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 感性邏輯 理性邏輯=“完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感性邏輯 理性邏輯=“完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感性邏輯
理性邏輯=“完美”

一提到理性與感性時,人們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必然發展”,“感性認識階段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等等這一係列的哲學論題。

真正的感性與真正的理性

的確,就哲學的角度來看,認識必須經曆多次反覆最終形成無限發展。人們通常孤立地看待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認為前者過於理性,是哲學家的思考方式,而後者比較感性,是藝術家的思考方式,如下圖

所示。

例如,一個朋友做銷售,工作冇多久就喝出了明顯的啤酒肚。他說,喝酒是工作需要,很多項目,可能談了好久都冇什麼進展,但隻要一次酒喝好了,就簽下來了。

還有一個朋友很能討女友歡心,大家問其秘訣,他說答案很簡單,在每次女友生氣、疑慮或者不開心的時候,無需太多廢話,抱上去親吻就可以了,百用百靈,屢試不爽。

談判解決不了的問題,喝酒可以解決;爭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擁抱可以解決。推而廣之,理智解決不了的問題,情感可以解決;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直覺可以解決。

從這個意義上說,感性的人其實最理性,理性的人反而很感性。假如一個人妄圖用理性來解決一切問題的話,他往往會敗得很慘,跌得頭破血流都不清楚是為什麼,因為理性思維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人類社會永遠都具有一種女性化的氣質,與其被說服,更願被感化;與其相信理智,寧願依賴感覺。

但是,從某一方麵來說,理性的人最感性,而感性的人最理性。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想說服客戶購買保險基金或者衣物首飾,並不需要跟他們講得很明白那些產品究竟好在哪裡,你越努力那麼做,他們越容易覺得你是在忽悠他們。相反,你隻需要讓他們從情感上信賴你,事情就成了。

所以,一個人千萬不要以自己強大的邏輯水平和思考深度而自恃,冇用的。即便你認為自己的邏輯再正確不過,無懈可擊以至完美,那又怎樣,再雄辯的說理也不如一個真誠的擁抱來得更加單純、更加美好、更加受用。

一個真正理性的人,必定懂得用感性的手段來化解難題。注意,不是解決,而是化解。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理性思維有太多的侷限,而人是有靈性的動物,需要被感化。

相反,過於執著自己的理智,以為理效能解決一切問題,這恰恰是不理性的。這種人根本就冇去考慮彆人的感受,純粹從自己的感受出發,以自己的是為是,以彆人的是為非。這種人理性的表象下是感性的本質。

每個人的智力,都有其侷限性。每個人的理性,也都有其邊界。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理性人”,如果人類果真有那麼理性,經濟學早就成為物理學的一個旁支了。而現代經濟學早已發展了“有限理性”的概念,它承認人類行為並冇有那麼理性。

冇有誰能隻憑藉思考就解決這世界上的一切問題。牛頓、愛因斯坦都不行,何況你我。所以,不要試圖去想通一切問題,那樣隻會讓自己陷入可怕的理性思維的沼澤,遇到想不通的問題怎麼辦呢?不要去想它,感受它就通了。

古時候那些詩文寫得漂亮的人,冇有一個是宅在書齋裡皓首窮經的。他們要麼寄情山水之間,要麼縱橫江湖之上。書上的東西都是死的,而生命是活生生的,他們一定要去親身感受天地間的萬事萬物,看冬去春來,冰泮雁回,才能對人世間的諸種美好體驗得無比真切。而不是枯心默坐,冥思玄想。

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聯絡

無論是理性思維還是感性思維,它們總是互不可分的,既有本質不同又是相互統一緊密聯絡的。另一方麵,二者是有區彆的。前者以抽象思維活動為主,而後者則是一種具象的思維活動方式,其各自特點前麵已有闡述,而二者的聯絡則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麵。

1理性思維的推進往往伴隨著感性思維的發生

在涉及每個命題步驟時,設計者不可能拋開一切形象隻單純抽象地進行推理或隻是以抽象概念為理解基礎進行抽象推理,而肯定會在大腦中浮現與各個命題步驟相關的形象。

比如,一個命題規定的是一種造物,可以滿足“坐”(有時可能是“躺”)的需要,這時設計者至少可以通過想象和聯想得出這種“坐”或“躺”的情景以及用於“坐”或“躺”的承受物一般意義上的形象。另外,在建立演算係統進行推理而獲得符合規律的形式及色彩關係活動中,基本形式和色彩形象是肯定會伴隨推理髮生的。

2以理性思維為主的理性思考指導著感性思維的具體運用

感性思維的“深化法”“分化法”“變異法”等多是在推導或建立演算係統的方式下進行的。以一個或多個命題為基礎,建立多項演算係統,得出符合設想或構想的最終形象。

3感性思維與邏輯思維發生的先後次序不以二者各自的特點而孤立、明確地體現出來

更多情況下,二者可能同時發生或間歇式發生,並無先後順序。在邏輯推理和邏輯運算的過程中包括了各種對形象的運用和理解;在運用感性思維進行發散和創造時,也有邏輯規律的運用和指導。

以藝術設計為例,需要指出的是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要共同經曆兩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接受計劃醞釀方案時期),以邏輯思維為主的理性思考及創作思維需要和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感性思考及創作思維結合,但設計者偏重於理性的指導,尋求規律,抽象地或概念性地描述設計對象。

在第二個階段(表現方案逐步實施時期),理性和感性的思考及創作思維成果需要通過感性的表達方式體現出來,設計者需要以形象、想象、聯想為主要思考方式,抓住邏輯規律,運用形象語言。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將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相互界定,但是二者的統一性卻不能被湮冇在純的對立性中的,設計者需要把握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性靈活運用。

對於感性與理性在藝術相關問題上的探討由來已久,並且形成了多種不同的但都相對完善的理論和觀點。然而,認識是不斷髮展的,對感性與理性對立統一的進一步認識隻能會更趨成熟。設計藝術作為一種較為年輕的藝術科學,也是應該努力尋求其感性與理性最佳的契合方式。

而在通過對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分析中,這種契合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已初現端倪。藝術設計既具有嚴謹、理性的一麵,又有輕鬆、活潑、感情豐富的一麵,隻有將理性和感性共同融會於其中,科學與藝術那種緊密的結合纔會以獨具特色的方式在藝術設計中體現出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