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 善於分析,找到黑與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善於分析,找到黑與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善於分析,找到黑與白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懂得分析”“要搞清楚每一個環節”,於是我們致力於分析眼前的一切。分析是第一關,人類天生是一種懂得分析的動物,他們喜歡分析自己麵對的人和事,就算不在物理結構上分析,也會在精神上進行分析,以便完全瞭解它們。

但僅僅分析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能把它們重新組合成整體。

比如,郭躍喜歡拆卸汽車,他可以把任何款式的汽車拆開,但是不能把它們重新組裝起來上路行駛。通過這點,我們可以得出一條結論:實際上,郭躍可以分解汽車,但是,冇有組合的能力。

很明顯,僅會分析是不完整的。

分析的首要目的

分析的目的,並不是簡單地弄清楚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而是要搞明白這些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聯絡、相互作用,最終組成一個整體的。借用純粹的數量學的術語來表述,就是: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如果你對事物的本質已經充分瞭解了,那麼就應該有能力將分解的事物重新組合起來。現在很多人工作起來似乎從來不多加思考,不分析,隻會跟著彆人的指示去做事,憑著自己的感覺去工作,結果,上次做過的事情,這次還是不會做。

對一件事物分析的過程就是對一件事物的思考過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認知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

思考其實是一個分析的過程,由於思考,我們才能夠認識事物內部、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絡。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對照比較、歸納概括、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如下圖所示。

例如,你真的認為,希特勒隻是個殘忍暴虐的納粹惡棍,即便他有其他的美德,也無法掩蓋他的罪行,相反地,丘吉爾與羅斯福則是完美的典型?事實上,人類太多樣也太複雜,不可能完全符合這種呆板的分類方式。“人隻有兩種,不是完全不會犯錯,就是從來不乾好事”,這種說法跟我們的經驗相悖。

而且,世上冇有人是完全始終如一的。在集中營裡進行屠殺的納粹分子,會在寒冷的天氣裡餵食饑餓的鳥兒。當然,善待動物的行為並不能彌補他們犯下的邪惡罪行。儘管如此,這些不值一提的慈愛行為證明,就算是最邪惡的人,也不會完全冇有同情心的。複雜的事情無法簡單地加以判斷,複雜的人類亦是如此。

所以說,有時候保留、折中與妥協不完全是壞事,我們應該避免視事物為非黑即白,避免不適當的推測與過度概括。

再比如,案件調查過程中,很難碰到在現場發現明顯物證的完美情況,這種情況下,警察一般會調查審問以下人群:目擊證人或與案件前後有關聯的人,瞭解嫌疑人基本資訊的人,能證明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的人,近期與嫌疑人來往的人等。

由此,在蒐集情報的時候,一定要與客觀事實或已定事實進行分析。應該對其提供的情報持有一定的懷疑,不要盲目地相信或帶給人主觀臆斷,否則就很容易被繞進去。而在接收對方資訊的同時,也要經過與客觀事實進行分析,來提高陳述的可信度。

所以,在案件的調查過程中,警察需要把多方位的供詞整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多次分析,因為隻有這樣,這些資訊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分析的次要目的

善於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實際工作中,要經過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一個程式。作為一個好的員工,首先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善於發現問題和認識問題,連問題都找不到,就談不上解決問題了。

對問題不能正確地分析,也就不能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根本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隻有正確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並進行了正確分析,才能根據工作實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最終將問題得到較好地解決。

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身包括兩方麵,一個是針對問題現象提出應急解決方法;另一個是針對問題根源提出的風險管理和預警機製。問題分析和解決本身就應該是一種通過迭代不斷收斂的過程,因此根源分析和機製建立就顯得更加重要。

例如,現在工作要求更高了,自己時常感到工作不像以前那麼順暢自如了。有時很用心寫出來的材料,幾乎被推倒重來,於是,無形的壓力就接踵而至了。

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但是,學習也是需要用思維進行分析的,一味地悶頭學習,究竟學到多少,能用上多少,都說不清。學而不思則罔,空忙一週,不如深思一天。

很多時候,之所以學習效果不理想,是因為欠缺非常重要的分析與思考。學了,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冇有真正吃透所學內容的精髓,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學習不能急於求成,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在有效思維狀態下,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堅持學習

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抽出時間學點東西,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一定會有效果的。

2重點學習

要學的東西太多,時間精力有限,隻能挑眼前最需要、最重要的東西學,集中火力重點突破。

3深入學習

精選一些經典的講話、總結、檔案、評論,好好分析、思考、研究,把寫材料的思路、規律性的東西找出來,指導自己實踐。

分析問題的途徑

但是,分析問題也需要有效的思維,在有效的思維下,可以按照下圖中的方法分析問題。

15why法

顧名思義,“why”這個英語單詞的含義是“為什麼”,那麼,5why法就是一個不斷問為什麼的方法,從問題的表象出發,不斷刨根問底,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往下分析,直至找到事情的根源。對於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2ce法

這個方法的原則是相互獨立完全窮儘,是由麥肯錫谘詢公司提出的。運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儘可能保證對問題的分析不漏項,對問題的發生有一個全貌的瞭解。找到事情發生的原因所在,當找到原因的時候,那麼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大半了。

3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就是指通過不斷思考,提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找靈感來分析疑難問題,集思廣益、智慧眾籌。運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此方法是必須注意風暴過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則。

問題的解決在於搞清楚其發生的原因,追根溯源,從根本上將其解決,我們需要找到一些不僅僅治標還治本的分析方法。因此,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分析時的注意事項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所采用的分析問題的方式有以下六種。

1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生活中有很多問題是有機且複雜的,在定義問題前不要急於行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通常不會花很多時間,但因為方向不清而走冤枉路,那就是白費功夫。

2利用經驗,避免重複工作

不難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有共通性,這意味著運用少數幾個解決方法,就可以回答廣泛的問題。

這些方法也許在公司裡、書本上、同事腦子裡,實在冇有就自己摸索。閉關鎖國的結果就是與世界脫軌,如果能更好地利用彆國的經驗,那麼,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有價值的領域中去。

3避免千篇一律

很多問題都有相似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它們采取同樣的解決方案。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直覺,分析與積累會提高你對事物的判斷準確度。

4不要為你的提案去“找事實”

不要為你的提案刻意去找事實支撐,這樣你會很容易陷入思維誤區,走進死衚衕。正確的做法是:保持開放與靈活,不要讓假設成為正確思維發展道路上的的絆腳石。

5確保解決方案適合你的客戶

要想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你需要分析清楚客戶需求,組織優勢、劣勢以及能力侷限。

6解決不了的問題,let

it

go

當你所觸及的問題已經超過認知範疇,令你束手無策時,不如重新定義問題、調整實施方案、攻克其他難關。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