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山柔柔 第328章 有意還是無意
-那錦衣衛道:“大人有令,此期間,您不得接觸任何人。”
宋青山不耐煩的揮手:“成吧,成吧。”
也就在這時,一道黑色的身影走了過來,開口便罵。
“混賬東西,整日不思正事,被囚困了,還敢吆五喝六,活膩了嗎?”聲音落下,來人也走近。
自然是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冷冷的看著宋青山:“膽子,真是越來越大了啊宋愛卿!”宋青山見禮之後,便自顧自坐下,自顧自倒酒,卻是看也不看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陰沉著臉:“說吧,收了那寧王,多少銀兩?又準備,何時搞事情啊?”
宋青山仍舊不說話,抬手給弘治皇帝倒了杯酒,提著自己的酒杯,輕輕一碰,大口灌了下去。
君王問話而不答這已是相當的大不敬了。
可宋青山卻不在乎。
非但不敬,還把諸多不滿的情緒,直接寫在了臉上。
弘治皇帝見了沉了口氣,卻是抬手喝了宋青山倒的酒。
沉默片刻後,他才平靜道:“朕,自是信任你的,隻是,此番,你所做之事,太過了,朕,也隻能出此下策。”
宋青山點頭。
理解倒是可以理解。
因為他收了朱宸濠的銀子,無論怎麼看,都有通敵的嫌疑,這可是掉腦袋的大罪。
在此等罪責跟前,無論是你身處何位,如何的位極人臣,都得死。
即便弘治皇帝相信他,滿朝文武那邊也得有個交代。
所以,此事還要嚴行調查。
“好了,你且在這裡休息幾日吧。”
弘治皇帝起身道:“屆時,朕會傳你,於公堂對峙。”
宋青山會意。
這是要他當著百官的麵辯解,自證清白。
當然,在此前,朝廷這邊還是要繼續調查的。
過了一會,太子朱厚照來了。
見了宋青山,二話不說,直接提杯,咣咣咣接連飲了三杯酒。
“宋青山,不得不說,你這小子,確實很厲害!”
朱厚照興奮不已:“來來來,仔細說說,此番,你到底是怎麼打的那寧王。”宋青山便將事情的始末訴說一番。
朱厚照越聽越激動,攻南昌設計誘使朱宸濠撤軍偷襲火燒贛江峽穀決戰。
這大仗,可謂是精彩紛呈,教人拍手叫好。
從頭到尾,那寧王所謂的數萬大軍,竟隻得被宋青山牽著鼻子走。
“乾得漂亮啊!”
朱厚照相當的激動:“若換做本宮,雖也肯定能打贏寧王,可兵馬的損失,是萬萬不會這麼少的,來來來,再乾一個!”
二人,一直喝到了深夜。
此期間,關於宋青山收銀子之事,朱厚照半字未提。
接連兩日,錦衣衛這邊傾儘全力的調查,關於宋青山平叛寧王的諸多事宜,這才顯現在朝堂之間。
文武百官聽聞,皆是震驚不已。
先前,眾人雖是知道宋青山打贏了寧王,可其中的始末,並不清楚。
此一刻,當這諸多計策顯現,便是連弘治皇帝都被鎮住了。
那諸多計謀,一環扣一環,當真是精妙絕倫啊!
“攻南昌,不費一兵一卒,一刀一劍未出,城中反賊卻接連被誅!”
“火燒贛那小子怎麼會知道會起南風?他會測算天象嗎?”
百官皆是驚歎不已。
那一招一計,太精妙了!
可以說,自初始,就將那寧王把控的死死的,最終活擒寧王。
此時,那寧王已在解押京城的路上了。
瞭解了始末之後,接下來,便開始商議宋青山是否通敵了。
這纔是此番的關鍵之處。
於是,朝堂之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大多數人都認為宋青山冇有通敵,因為已經徹底的平叛了寧王。
也有人認為,宋青山收了寧王的銀子,退守南昌三日,怠慢軍機要事,乃為通敵。
政見不同。
總體而言,那宋青山通敵了,但冇完全通。
弘治皇帝見了,自知此事即將了斷,便開口道:“既如此,明日宣那宋青山入朝。”
翌日,宋青山終於恢複了自由。
這也就意味著,朝堂那邊,大抵有了抉擇,認為他冇什麼問題。
簡而言之,他的安全冇問題了。
天色漸亮,他跟著牟斌來到朝堂之上,臉笑嗬嗬的樣子。
弘治皇帝直接開口問:“宋愛卿,朕問你你,可曾通敵啊?”
這是一個引子,引出來,教宋青山自辯。
宋青山不急不緩道:“啟稟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未曾通敵”。
弘治皇帝又問:“那有人彈劾你收了寧王的銀子,可有此事啊?”
此事,已成定論,自是無從辯駁的。
所以宋青山也就冇藏著掖著,乾脆道:“隻不過,臣以為,單以銀子論是否通敵,乃是大錯!”
“那宋青山與臣銀子,若深究起來,乃至資助我等他,纔是真正的資敵啊!”一番話落下,百官寂靜無聲。
好傢夥,雖然感覺怪怪的,可如此想來,竟也有幾分道理。
寧王朱宸濠給宋青山銀子,便等若是資助宋青山大軍,這不是資敵是什麼?隻是,很快,下方有人站出:“謬論!哼,何其的荒謬!”
眾人循著視線看去,是一名較老的大員,戶部右侍郎劉大夏。
劉大夏上前幾步,與宋青山對視:“駙馬都尉,你口口聲聲說寧王資敵,可是,你得了好處之後,可否為那行方便了?”
宋青山臉不紅心不跳:“未曾!”
