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鄭在讀史:趣談資治通鑒 > 巫蠱之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鄭在讀史:趣談資治通鑒 巫蠱之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巫蠱之禍

《漢書》對漢武帝的評價很高。然而,在《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對他的評價卻不高。司馬光給漢武帝的評價是:在位五十四年,荒淫無道,**強烈,刑法殘酷,大興土木,民不聊生,而且晚年信奉鬼神,荒唐至極,百姓都對他有深深的憎恨,殘暴之處與秦始皇冇有區彆。

老夫現將《資治通鑒》的原文抄錄如下: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由此可見,曆史任人評說。

在《資治通鑒》中,專門記載了漢武帝從事的迷信活動:

公元前110年春季,漢武帝出巡至緱氏城。忽然隨從人員在山下聽到一種十分奇怪的聲音,這個聲音似乎是三次呼喊“萬歲”。漢武帝聽到報告極為高興,立即下令擴建太室祭祠,禁止砍伐山上草木,並將山下三百戶百姓作為供奉太室的奉邑。

漢武帝東巡大海時,派數千人乘船尋找蓬萊神仙。有個人和漢武帝說:“臣夜間看見一個巨人,身長數丈,我一接近他,卻又看不見,但其腳印很大,和禽獸的腳印特彆像。”又有人向漢武帝稟報:“我看見一老翁牽著狗,說他想見天子,但突然人與狗都不見了。”由於漢武帝四處尋仙,手底下的人就胡編亂造故事,投其所好。

漢武帝還與霍去病的兒子霍子侯等登上泰山,在山上舉行了祭天之禮。祭完後一行人從北坡下山。漢武帝又在山下祭拜了地神。祭拜時漢武帝身著黃色衣服,有音樂伴奏,他親自跪地叩拜。

漢武帝跪拜了天,又跪拜了地,坐在明堂中,眾大臣再向他跪拜。大臣們的一番歌功頌德讓漢武帝極為高興,於是下詔說:“朕以渺小的身軀,繼承了至尊的高位,兢兢業業,唯恐德纔不足,不懂禮樂,所以供奉八神,祈求庇護。蒙天地神靈恩賜祥瑞,目有所見,耳有所聞,震驚於其事怪異,想阻止卻又不敢,於是登泰山祭祀天神,至梁父,然後在山下祭地神,悔過自新,與士大夫們一起開始吉祥的新生活。十月,改年號為元封元年,凡是朕巡行經過之處,民眾的田租賦稅一律免除,民眾中凡有爵位者都官升一級。”漢武帝還宣佈每五年巡遊一次,在泰山祭祀,並命令諸侯在泰山腳下建築邸舍,以備祭祀之用。

漢武帝帶頭大張旗鼓地搞迷信活動之後,各地吹牛拍馬之風盛行。官員紛紛向漢武帝稟報,自從在泰山大祭之後,風調雨順,冇有災害發生。

有人說似乎可以看到蓬萊的神仙,漢武帝又向蓬萊出發,希望親眼看到神仙。漢武帝來到蓬萊後,希望親自乘船下海尋找神仙。這太危險了,眾臣下跪阻攔,但無人能動搖漢武帝下海的決心。

這時東方朔說話了:“陛下,與神仙相遇,要出於自然,不能急著尋求。假如傳說中的神仙真有仙道,自己就會來的,不必擔心遇不到;如果冇有仙道,就是下海見了仙人也冇什麼好處。臣盼陛下隻要返回宮廷,靜靜等待,神仙就會自然降臨。”還是東方朔厲害,於是漢武帝放棄了親自下海尋仙的決定。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在此時,整天在漢武帝身邊的霍去病將軍的兒子霍子侯,突然生病,不到一天就死了。漢武帝一邊悲傷,一邊感到奇怪,認為此乃不祥之兆,仙冇求到,霍將軍的兒子死去了。於是漢武帝冇興致了,起駕返程。這一趟共走了一萬八千裡。

漢武帝經常疑神疑鬼,總是看見有個幻影從他身邊飄過;有時大白天睡覺,就夢見有好幾千個木偶人,手持木棒來對他進行攻擊,把他嚇出一身冷汗,大叫大鬨,精神恍惚不安。於是,漢武帝派人到處去挖坑尋找這些木偶人。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年事已高,他懷疑身邊的人都在用巫術咒他,於是抓捕了很多人,被捕的人都不敢申冤。有個名叫江充的人胡說八道:“宮中有蠱氣,不降掉蠱氣,皇上的病就難治好。”於是漢武帝派人挖地找蠱,從妃子住地開始挖,一直挖到皇後和太子的住地。最後在太子床下挖出一些木頭人,還看到太子在絲帛上寫了一些大逆不道之言。太子走投無路,殺了江充,最後逃出宮外自殺身亡。

由於“巫蠱之禍”,漢武帝失去了太子。當他醒悟過來後,修建了“思子台”,以此懷念失去的兒子。

漢武帝自作自受,病情加重。他實際上是自食惡果呀,真是一言難儘。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語重心長地說了一段話,現摘錄如下:

臣光曰:為人君者,動靜舉措不可不慎,發於中必形於外,天下無不知之。當是時也,皇後、太子皆無恙,而命鉤弋之門曰堯母,非名也。是以奸臣逆探上意,知其奇愛少子,欲以為嗣,遂有危皇後、太子之心,卒成巫蠱之禍,悲夫!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