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_心得 4.知足的習慣——知足才能幸福
-
4.知足的習慣——知足才能幸福
知足常樂,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隻有懷著一顆知足的心,你就懂得了生活。
《大學》曰:“止於至善。”就是說人應該懂得如何努力而達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該處於什麼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樂,知前樂後,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鬆自我。這樣纔不至於好高騖遠,迷失方向,碌碌無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弄得心力交瘁。
對於一個人來說,能力與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環境又決定你該如此的時候,而你卻好高騖遠,非要達到你所不能達到的預期目標。在這個時候,你隻會給自己尋來無儘的煩惱,而冇有快樂可言了。因此,在這個時候如果你懂得知足常樂,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一步登天”的癡想,那麼你心中的重負就會消失。同時你也會感到身體輕盈,心靈輕鬆,快樂自然就會光臨你的心坎,你會變得臉上盪漾著笑容的漣漪,你會看到人生的一切是如此的純淨與美好。
曾經有一位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塊貧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入甚微。一位天使可憐農夫境遇,就對農夫說,隻要你不停地跑一圈,那麼在你跑過的地方就全歸你所有。
農夫聽完之後,便興奮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而一想到家裡的妻子兒女們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活,又拚命地再往前跑……有人告訴他,你到了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會被累死的。農夫根本聽不進去,他隻想得到更多的土地,很多的金錢,很多的享受。但是,他終因跑路太多,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冇了,土地冇了,一切全都冇了,強烈的**使他失去了一切。
通常情況下**是人前進的動力,人活著當然要努力奮鬥往前走,但是也一定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往回跑”。要不然,**發展至貪婪成性,就會使人在消極的**中沉淪,從而迷失方向,走向絕處。
“往回跑”不是撈一把就走,而是一種智慧的境界。善良的人性,真正的品格,決定一個人的道德高低與價值取向。
對於多數人來說,能夠做到懷一顆平常而善良的心,淡泊名利,對他人寬容,對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寒不改綠葉,暖不爭花紅,富不行無義,貧不起貪心,這何嘗不是一種練達的“往回跑”呢?
老子曾經說過:“有所為纔能有所不為。”換句話說,能知足纔可知不足。諸如,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會滿足於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飯,但我們也深深地知道,人類對於糧食的需求遠遠不止這些,隻要條件允許,我們就會要酒要肉,吃完了還想跳個舞,向更高層次邁進。
知足與不知足是一個量化的過程。我們不可能把知足一直停留在某一個水平線上,也不可能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個需要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生活經曆,知足與不知足總會相互轉化。窮苦的青年人還是不要知足的好:唯有這樣,生活纔會改觀;一夜暴富的大款們,對於知識的追求多一些也許可以提升生活質量。
知足使人感到平靜、安詳、達觀、超脫;不知足使人騷動、搏擊、進取、奮鬥;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為其難,勢必勞而無功,若知可行而不行,這就是墮落和懈怠。這兩者之間實際是一個“度”的問題。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
有一位年輕人,他不到二十多歲就已經事業有成,有了自己的豪華住房和車子;除穩定工作外還有自己的另一番事業,女朋友不但漂亮而且對他真心實意,關愛有加;父母身體健康,老有所樂。
這是好多人欣羨、嚮往的生活,也是很多人工作了大半輩子得不到的奮鬥目標,他卻早早擁有了,可這位朋友還總是抱怨車子不如寶馬好,房子不夠接近山水,女朋友不夠完美……
知足,是一種與世無爭而又安於平凡的心境,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把它培養成一種習慣時,你就會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