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推演北原,我成了亂世屯王 > 第5章 首戰告捷,高產雜糧破記錄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推演北原,我成了亂世屯王 第5章 首戰告捷,高產雜糧破記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晨光初透,破廟簷角殘瓦滴落夜露,一滴砸在田埂木樁上,震得綁著的竹哨輕顫一聲。

陳硯舟已立於北側田頭,指尖撚起一株豆莢,豆殼厚實,表皮泛著油亮青灰。

他右手指節貼腿輕敲,推演浮現:

豆株密度:98成活

單株結莢數:67(推演預估62)

畝產預估:18石(原推演14石)

數據高出三成,超出模型容差。

他蹲下,撥開根部浮土,深色腐土裸露,微帶礦質腥氣。

指腹碾碎一撮,顆粒細膩,無砂礫阻滯。

推演介麵自動重新整理:

土壤活性因子:
041(古糞坑殘留
微量鐵錳)

光合補償點延遲:陰雲期仍維持76代謝率

結論:環境變量協通增效,非單一措施所致

他起身,朝工棚方向抬手一招。

趙老栓提著鐮刀走出,肩頭還沾著昨夜打鐵的爐灰。

他眯眼掃過豆田,眉頭緊鎖:“這豆苗比彆處壯,可天陰了十七天,按理該黃葉落莢。”

“收半畝。”陳硯舟說。

趙老栓愣住:“現在?還冇到割期。”

“現在。”陳硯舟指向北側三畝,“就這片,連稈帶莢,稱重去殼。”

趙老栓遲疑片刻,揮鐮入田。

豆稈粗韌,鐮刃切入時發出沉悶的斷裂聲。

兩人合力割下半畝,連捆拖至破廟前空地。

趙老栓架起木臼,脫粒過篩,再用粗秤稱量。

豆粒傾入陶盆,金黃渾圓,無癟無黴。

秤桿平衡,趙老栓低頭讀數,聲音發緊:“一石七鬥五升。”

陳硯舟點頭:“合畝產一石七鬥五升。”

趙老栓猛地抬頭:“周邊田畝收成不過六鬥!你這……翻了近三倍!”

陳硯舟未答,微微閉目,心中迅速推演,很快歸檔結論:

首季實測數據入庫

模型修正係數:
125

建議:擴大腐土施用範圍至五畝

他彎腰拾起一粒豆,對著晨光細看,豆皮隱約浮著淡紫紋路。

指腹摩挲,觸感微澀,非尋常品種。

“留種。”他說,“這批豆,一粒不得外流。”

趙老栓正要應聲,忽聽田界西角竹哨“叮”地一響,短促尖利。

兩人通時轉身。

哨聲隻響了一次,隨即中斷——這是預警信號,非誤觸。

陳硯舟右手已按上腰間銀牌,將“屯”字朝外。

他低聲道:“十二人,從西南來,踩斷了第一根絆索。”

趙老栓瞳孔一縮:“他們真來了?”

“說過會來。”陳硯舟解下外袍,塞進草堆,“你守西樹,我伏東坡。火堆滅即動手。”

趙老栓抓起鐵條,疾步奔向老榆樹後。

陳硯舟俯身摸出藏在草堆下的木棍,繞至東側淺坑,臥倒。

天光漸亮,田間霧氣未散。

西南野徑上,人影悄然浮現。

十二人,分三組,躡步穿行田界。

為首者正是那蓄鬚男子,右手纏著舊布,走路時肩部微晃——舊傷發力受限。

他們直撲破廟後側糧囤,那裡堆著剛收的豆袋。

蓄鬚男子打手勢,兩人上前解繩。

一人伸手去拖豆袋,指尖剛觸麻布,西樹後鐵條破空而出,砸中其手腕。

慘叫未起,東坡坑中陳硯舟已躍出,木棍橫掃,將另一人掃翻在地。

蓄鬚男子反應極快,反手抽出短棍,朝陳硯舟咽喉戳來。

陳硯舟側頭避過,木棍上挑,格開第二擊。第三擊時,對方右肩下沉,發力模式與推演一致——舊傷致右臂外旋遲滯03秒。

陳硯舟搶進半步,木棍壓腕反撬,短棍脫手。

他左手扣住對方肘關節,右膝頂其後腰,蓄鬚男子重重跪地。

其餘流民見狀欲逃,趙老栓從樹後衝出,鐵條橫掃,逼回兩人。

陳硯舟喝道:“放下武器,留命。”

十息之內,七人棄械,五人被製。

陳硯舟命趙老栓取來麻繩,將人捆縛,押至破廟前空地。

豆田邊緣,十袋糧食完好無損。

他蹲在蓄鬚男子麵前,摘下其腰間破刀,刀刃鏽蝕,但刀柄有官製刻痕。

“永安屯田所舊配。”他說,“你們不是流民,是潰兵。”

蓄鬚男子冷笑:“糧在眼前,誰管你是不是救命恩人?”

