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_心得 第六章?卓越,不是行為而是習慣
-
卓越,不是行為而是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最穩定的素質。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養成好習慣的結果。好習慣是健康人格的基礎,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徑。用亞裡士多德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1.勤奮的習慣
“天道酬勤”是中國人的一句古訓,告誡人們:隻要人像天那樣“自強不息”,勤勞日作,天會予以獎勵的。這種隻酬勤不酬惰的法則,千古不變。
許多有“野心”成就偉大業績的人,他們本是非常平凡的。然而,正是他們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事實往往會證明:誰比彆人多一些努力,誰就會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富蘭克林能從一個窮困潦倒的小學徒提升到世界一代偉人的位置,靠的就是勤勉的習慣。富蘭克林對於勤勉還有過這樣一段話:
富蘭克林在《窮理查德曆書》中說:“個人的奮發向上和勤勞實乾,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需的;任何一種傑出成就都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惰品行無緣。正是辛勤的雙手和大腦才使得人們富裕起來,在自我教養、在智慧的成長、在商業的興旺等方麵。事實上,任何事業追求中的優秀成就都隻能通過實乾才能取得。同樣完全正確的是,富裕和閒適對一個要達到最高教養的人來說是毫無必要的東西,而且那些出身於社會底層的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從未給這個世界增添任何巨大的、沉重的負擔。安逸閒適的奢侈浮華的生活狀態無法把人訓練成艱苦奮鬥的人,或者是敢於直麵艱難的人;也不會促使人們認識朝氣蓬勃、精力充沛和努力行動在生活中所煥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富蘭克林自小就養成了勤奮的優良個性。早在孩提時代,他就勤奮讀書,甚至把每一點點零花錢都用在了買書上。富蘭克林從《天路曆程》中得到了樂趣,因此,他一開始收集的就是單獨出版的小冊子。後來,他又賣了這些單行本,而買了伯頓的有關曆史方麵的文集。父親的藏書室裡的書主要是有關宗教辯論方麵的,大多數他都閱讀過了。當時有一本《名人傳》,對富蘭克林日後的生活影響很大。他得到這本書後,擠出所有可以玩耍的時間來,反覆地閱讀,不忍釋手。
富蘭克林用自己的行動和巨大的成就實踐了他自己的諾言:“勤勞就是財富。誰能珍惜點滴時間,就像一顆顆種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那兒汲取營養那樣,珍分惜秒,點滴積累,誰就能成就大業,鑄造輝煌。”
總是貪圖享受,就會養成懶惰的習性,因為享受不需要奮鬥拚搏,冇有誰生下來就願意吃苦、願意勤奮努力。因此,我們要戰勝懶惰,養成勤奮的習慣。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去執行:
1
承認自己有愛拖延的習慣,並願意克服它
這是處理一切問題的前提。隻有正視它,才能解決問題。不承認自己懶惰,就不可能改正自身的弱點。
2
是不是因恐懼而不敢動手,這是愛拖延的一大原因
如果是這一原因,克服的方法是強迫自己做,假想這件事非做不可,並冇什麼可恐懼的,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這樣你終會驚訝事情竟然做好了。
3
是不是因為健康不佳而懶惰
其實,懶惰並不是健康問題,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問題。有些人,儘管疾病纏身,還照樣勤奮努力不已。如果身體真的有病,這種時候常愛拖延,要留意你的身體狀況,及時去治療,更不應該拖延。
4
嚴格要求自己,磨鍊你的意誌力
意誌薄弱的人常愛拖延。磨鍊意誌力不妨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每天堅持做一種簡單的事情,例如寫日記,隻要天天堅持,慢慢地就會養成勤勞的習慣。
5
在整潔的環境裡工作不易分心,也不易拖延
把自己生活的環境整理好,使人身居其中感覺舒適,就會熱愛自己的生活,產生勤奮的動力。另外,備齊必要的工具也可加快工作進度,也可以避免拖延的藉口。
6
做好計劃
對自己的每天的生活、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製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要求自己嚴格按計劃行事,直到完成為止。
7
嚴防掉進藉口的陷阱
我們常常拖延著去做某些事情,總是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找藉口。例如“時間還很充足”、“現在動手為時尚早”、“現在做已經太遲了”、“準備工作還冇做好”、“這件事太早做完了,又會給我彆的事”等等,不一而足。
8
抱著隻做十分鐘的打算
開始克服懶惰,不可能堅持很長時間,你可以給自己說:“隻乾一會兒,就10分鐘。”10分鐘以後,很可能你興奮起來而不想罷手了。
9
不給自己分心的機會
我們的注意力常常受外界的乾擾,不能夠投入工作,成為我們拖延偷懶的藉口。把雜誌收起來,關掉電視,關上門,拉上窗簾等等。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克服拖延的毛病,投入工作。
10
留在現場
有些事情在開始做時,總會不順利,這就成為拖延偷懶的藉口,我們會說放一放再說,轉身就走,這樣就無法克服懶惰的習慣。強迫自己留在事情的現場不許走。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找到瞭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可能就不再拖延,你就會乾下去。
11
避免做了一半就停下來
這樣很容易使人對事情產生棘手感、厭煩感。應該做到告一段落再停下來,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成就感,促使你對事情感興趣。
12
先動手再說
三思而後行,往往成了拖延的藉口。
有些事情應該當機立斷,說乾就乾,隻要乾起來了,你就不會偷懶,即使遇到問題,你也可以邊乾邊想,最終就會有結果。
13
想想事情做完後將得到的回報
克服懶惰的辦法就是讓結果對他有一定的誘惑力。
我們從小教孩子:
去洗洗碗,乾完了有獎勵。
去洗衣服,洗完了可以看電視。
其實,我們自己要克服懶惰,也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勤勞的報酬,來激勵自己。
偷懶之後,我們就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了,我們就會痛悔虛度一生。隻有戰勝懶惰,我們才能做時間的主人,從容不迫、豐富而多彩地度過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