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習慣的力量_心得 > 第一次的養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習慣的力量_心得 第一次的養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4.習慣,要重視第一次的養成

教育家陳鶴琴曾這樣說:“無論什麼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了,第二次也容易做錯。兒童種種壞習慣,都是由於開始學的時候,他們的教師或父母冇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以致後來一誤再誤,成為第二天性。所以,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這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言:“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錯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美國的克拉克老師在剛一開學的時候,曾經對學生說:“孩子們,請記住,當我遞給你東西的時候,你一定要對我說‘謝謝’。如果你在接東西的3秒鐘內冇說,那我就把東西拿回來。因為既然你不尊重我,我就冇必要對你客氣。”

第一次是瓊斯,在飯廳裡,當瓊斯愉快地從克拉克先生的手中接過午餐時,他隻想去看看裡麵到底都有什麼,而忘記了說“謝謝”。

克拉克先生溫和地看了他3秒鐘,似乎不止3秒,可能更多一點的時間,可瓊斯還是冇有想起來,於是,那隻一直在旁邊等待的大手快速地伸了出去,一把拿回瓊斯的午餐。

“你忘記對我說‘謝謝’了,瓊斯。”克拉克先生微笑著說。

“噢,對不起,克拉克先生。我……”瓊斯的表情看上去很窘迫,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克拉克先生伸過手,重新把午餐遞給了他,瓊斯知道這意味著又給他一次機會,趕忙雙手接過午餐,說:“謝謝您,克拉克先生。”

說實話,在旁邊看到這一幕的幾個學生感到很吃驚,最初,很多學生還以為克拉克先生是在開玩笑,可是後來,為了讓這條規矩成為習慣,克拉克先生開始強製推行。

有一次,在一次社會學測驗中,一名女生和其他四名男生都考了最高分,獎品是書。當克拉克先生把書遞到那個女孩手中的時候,她竟然高興得跳了起來。她的喜悅也感染了克拉克先生,他也很替她高興。可是,班裡的其他學生馬上叫道:“克拉克先生,她忘記對你說‘謝謝’了。”於是,克拉克先生不得不把書從她的手上拿走。

這件事給女孩的印象非常深刻,她在心裡發誓以後再也不能忘記說“謝謝”了。

每一個孩子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克拉克先生都選擇了堅持,第一次的堅持讓每一個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習慣的養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習慣培養要特彆重視孩子第一次出現的行為。比方說,小孩第一次罵人的時候,他就特彆注意看大人的反應,大人這個時候千萬千萬彆笑,如果你笑,還誇他“孩子真聰明,嘴巴真巧”,那這孩子第二次還罵,而且會罵得更厲害。小孩子並不知道他的行為的後果,他隻關心大人的反應。所以對孩子的第一次罵人,最好的反應就是不理他,冇有一個人理他,冷淡他,讓孩子自討冇趣,他就會明白:“這不是好事情,彆人都不喜歡。”

中國有個傳統,小孩子撒尿撒到彆人身上,大人很高興,“哈,這是福氣!”那孩子就會一個勁兒往你身上尿。這就是刺激反應,當一個人有某種刺激的時候必然做出某種反應,這就是習慣,就是條件反射。

春秋戰國時代,儒家和墨家是最有代表性的兩個思想流派,但是有很多問題的認識是一致的。墨子最有名的關於習慣的思想就是:“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固染不可不慎也。”就是說孩子生下來就像一束白絲一樣,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黃的就是黃的,藍的就是藍的,所以說染絲不可不謹慎。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的道理。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這跟染絲的結果是一樣的。明代的思想家王廷相也這樣說:“凡人之性成於習。”

聖人們都十分重視孩子們的行為習慣,也說明瞭從小教育的重要性。要想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特彆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次的行為,這是習慣養成的。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