“滿口胡言!”
劉大夏十分的犀利:“據本官所知,你收了寧王的銀子之後,撤守南昌城,予以寧王三日的休息時間。”
“也正因如此,寧王才得以自吳城逃離。”
“而假若你不撤守南昌,率領大軍再度進攻,當時,便可打敗寧王,後麵,也就不會有峽穀一戰了!”
“所以,你收受銀兩,始誤戰機,耽誤家國大事,乃是死罪。”
言語乾脆,很是霸道。
宋青山略微眯起了眼。
他自問,先前未曾得罪過這劉大夏,而劉大夏一開口便針鋒相對。原因,無外乎賣直取名!
無論你說什麼,上來便是頓駁斥,以彰顯自己的剛正不阿。
事實上,對於劉大夏,他也是有著一定瞭解的,在後世傳言,還有著千古罪人。
因為劉大夏先前在兵部之時,可能燒燬了三寶太監鄭和的諸多海圖。
後世有君王想要再度下西洋,隻因劉大夏燒燬了海圖,導致後來的大明下西洋成了幻想。
這也是劉大夏賣直取名的一麵。
皇帝想下西洋?
那就要造船要勞碌無數百姓將士靡費無數銀兩,勞民傷財啊!什麼?要海圖?
冇有,燒了!
而眼下,這劉大夏的直,賣到了他宋青山的頭上。
宋青山似笑非笑:“劉大人,您可能有所不知!”
“當時的情況,並非是寧某人願意撒守南昌,而是南昌起了匪感。”
“而那個時候,南昌冇有一兵一卒,假若匪患進城,定會生靈塗炭。”
“敢問劉大人,南昌十以萬計百姓的性命重要,還是即可平區區數千人的反賊重要?”
這話,宋青山倒是冇有撒謊。
因為當時除了寧王派出的一些演員之外,南昌確實出現了少股的匪徒。劉大夏聞言,暗暗咬牙。
如此算來,自然是十數萬百姓的性命重要。
他冷哼一聲道:“誰知那匪徒是不是你自導自演的?還有,那寧王送你的八十萬兩銀子,而今,在何處啊?”
八十萬兩?
沃妮馬!
宋青山差點爆粗口,一度覺得對朱宸濠太溫柔了,就應該活剮了那王八蛋!他緩緩沉了口氣道:“劉大人,您的訊息怕是有誤吧?”
“那寧王,隻是送了五十萬兩銀子,而今,已是用了十五萬兩。”
“剩餘的部分,寧某人留在了南昌,作為軍需!”
“此事真假,一查便知。”
身正不怕影子斜啊!
可那劉大夏又是冷哼:“你說五十萬兩,便是五十萬兩?假若多出來那三十萬兩被你私藏起來了呢?”
而後,也不等宋青山迴應,他直接看向弘治皇帝:“陛下,宋青山擅作主張,收受銀兩,貽誤戰機,理應判罪!”
聞言,弘治皇帝點了點頭。
到得此時,此事已無需再議。
再說下去,用宋青山的話來形容,便是耍嘴炮了。
於是他望向百官:“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
接下來,自是眾說紛紜,不過絕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宋青山無罪的。
原因很簡單,宋青山這一仗打的確實漂亮。
所謂的收銀子,也用作軍需了,挑不出太多的毛病。
到得最後,大學士劉健終於開口:“陛下,臣以為宋青山並未通敵,且心繫南昌百姓,理應褒獎!”
旁邊的李東陽謝遷也跟著附和。
通敵一事,即將蓋棺定論。
按理說,既然冇有罪,宋青山應當鬆一口氣,且告退的。
畢竟這可是涉及了通敵大罪,能如此緩和過去,已然不錯了。
可宋青山眼見後側的劉大夏一臉平淡的樣子,心底就忍不住來氣。
這劉大夏,可惡啊!
且不說眼下,日後涉及到開海下西洋,此人定是不可繞過的阻力。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宋青山深深的吸了口氣:“啟稟陛下,臣,有本奏。”
弘治皇帝側目。
這小子,通敵一事還冇有定論,竟還主動啟奏??
他不動聲色道:“宋愛卿有何事啟奏啊?”
宋青山自懷中取出一個冊子,遞給了蕭敬。
弘治皇帝狐疑,緩緩打開冊子,所見之下,眼眸不由得顫了那麼一下。這冊子上麵,是一個個那所謂的阿拉伯數字,經過那刊物風華宣揚之後,他自是認得。
而在數字的後麵,對應的是一項項支出名稱。
其中包括購買豬羊雞鴨魚肉等等的諸多事項,每一項,每一筆,都寫的清清楚楚。
這此番行軍打仗的耗費的銀兩。
“啟稟陛下!”
宋青山朗聲開口:“平叛事急,朝廷,並未調撥銀兩。”
“故,此番平叛所用銀兩皆乃臣傾家蕩產自掏腰包,先行墊付。”
“所以,臣懇請陛下,將臣墊付的銀兩,與臣報銷。”
“此一戰,共耗銀子六十五萬三千七百兩,其中,臣墊付了五十一萬兩,其餘部分,取自寧王所送銀兩。”
這要銀子!
弘治皇帝反應過來。
確實,此番平叛,朝廷卻是冇有調撥銀子,所用的,是宋青山自己的銀子。按理來說,理應報銷。
因為打仗,是朝廷的事情總不能教朝廷命官自己掏銀子吧?冇那個道理。於是他點頭道:“宋愛卿忠君愛國,一片赤誠,朝廷,,不能寒了你的赤子之心,戶部這邊,著手調撥銀兩吧。”
一側,劉大夏目瞪口呆,直接傻了。
劉大夏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