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喜舍心豁達 > 僧鞋的故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喜舍心豁達 僧鞋的故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僧鞋的故事

看破的人生,隨緣自在。。

該得的,不刻意去找也自然主動登門拜訪;不該得的,千留萬留也留不住。僧鞋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羅漢鞋,亦名草鞋,鞋子的周圍有一個一個的洞,那是一種朝山的鞋子,僧人雲遊天涯海角,朝山千山萬水需要走路,鞋子周圍有洞能夠透氣。這種羅漢鞋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早期的羅漢鞋是由草類編織起來的,世間上一切進化不息,本是名副其實的草鞋,漸漸地用麻織成,用布製作,現在已經進步為用皮製作了!

另外,還有一種黃僧鞋,它是由兩片合起來,中間有一條杠,象征“看破”。出家人穿著僧鞋,低頭一看,看到鞋子的兩半,提醒修道人要看破。人生要學習看破,太完整、太完美的事物,不會長久;世事無常,冇有永遠不散的宴席,冇有永遠的聚會,必須懂得看破。世間一切無常事物,哪一件不該看破呢?

借錢給人,被人盜了,看不破怎麼辦?難道要還以顏色,還是自殺呢?隻有學會“看破”。有時和朋友合作做事,對方討了便宜,自己吃了虧,如果與對方計較,拳腳交加,告上法庭,不是自苦苦人,隻有學會“看破”。能看破,人生纔不蝕本。

看破的人生,隨緣自在。該得的,不刻意去找也自然主動登門拜訪;不該得的,千留萬留也留不住。所以該來的讓它來,該去的讓它去,來來去去,去去來來,自然平常。想過逍遙灑脫的人生,必須學習僧鞋的“看破”。出家好不好|出家好不好

凡事不能因一時的情緒、一時的衝動而輕率決定。幾年前,很多年輕的人在參加完中台山寺舉辦的夏令營後,甚至在冇有告知父母的情況下便快速出家一事,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議論紛紜,各有各說。

依佛教的製度、戒律,我個人比較不讚成隨便出家。出家,是何等神聖的事情!不能因一時的情緒、一時的衝動而輕率決定。想發心出家很好,但最好能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覈,讓自己在寺廟裡住上兩年、三年,或者經過二三年的佛學的研究,尋察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想,是否能和佛教僧團的生活配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也。”出家很好,但是出家是一種奉獻,是一種服務社會,自省能忘記小我,去成全大我嗎?

尤其,出家應該要跟父母家人協商,讓父母同意,要皆大歡喜。不管成年、未成年,父母總是養育我們,無論做什麼,最好獲得他們的同意。佛教製度在有人出家的時候,也會問一句,“父母有允許你出家嗎?”他要回答“允許”,我們纔可以為他剃度。假如父母冇有允許,最好多一番協調。

中台山的事件,等於過去男女青年,為了婚姻不自由表示:“我不要聽父母之命,不要聽媒妁之言!”或者:“這是我自己的幸福,我要自由戀愛……”為了爭取婚姻自由,多少人殉情,多少人離家出走。因此,這個社會慢慢就有了一些思想觀念上的革新。

出家,當然是信仰自由,現在的青年人為了爭取信仰自由,也做出自己斷然的決定。不過,出家也不是一朝三日的事,也等同終身大事,所以最好還是獲得父母的同意,經過一段時間審慎考量。

在佛光山,有的人來了,有的人走了,來來去去,不強求。佛教的戒律裡,也允許可以幾次出家,這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無論父母也好,或是年輕子女也好,對於出家一事,彼此都要深思。人可以有多少錢|人可以有多少錢

一個人應該擁有多少錢?必須衡量自己的年齡、身份,要有所規劃,並具備正確的認識。有一年,佛光山召開世界傑出婦女會議。會議中,有一位婦女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一生應該擁有多少錢?出家人有錢好,還是冇錢好呢?”我的看法是,一個出家人在三十歲以前,儲蓄應該不超過三萬到五萬元,因為冇有錢,纔會安心學道,即使遭遇挫折、困頓,因為冇有錢,冇有其他出路,隻能忍耐,更加用功於修道上。一旦有了錢,便無法安忍於道上,稍遇逆境,就想何必在這裡受苦,我可以買一個房子,自己修道去。

錢使人墮落,修道人更不可不防!

但是一個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女人,應該懂得理財、儲蓄。有了儲蓄,便不會以金錢去衡量愛情,不會因為男方有錢、有房子、車子而托付終身。假使愛情、婚姻建立在金錢上,往後的婚姻生活就令人擔憂了。一個女人到了六七十歲,就要和出家人一樣,錢愈少愈好,因為錢太多反而容易引起兒孫的貪念,為了爭奪遺產,兄弟鬩牆,家破人散,釀成人間悲劇,就得不償失了。

我的母親九十多歲的時候,徒眾為了表示對她的尊敬和孝心,不是送她金戒指,就是金手鐲。一個老太太身上有這些飾品,恐將引起他人的惡念,安危讓人掛念。我認為,適當的敬愛很重要,不當不智的孝敬,非但不是愛她,反而陷她於危境。

一個人應該擁有多少錢?必須衡量自己的年齡、身份,什麼時候應該擁有多少錢,要有所規劃,並具備正確的認知。最主要的還是安全及適度地擁有,纔是理想。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