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 企業版 4.易忽視的一些舉止禮儀小節
-
4易忽視的一些舉止禮儀小節
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因為它於細紙比像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若不加以注意,易招人反感。以直覺上看,形象是一個人的外部特征在彆人跟中的“成像”,若從本質上看,卻是你的氣質,知識、修養等內在因素的一種表露,這種表露往往通過微小的甚至不重要的小事表現出來,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會向外界傳送著你的形象資訊。
我國古代對人體的姿態和舉止就有“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的美的要求。正確而優雅的舉止,可以使人顯得有風度、有修養。給人以美好的印象;反之,則顯得不雅,甚至失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人:他們或是儀表堂堂,或是漂亮異常,然而一舉手、一投足,便可現出其粗俗。這種人雖金玉其外,卻是敗絮其中,隻能招致彆人的厭惡。所以,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要給對方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的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談吐、優雅的舉止等內在涵養的表現,則更為人們所喜愛。這就要求我們應當從舉手、投足等日常行為方麵有意識地鍛鍊自己,養成良好的站、坐行姿態,做到舉止端莊、優雅得體、風度翩翩。
舉止禮儀的基本要求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中,一些最基本的動作應具備的禮儀規範。
所謂站有站相,主要是指站姿要正直。人的正常站姿,也就是人在自然直立時的姿勢。其基本要求是:頭正、頸直,兩眼向前平視,嘴、下齶微收;雙肩要平,微向後張,挺胸收腹,上體自然挺拔;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自然微屈,中指壓褲縫;兩腿挺直,滕蓋相碰,腳跟併攏,腳尖張開;身體重心穿過脊柱,落在兩腳正中。從整體看,形成一種優美挺拔、精神飽滿的體態。這種體態的要訣是:下長上壓,下肢、軀乾肌肉群繃緊向上伸挺,兩肩平而放鬆下沉。前後相夾,指臂後夾緊向前發力,腹部收縮向後發力。左右向中。自己感覺身體兩側肌肉群從頭至腳向中間發力。這種站立姿勢除少數人員作為工作體態外,主要是用來作為體態訓練,它是其他各種形式站立的基礎。
不注意基礎訓練或訓練中不得要領,會使人產生習慣性畸形。常見的畸形有含胸、脊柱後彎、凸胸腆肚、探頸、視線高而鵝步、縮肩駝背,造成縮頸聳肩、胸部發育不良,臀部肌肉下垂、膝蓋突出。站立重心偏移,易產生塌腰、背肩、拱臂、0形腿等。
平時站立時,兩腿可以分開不超過一腳長的距離,如果又得太開是不雅觀的。站立時間較長時,可以以一腿支撐身體的重心,另一腿稍稍彎曲,但上體仍需保持挺直。
在站立時,切忌無精打采地東倒西歪、聳肩勾背,或者懶洋洋地倚靠在牆上、桌邊或其他可倚靠的東西上。這樣會破壞自己的形象。站立談話時,兩手可隨談話內容適當做些手勢,但在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小動作,如擺弄打火機、香菸盒,玩弄衣帶、髮辮,咬手指甲等。這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以缺乏自信和經驗的感覺,而且也有失儀表的莊重。所謂坐有坐相,是指坐姿要端正。人的正常坐姿,在其身後冇有任何依靠時,上身應挺直稍向前傾,肩平正,兩臂貼身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自己腿上,兩腿間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自然著地。背後有依靠時,在正式社交場合,也不能隨意地把頭向後仰靠,顯出很懶散的樣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坐如鐘”。
為了保證坐姿的正確優美,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落座以後,兩腿不要分得太開,這樣坐的女性尤為不雅。二是當兩腿交疊而坐時,懸空的腳尖應向下,切忌腳尖向上,並上下抖動。三是與人交淡時,勿將上身向前傾或以手支撐著下巴。四是落座後應該安靜,不可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給人一種不安分的感覺。五是坐下後雙手可相交擱在大腿上,或輕搭在沙發扶手上,但手心應向下。六是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後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踏在茶幾上,這都是非常失禮的。七是端坐時間過長,會使人感覺疲勞,這時可變換為側座。八是在社交和會議場合,入座要輕柔和緩,坐姿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亂響,造成緊張氣氛,小心不要帶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尷尬被動。總之,坐的姿勢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駝背一樣,彎胸曲背。座位如兩邊有扶手時,不要把兩手都放在兩邊的扶手上,給人以老氣橫秋的感覺而應輕鬆自然、落落大方,方顯得彬彬有禮。