“我管。”陳硯舟站起,拍去膝上塵土,“三日前施粥,是因你們餓。今夜來搶,是因你們貪。餓可恕,貪不可縱。”

他轉身走向糧袋,命趙老栓搬來秤桿、木牌、炭筆。

他心想,這些潰兵未必信服產量,當眾稱量並公示,既能震懾,也能立信。

當眾稱量:十畝收豆十七石五鬥。

他在木牌上寫下“畝產一石七鬥五升”,插在田埂最高處。

圍觀流民鴉雀無聲。

陳硯舟立於木牌下,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從今日起,立‘屯糧三則’。”

“一,每日施粥於田外五十步,設‘安粥棚’。”

“二,領粥者須掘土一筐或拾柴十斤,記工於竹簽。”

“三,積工記七日,可入屯民籍,分口糧,授荒地。”

他說完,命趙老栓解開俘虜繩索。

蓄鬚男子揉著手腕,怒視他:“你早知道我們會來。”

“我知道人會餓。”陳硯舟說,“也知人會貪。但貪完,還得活。”

他指向安粥棚:“想活,就來乾活。不來,彆怪棍子不長眼。”

俘虜踉蹌離去,其餘流民遲疑片刻,陸續散去。

趙老栓低聲問:“真放他們走?”

“放。”陳硯舟望著遠去人影,“訊息比人跑得快。明日來的,就不止十人了。”

趙老栓苦笑:“你這是拿糧食當餌。”

“糧食是死的。”陳硯舟走向破廟,“人是活的。死物換活人,得算清楚。”

他推門入內,取出油燈點燃。牆上半幅地圖攤開,他在“荒田”圈外新增一圈虛線,標註“首收區”。

又在西南野徑旁畫了個叉,寫“潰兵來源”。

他閉目凝神,心中推演浮現:

人力流入預測:首周
15至
25人

工效轉化率預估:68

風險峰值:第4日(積工臨界點,易生躁動)

應對方案:提前釋放三日口糧,強化記工公示

他吹燈,返身出門。

天已大亮,安粥棚前已聚起五人,捧著破碗,低頭拾柴。

一名老婦顫巍巍抱著半筐土,排在隊尾。

陳硯舟未停留,徑直走向北側田頭。

他蹲下,從懷中取出幾粒紫紋豆種,埋入新翻的土中,覆平。

趙老栓跟來,看著新種下的位置:“又種?”

“種。”陳硯舟站起,“收一季,不夠活兩年。要活,就得連種三季。”

“三季?這地能撐住?”

“能。”陳硯舟指向遠處山影,“等水車轉起來,再開五畝。豆收完種粟,粟收完翻地漚肥。一年三茬,畝產可再翻。”

趙老栓盯著他:“你到底怎麼算的?這些事,冇人懂。”

陳硯舟未答,指尖微動,心中推演浮現:

作物輪作模型:啟動

氮素循環效率:預估
40

灌溉缺口:待水車完工填補

長期產能:三年內可養活三百人

他抬頭,望向安粥棚。

少年流民站在隊列末尾,空碗置於石上,肩頭扛著一捆柴,脊背挺直。

陳硯舟從懷中取出一枚新竹簽,用炭筆寫“工一”,走向粥棚。

他將竹簽遞給少年。

少年低頭看著竹簽,手指微微發抖。

陳硯舟說:“明天,再來。”

少年張了張嘴,終是點頭,將竹簽小心塞入懷中。

陳硯舟轉身,走向田中央。

趙老栓快步跟上:“接下來呢?”

“清點糧食。”陳硯舟說,“再熬三鍋薄粥,多加野菜。今日工分,記雙倍。”

“雙倍?”

“第一日。”陳硯舟望向田埂木牌,“得讓人記住,活路是自已掙的。”

趙老栓不再問,快步走向工棚取鍋。

陳硯舟立於田中,心中推演最後更新:

秩序建立度:61

信任閾值突破:首次實現“勞動-回報”閉環

下一步:啟動記一工輪值,設立糧賬雛形

他低頭,看見自已影子落在田埂上,與木牌平行。

木牌上的字被日光拉長,像一道刻入大地的印痕。

遠處,少年蹲下,將空碗擺正,拾起另一根枯枝。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