之,替代李瑜在簪花宴上的風頭。
有好男風的生員舔了舔嘴唇,想要與李瑜結交一二。
但都很好奇李瑜將怎麼回覆提學使這頗為殷切的勉勵。
提學使的勉勵不可謂不重視。
一是希望李瑜能一路取得進士功名,主政一方,為國家柱石。
二是希望李瑜能在學說上做出貢獻,繼承孔聖人的學問。
在眾人的眼裡,李瑜此時應該做的,就是把酒杯放低,然後狠狠感謝一番提學使的看重。
卻見李瑜確實將酒杯放低,但卻並冇有聽到眾人預想的那番話。
隻見李瑜沉穩有力地說道:“瑜惶恐……”
聽到李瑜這話,就連李瑜對麵的呂澤乾都麵露訝然之色,好奇李瑜到底想要乾什麼。
“瑜曾經在諸位大人麵前說過某之誌向,是願為我大周門戶,儘一份心力!”
胡誠撫摸著梳的一絲不苟的鬍子,默默等待著李瑜的下文。
“晚生李瑜,將放棄科舉功名一途,參軍入伍,保家衛國!”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一個案首,一個揚州這種文萃之地的案首,竟然揚言自己要去參軍?
這放到酒館裡說出來,人家隻認為你喝醉了酒,胡亂吹噓,彆人根本就不信。
但這話出現在簪花宴上,出現在這位案首的嘴中。
“李瑜是被喜悅衝昏了頭麼,竟然放著科舉正途不去,去當一個丘八?”
這是眾人內心的想法。
參加科舉,考上進士,從一個九品小官熬起,一直到天命之年成為朱袍大員,這纔是眾人眼中的人間正道。
而李瑜,年僅十四考上案首,竟然放著科舉正途不去,反而要去當一個丘八。
這不是腦子出現問題了是什麼。
胡誠眉頭一皺,但並冇有馬上出言製止他,畢竟一來他也不是李瑜的真正師長,二來,他想看看李瑜是否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李瑜恭敬地向胡誠完完整整施了一個對師長的禮儀,將紅花擺正在自己座位前。
隨後向各位新晉生員行了同窗禮。
眾人下意識回禮。
卻見李瑜行完禮後,徑直向殿外走去,口裡念道:
“腰下光芒三尺劍,
時誤幾回彈。
男兒不惜死,
直欲卷燕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