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鄭在讀史:趣談資治通鑒 > 班彪的哲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鄭在讀史:趣談資治通鑒 班彪的哲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班彪的哲學

老夫一開始就說了,司馬光的钜著《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它以時間為“經”,以各個時期的重要事件為“緯”。由於老夫不是研究通史的,加上快九十歲了,放在身邊的與《資治通鑒》有關的各種版本的圖書足足有半人高,不可能也冇必要在“經”中做文章,所以老夫把重點放在“緯”中,從這裡邊尋找經驗教訓,尋找智慧,實現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借腦子”的誓言。因為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太快,幾乎一人一部手機,各種資訊百米賽跑般地向你衝來,真正靜下心來讀點書的人少之又少,讀點古代文言文钜著的人更少。恰好,老夫雖向九十歲邁進,但現在耳不聾、眼不花,加上離休多年,閒在家冇事乾,有很多時間可用。老夫下了決心,根據自己的水平,將《資治通鑒》中自認為是金子的內容摘出來,用手寫板寫給大家,特彆是寫給晚輩們,使大家對這一部曆史钜著有所瞭解,從而引起讀原著的興趣。在那麼厚重的曆史書中淘金真不容易,這需要眼力和毅力。老夫真不敢保證,淘出來的全是金子。老夫自知無雄才大略,但有雄心壯誌,老夫的雄心壯誌就是當個“淘金老人”。

有人說,費這麼大勁兒寫這些東西乾什麼?老夫坦誠地告訴大家,寫這些東西的目的,首先是讓自己學習,讓自己不要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對我國悠久的曆史仍不瞭解;其次是以李世民那句話為宗旨: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至於說到對號入座,老夫有個獨特的觀點:學曆史的人,都應對號入座。要有對號入座的勇氣,要有對號入座的方法,要有對號入座的效果。想一想,這件事若讓我辦,我該怎麼辦好;想一想,這句話若讓我說,我該怎麼說。連對號入座的膽量都冇有的人,老夫勸你們不要學曆史,最好去看童話。

為什麼寫這麼長的一個開場白?因為漢朝發展到最後階段,實在冇什麼可寫的了。像王莽篡權這些內容,老夫都有意跳過去了。接下來老夫向大家介紹有位名叫班彪的智者論天下大勢,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古人分析形勢的方法。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專門記載了公元29年,有位名叫隗囂的人問班彪:“從前周朝滅亡,戰國時期群雄爭戰,過了幾代後天下統一。您認為合縱連橫的事在今天還會重演嗎?會不會由一人承受天命,再度興起呢?”

班彪說:“周朝的興亡與漢朝完全不同。過去周朝把爵位分為五等,諸侯們各自為政。周朝衰落之後,其枝葉強大,所以到了後期有條件出現合縱連橫的事。這是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漢朝的情況就不同了,它繼承的是秦朝的政治製度,改設郡縣,君主有**獨裁的威嚴,臣下冇了百年不變的權力。到了漢成帝時期,皇帝將威嚴讓給外戚。漢哀帝與漢平帝在位時間很短,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有三次都找不出來了,所以王莽篡權。許多曆史事實都告訴人們,國家的危機來自最上層,冇有傷害到百姓。所以王莽篡權之後,天下人無不伸長脖子歎息。在十多年時間裡,內擾外亂,遠近動亂一起爆發。各路人馬風起雲湧,全都假借劉氏宗室的名號,大家不謀而合。當今擁有州郡的英雄,都冇有六國那種世代積累下的資本,老百姓謳歌、吟詠、思念、仰慕的是漢朝,漢朝肯定還會複興,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隗囂說:“先生您說的周朝、漢朝形勢不同,我是讚同的,但您說百姓已習慣劉氏政權,就得出漢朝還會複興的結論,是否太簡單了?”

班彪為隗囂撰寫了《王命論》,勸說道:“從前堯把王位禪讓給舜時說過,天命的運轉就在你身上了。後來舜也把這句話告訴禹。劉邦繼承了堯的大業,堯是火德,而漢朝把其承襲下來,所以劉邦擁有赤帝之子的符命,因此被鬼神所保佑,天下人都歸順他。我從未見過朝代的運轉冇有根源,功勞恩德不被世人銘記而能突然升到天子之位的事情!貧賤富貴由命運安排,吉凶由自己掌握。劉邦當皇帝除了神授,還有他個人的原因,他忠厚英明,仁愛忠恕,知人善任。例如,劉邦正在吃飯的時候,能吐出口中的飯,聽取張良提出的策略;正在洗腳的時候,能夠拔出腳,為酈食其的話而作揖;能在軍隊的行列中選擇韓信,在逃亡奔命後任用陳平。各路英雄獻計獻策,劉邦都采納,這就是他的雄才大略,因此成就了帝王大業。”

用今天的眼光看,班彪談論天下大勢時,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如他認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是上天授予的。不過,很多觀點都是很辯證的:

第一,要根據當時的國情分析問題。國情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第二,國家的危機來自最上層,隻要不傷害到百姓,問題就好解決,一旦傷害到百姓,麻煩就大了;

第三,朝代的更替都有根源,從來冇有什麼功德的人,很難升到天子之位;

第四,貧賤富貴由命運安排,隻有吉凶可以由自己掌握;

第五,有雄才大略的人,都是那些善於聽取各種高見的人,都是禮賢下士的人,都是知人善任的人。

學習時,應把主要精力用在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我們要學習古代哲人分析問題的方法。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