除了站相和坐相以外,行走的姿勢也是每個人的最基本的行為動作,它的姿勢也是行為禮儀中所必不可少的內容,亦須加以注意。每個人行走比站立的時候要多,而且行走一般又是公共場所進行的,所以,要非常重視行走姿勢的輕鬆優美。人的正常行走姿勢,應當是身體挺立,兩眼直視前方,兩腿有節奏地向前邁步,並大致走在一條等寬的直線上。行走時要求步履輕捷,兩臂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走路時步態美不美,是由步幅和步位決定的。如果步幅和步位不合標準,那麼全身擺動的姿態就失去了協調的節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步韻。
所謂步幅,是指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步幅的一般標準是一腳踩出落地後,腳跟離未踩出腳腳尖的距離恰好等於自己的腳長。這個標準與身高成正比例關係。即身材高者則腳長,步幅也就自然大些;身材矮者則腳短步幅也就自然小些。所謂腳長,是指穿了鞋子後的長度,而非赤腳。但步幅的大小與穿什麼樣的服裝與鞋子也有關。例如,女同誌穿旗袍,腳穿高跟鞋,那麼步幅肯定比穿長褲和平底鞋小得多。
所謂步位,是指行走時腳落地的位置。走路時最好的步位是兩隻腳所踩的是一條直線,而不是兩條平行線。特彆是女性走路時,如果兩腳分彆踩著左右兩條線走路,是有失雅觀的。步韻也很重要。走路時,膝蓋和腳腕都要富於彈性,兩臂應自然、輕鬆地擺動,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韻律中,顯得自然優美,否則就會失去節奏感,顯得非常不協調,看起來會很不舒服。
總之,走路的正確姿勢應當是:輕而穩,胸要挺,頭抬起,兩服平視,步度和步位合乎標準。走路過程中要特彆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走路時,應自然地擺動雙臂,幅度不可太大,隻能作小幅度的擺動,切忌做左右式的擺動。二是走路時,應保持身體的挺直,切總左右晃動或搖頭晃肩。三是走路時,膝蓋和腳踝都應輕鬆自如,以免得渾身僵硬,同時,切忌走內八字或外八字。四是走路時,不要低頭或後仰,更不要扭動臀部,這些姿勢都不美。五是多人一起行走時,不要排成橫隊,勾肩搭背,邊走邊大說大笑,這都是不合禮儀的表現。有急事需要走過前麵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超過,並轉身向被超者致意或道歉。六是步幅與吸吸應配合成有規律的節奏,穿禮服、裙子或旗袍時,步幅要輕盈舒暢,不可邁大步行走,若穿長褲步幅可稍大一些,這樣才顯得活潑生動。七是行走時,身體重心可以稍向前,它有利於挺胸收腹,此時的感覺是身體重心在前腳上。理想的行走孰跡是腳正對前方所形成的直線,腳跟要落在這條線上。若腳的方向朝裡,會形成羅圈腳;腳尖過於外撤,會造成x形腳。這些都是不正確、不規範、不雅觀的舉止。
上麵所說的是從個人自身的角度出發對行走時需注意的問題的概括。而一個人在行走時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進行,或是有幾個人同行,或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正因如此,我們就必須進一步瞭解和遵循行走時的各種禮儀細節。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冇有注意到的小事,忽視的小節。
(1)守交通規則。步行要人行道,不要在自行道或機動車道上。穿過馬路要走人行道,不能隨意亂穿馬路。
(2)行人之間要相互禮讓。少應主動給長者讓路,健康人應給老弱病殘者讓路,一般行人遇到負重的人或孕婦、兒童等行走困難的人,要讓他們先行。在“狹路相逢”時,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能以強淩弱,搶道行走。
(3)走路遇到熟人,應主動打招呼和進行同候,不能視而不見。但如在路上碰到久彆的朋友,想多交談一會兒,應靠邊站立,不要站在馬路當中或人擠的地方,以免妨礙交通,自己也不安全。
(4)走到人群特彆擁擠的地方,要有秩序依次通過。撞了彆人或踩了彆人的腳,要主動向人道歉。如果是彆人踩了自己的腳或碰掉了自己所帶的東西,則應表現出良好的修養和充分的自製力。千萬不要發火,切忌斥責對方或口出怨言,而應該和氣地說:“請您慢一點兒,不要太著急。”
(5)走路時目光要自然前視,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男性遇到麵容姣好、穿著時髦的女性時,不宜久久注視或掉回頭去追視,那樣顯得缺少教養。
(6)不要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這既不衛生,也不雅觀。如果確實因為饑渴需要吃點東西,可以在路邊找個適當的地方,等吃完以後再趕路。
(7)走路不要抽菸。一麵走路一麵抽菸是個很不好的習慣。更不應該一邊騎自行車一邊抽菸,這不僅損害自己的形象,還容易導致交通事故,這是每個人都應當特彆注意的。
無論男士、女士,保持自然得體的儀態,高雅大方的舉止,協調和諧的服飾,一定能令人耳目一新。穩健的姿態攜帶著成功的資訊,也給成功帶來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