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 企業版 3.在談判桌外也得下點兒“小工夫”
-
3在談判桌外也得下點兒“小工夫”
一般來說,談判都是高手之間的較量,很多情況下彼此實力相差不遠,這時候,倘若有一方能在談判桌之外的細節之處多動腦筋,結果就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在《獨立宣言》簽字幾年後還在說:“在不舒適的環境下人們可能會違背本意,言不由衷。
也許我們會以為《獨立宣言》的簽字會場一定是環境優美的場所。可是,組織者卻出人意料地把會場選在了一間馬廄的隔壁,正值暑氣炎炎的7月,當日又特彆悶熱,令人煩躁不安。
更可厭的是,馬廄裡飛來的蒼蠅,在談判會場橫行無忌,滿堂飛舞,有時停在談判代表的頭和臉上,有時叮在談判代表的背上,甚至無所顧忌地停落在代表拿筆的手背上。
在這種情況下,簽字就意味著一種擺脫。誰願整天與嗡叫的蒼蠅糾纏在一起呢
《獨立宣言》的簽字之快,環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選擇馬廄隔壁作為談判簽字地點,就是要逼迫雙方求大同存小異,儘快成交。
惡劣的環境,有時候,反而可以是談判的有利因素。
從上麵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約翰·亞當斯總統製定談判計劃時是何等縝密,可謂煞費心機,同時也給談判者一個激勵的啟示:談判的地點對談判成敗或成果的優劣,至關重要。
這樣的手段其實並不是什麼特殊手段,更不是什麼陰謀詭計,隻不過是一些高明的談判。其高明之處在於“彆有用心”卻不違背原則。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裡飛速發展,迅速跨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一方麵是其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援所致。另一方麵也是和日本企業家傑出的經營能力分不開的。他們往往能通過一些富有本民族特色卻又“彆有用心”的服務使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客商一步步走進他們的圈套,直到最後纔會醒悟,但有利的時機早已錯過。
一次,一位喜歡分析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美國商人,因生意的需要前往日本談判。
飛機在東京機場著陸時,他受到兩位日方職員彬彬有禮的迎接,並替他辦理好了所有的手續。
簡單的寒暄之後,熱情的日本人問道:“先生,您是否會說日本語”
“哦,不會,不過我帶來一本日文字典希望能儘快學會。”美國人回答道。
“您是不是非得準時乘機回國到時我們安排您去機場。”日本人又問。
對此不加絲毫戒備的美國人對日本商人的體貼周到非常感動,趕忙掏出回程機票,同時反覆說明他到時必須離開日本回國。
於是,聰明的日本人知道美國人隻能在日本停留14天,隻要讓這14天時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就占主動地位了。首先,日本人安排異國來客作長達一個星期的遊覽,從皇宮到各地風情都飽覽了一遍,甚至根據美國人的癖好,還特地帶他參加了一個用英語講解“禪機”的短期培訓班,聲稱這樣可以使美國商人更好地瞭解日本的宗教風俗。
每天晚上,日本人都會讓美國人半跪在冷硬的地板上,接受日本式殷勤好客的晚宴招待,往往一跪就是四個半小時,令美國人厭煩透頂叫苦不迭,卻又不得不連連稱謝。但是,隻要他一提出進行日子就一直這樣過去了。此次的商務洽談,日本人就會搪塞說:“時間還多,不忙,不忙。”
第12天,談判終於在一種膠粘狀態下開始了,然而下午安排的卻是高雅的高爾夫球運動。
第13天,談判又一次開始,但為了出席盛大的歡送晚會,談有又隻能提前結束。晚上,美國人已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有氣不打笑臉人,麵對日本人的客氣和笑臉,美國人隻得強裝笑臉,聽從日本人周密細緻的安排,把晚上的時間花在娛樂上。
第14天早上,談判在一片送彆的氛圍中再開始,本應在長時間內妥善完成的談判壓縮在半日內進行,其倉促是可想而知的。正當談判處在緊要關頭的時候,轎車鳴響了喇叭,前往機場的時間到了。主客隻好急捲起協議草案,一同鑽進趕往機場的轎車,在途中再次商談合作的具體事宜。就在汽車抵達機場,美國客人就要步入機場通道的時候,雙方在協議書上簽了字。雙方握手道彆,美國人終於完成自己此行所負的責任。
然而不久之後,當美國商人在履行協議時才發現處處不對勁,己方處處吃虧,這才醒悟過來:原來日本人對此早有準備。美國人這次虧吃得不小,可又無法說出,正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談判中結果永遠是最重要的,過程隻是為結果服務,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精心安排過程可以在談判中占儘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