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求易思維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求易思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求易思維

求易思維是一個很直接的思維過程,有時候這種思維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化簡了原有的思維模式。

求易思維的故事很常見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是一個公理,又名線段公理。比如把紙上的兩個點重合,把紙摺疊起來,那兩個點就重合了,距離無限近。

在這裡,筆者再講一個關於愛迪生的故事。

發明家愛迪生曾經有個名叫阿普頓的助手,他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數學係,又在德國深造了一年,自以為天資聰明、頭腦靈活,甚至覺得自己比愛迪生還強很多,處處好賣弄自己有學問。

有一次,愛迪生把一隻梨形的玻璃燈泡交給了阿普頓,請他算算容積是多少。阿普頓拿著那個玻璃燈泡,輕蔑地一笑,心想:“想用這個難住我,也太小看我了!”

阿普頓拿出尺子上上下下量了又量,還依照燈泡的式樣畫了一張草圖,列出一道道算式。數字、符號寫了一大堆,阿普頓算得非常認真,臉上都滲出了細細的汗珠。

過了一個多鐘頭,愛迪生問阿普頓算好了冇有。

阿普頓邊擦汗邊說:“辦法有了,已經算了一半多了。”

愛迪生走過來一看,在阿普頓麵前放著許多草稿紙,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等式。愛迪生看了微笑著說:“何必這麼複雜呢?還是換個彆的方法算吧。”

阿普頓仍然固執地說:“不用換,我這個方法是最好最簡便的。”

又過了一個多鐘頭,阿普頓還低著頭列算式。愛迪生有些不耐煩了,他拿起玻璃燈泡,倒滿了水,然後交給阿普頓說:“去,把燈泡裡的水倒在量筒裡量量,這就是我們需要的答案。”

阿普頓這才恍然大悟,愛迪生的辦法非常簡單而精確。

求易思維打破原有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是根據經驗來推斷或者受製於常規思維的一種思維方法,而求易思維能夠幫助你打破思維定勢,將問題變難為易,以簡馭繁。

《孫子兵法》之所以影響深遠,被譽為“百代談兵之祖”,是因其舍事而言理的敘述形式,也是因其揭示戰爭規律的科學思維方式。

“求易”思維是孫子觀察分析、指導戰爭、總結戰爭規律而形成的一種辯證思維方式,是科學思維方式的一種,而孫子的戰爭難易觀是建立在戰爭成本分析之上的,這也決定了其“求易”思維在內容上要求趨易避難、先易後難,本質上則追求“易勝”,把低成本、高效益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

遇事不畏艱難,儘力去求簡求易,這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先不要著急去尋找答案,最好先觀察問題,剪去枝蔓,使複雜問題簡單化,即能夠將日常紛繁龐雜的現象和事物抽象化、簡單化,概括成幾句話或者幾個字,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本領。

需要特彆注意的是,要區分好“求易思維”與“求異思維”,求易思維不是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就是發散思維。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