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又穿越了 第51章 神秘洞穴
-
鄧光環顧周圍重複的景色,還有頭頂那茂密的樹冠,他心底有些發慌,“我們現在在哪,能找到回去的路嗎。”
“能,回小區的方向就在前麵。”
秦子文指向前方。
頭頂上,角雕正在引路。
它能飛到森林上空,從高空俯瞰,確定小區方位。
這纔是角雕最大的用途,在森林裡,充當“gps衛星”導航,永遠不用擔心迷路。
聽到能找到回去的路,鄧光暗暗鬆了口氣。
就怕在這森林裡迷路了。
“等下。”秦子文拉住往前走的鄧光,
前方密林裡,伴隨藤蔓灌木掃動,一個高大、沉重的陰影壓過來。
一頭接近兩米高,加上那粗壯的三叉角,高度更是接近兩米半的野獸走出。
深褐色鬃毛從頸部披散,靈動黝黑的眼睛望著三人。
注視片刻後,選擇無視,慢悠悠的散步離開。
“好大的鹿。”
體長接近三米,粗糙的毛皮下是強健的肌肉,不敢想象被它踢一腳會有多酸爽。
隨著它走出,從它身後,又陸陸續續走出五隻鹿,兩大三小。
小的鹿似乎有些怕人,看見人後加快速度,迅速藏入前方的灌叢裡。
秦子文心底發熱,這裡的資源太豐富了。
除了剛纔那六隻鹿,接下來一個多小時都冇有再近距離接觸到其它野生動物。
大部分動物都在察覺到他們的動靜後,就遠遠的躲開了。
鄧光閒問道:“對了,秦兄弟,那灰番薯你是準備帶回去直接吃嗎?”
秦子文搖頭:“不是,我弄了些箱子裝滿土,把它們切成塊丟進去種了。”
鄧光一愣,“它們發芽了嗎?”
秦子文如實道:“冇有啊。”
鄧光駐慢慢點頭,若有所思,他小聲說道:“你是不是冇種過番薯。”
“冇種過。”
鄧光瞭然,指導道:“種紅薯要先育苗,回去後你可以把埋土裡的番薯挖出來,洗乾淨後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抹在切塊表麵,可以防止腐爛,增加成活率。
種植番薯的溫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二十幾度最好,然後不能埋得太深,大概五厘米左右的土壤就行,而且土壤要保持濕潤,快的話兩三天,慢的話一週左右就能發芽了。”
秦子文請教:“鄧哥,你種過番薯?”
鄧光笑著說道:“小時候家裡種過,我算是農村人。對了,你切的時候最好要每一個切好的小塊都有一個芽眼,新長出來芽就是從芽眼裡發出來的。”
說著鄧光讓秦子文從包裡拿出一個灰番薯,教秦子文怎麼辨彆芽眼。
芽眼並不難認,很快秦子文就掌握了技巧。
“多謝鄧哥。”
“不用這麼客氣。”
兩人閒聊時,走在前麵的秦子武聽見前麵傳來汩汩的流水聲,他快步上前,“這裡有小溪。”
溪水不寬,還不到一丈。
溪中水草豐茂,亂石叢生。
右前方是一處山坡,溪水就是從頭頂上方流出。
“茭白?”鄧光認出溪流裡的一種植物。
順著鄧光視線望去,秦子文見到是一種葉片寬大呈“劍形”的植物,這種植物足有一米高。
鄧光上前,觀察一圈周圍確定冇蛇後用隨身的小刀割開葉鞘基部,取出一節莖部,然後像剝玉米一樣剝開外麵的幾層皮,露出裡麵的肉質莖。
辨認清楚後,鄧光一喜,果然是他想象中的東西。
“秦兄弟,這東西是可以吃的!你吃過嗎。”
秦子文走過來,搖了搖頭。
他不認識。
鄧光說道:“這玩意炒肉好吃,能吃的,以前溪邊和河邊挺多野生的,後來就見得少了。”
(茭白、茭筍、高筍)
三人在溪邊采摘了好一會兒,裝了近半揹包的茭白。
起身握拳錘了錘後腰,秦子文長舒一口氣。
除了茭白之外,還順手抓了十幾隻大螃蟹丟進桶裡。
小溪裡螃蟹很多,或許是從冇被人抓過,溪水裡資源很豐富,還有一些手指長的黑色小魚,但速度很快,很難捉。
秦子文看向頭頂,“這裡再往上走就是上山了,我們應該是在山腳下。”
這裡是一處下山的山坡,溪水就從上方流出來。
不過具體位置他也不能確定,但這條小溪可以特彆標註一下,溪裡的資源還挺豐富的,而且很多動物都會在溪水邊飲水,於是他將地籠佈置在這裡,將一個螃蟹碾碎,把滿是腥味的碎末丟進籠子裡。
然後將手機放在角雕胸口的小包內,讓它飛上天觀察周圍,最好是能有一個明顯的標誌物,這樣就能推斷出現在的具體位置了。
等到角雕下來,秦子文取出手機。
通過對視頻裡小區位置以及身後支流小河的對照,最終大致鎖定了現在所處的位置。
距離小區大概還有兩三裡的直線距離,靠近山腳,位於小區東北方向。
翻看視頻時,一處畫麵吸引了他的注意。
秦子文趕忙按下暫停,拉進度條反覆確認。
居然就在他們位置的上方,就有一處洞穴。
秦子文手指輕輕摩擦機殼,沉吟不定。
目前已知的兩處祭壇都是在山洞裡被髮現的,那麼現在他又看見了一處新的洞穴,這裡麵會有祭壇嗎。
耳邊彷彿有一隻小惡魔在低語、誘惑。
“這裡有一處山洞。”秦子文看向兩人。
秦子武毫不猶豫的說道:“去!”
鄧光猶豫了一下,也還是點點頭,“去看看吧。”
沿著溪流上遊攀爬,大約半小時後,一處山洞浮現在三人眼簾。
山洞不高,也就兩米多高,寬倒是接近三米,洞內黑漆漆,光線晦暗。
溪水正是從洞裡發源而出。
洞穴入口是一片亂石,越往內,水就越深。
秦子文觀察四周,他注意到洞穴邊緣的不少植物都有被踩踏的痕跡。
“小心點。”
秦子武發現旁邊的樹上有好幾條劃痕,“這裡有被劃過的痕跡。”
鄧光更是從草叢裡找到了一個菸頭,“這裡有人來過。”
秦子文警惕,有人來過嗎。
他看向眼前的山洞,既然有人來過,那這處山洞應該被其他人探索過。
從包裡拿出手電筒,開到四檔。
強烈的光柱瞬間將漆黑的洞穴照得透徹通明。
這洞穴是一處“葫蘆口”,入口狹窄,內部寬敞,裡麵更是積攢出了一片水潭,水潭後上方是幽深的隧道。
頭頂上方,幾隻籃球大的蝙蝠朝著隧道深處飛去。
水潭裡,水花濺躍,有東西在光柱照來的瞬間遊向更深處躲藏。
而在水潭旁的石台上,一個足有一米高,兩米直徑的方形石壇矗立在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