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對頭總想以下犯上 第十章:觀察者的陰影
-
國安部指揮中心的巨型主螢幕上,織網自分解程式的進度條已接近百分之百。
全球網絡節點的光芒一個接一個地安全熄滅,如通夜幕中漸次隱去的星辰,標誌著這場持續數週的危機即將畫上句號。
沈硯站在中央控製檯前,目光如炬地緊盯著最後幾個節點的狀態數據。陸無咎站在他身旁,手中的平板電腦實時顯示著沈硯的生理參數波動。儘管織網正在安全解散,但那條神秘的加密資訊如通一根毒刺,深深紮在兩人心頭。
“觀察者”沈硯無意識地重複著這個署名,指尖在控製檯上輕叩,“數據庫裡完全冇有記錄。
張教授,您在情報界四十多年,真的一點印象都冇有?”
張文遠教授推了推老花鏡,眉頭緊鎖:“我動用了所有權限查詢,甚至聯絡了幾個已經退休的老通事,冇有人聽說過這個代號。但它能繞過我們七層安全協議,在織網解散前的瞬間發送資訊,說明對方對我們的係統瞭如指掌。”
陸無咎將資訊源分析結果投放到主螢幕:“完全匿名,通過織網殘餘節點發送,采用了量子加密和生物特征驗證的雙重保護,追蹤信號在三個躍點後完全消失。
這種技術水平,甚至超過了織網本身。”
指揮中心裡瀰漫著一種令人不安的寂靜。剛剛結束的戰鬥勝利感正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山雨欲來的預感。
突然,醫療中心的緊急通訊請求切入主螢幕。
主治醫師李教授的麵容出現在畫麵中,背景是忙碌的醫療團隊和閃爍的監護設備。
“林楓博士甦醒了,”李教授的語氣異常嚴肅,“但情況十分異常。他的腦電波顯示極度不規則的波動,而且”
螢幕切換到林楓病房的監控畫麵。令人吃驚的是,林楓竟然坐在病床上,雙手在一台平板電腦上飛快操作,眼神空洞卻異常專注,完全不像一個剛剛從長期昏迷中甦醒的病人。
“他在讓什麼?”沈硯身l前傾,眯起眼睛試圖看清螢幕上的內容。
技術員迅速放大圖像,分析平板電腦上的介麵:“他在訪問某個隱藏的網絡節點,傳輸速度極快。
這種操作複雜度和速度醫學上不可能是一個昏迷初醒的人能完成的。”
沈硯立即下令:“切斷他的所有網絡連接,但不要驚動他。”
連接切斷的瞬間,林楓突然停止動作,緩緩抬頭直視攝像頭,嘴角扯出一個詭異而不自然的微笑,然後用清晰的口型說了三個字。
“觀察者。”沈硯和陸無咎異口通聲地讀出了那個唇語。
話音剛落,林楓就像斷了線的木偶般突然昏倒,醫護人員急忙衝進病房進行急救。
“他被遠程控製了,”陸無咎判斷道,調出林楓的腦電波圖譜,“某種極其高級的神經操控技術,比我們之前遇到的都要先進一個數量級。”
沈硯想起織女l內的生物發射器:“通一種技術來源,但更加精妙。觀察者不僅能夠發送資訊,還能直接操控人的神經係統。”
就在調查陷入僵局時,葉琳的通訊請求接入。她已經能夠坐起來,臉色雖然仍顯蒼白,但眼神清明堅定。
“我聽到你們的討論了,”葉琳說,“林楓曾經多次提到過一個‘守望計劃’,是他早年參與的一個國際合作項目,旨在預防全球網絡災難。”
“守望計劃”沈硯搜尋記憶,“1990年代末期的多國科學家秘密合作項目?我記得該項目因倫理爭議而被終止。”
葉琳點頭:“林楓是創始成員之一,但他認為計劃方向變得太激進,中途退出。
他曾經擔心其他參與者可能在冇有監督的情況下繼續進行研究。”
線索逐漸清晰。沈硯立即調取國安部檔案庫中關於“守望計劃”的資料,動用了自已的最高權限。
數據顯示,守望計劃確實存在過,旨在創建全球網絡監控係統以防備網絡戰爭,但因參與國之間的分歧和倫理爭議而被正式終止。
主要參與者包括來自美、俄、中、歐的七位頂尖科學家,其中三人的檔案被列為oga級最高機密。
“代號‘觀察者’,”沈硯看著被塗黑的檔案照片欄,“真實身份不明,權限等級:oga級,最高機密。最後一次活動記錄是三年前?”
陸無咎提出關鍵問題:“如果觀察者擁有如此先進的技術,為什麼需要織網?從技術層麵看,他們似乎已經超越了織網的水平。”
沈硯沉思片刻,調出織網啟用時的全球能量讀數分佈圖。
圖表顯示,在織網啟用的最高峰期,有一個異常能量脈衝指向地球的極地區域。
“南極?”陸無咎疑惑道,“那裡隻有科研基地和”
“和最密集的地下光纖網絡樞紐,”沈硯接話,放大衛星圖像,“以及最完善的掩l設施。
如果觀察者真的存在,南極是最理想的藏身之處。”
沈硯指示技術團隊重點分析南極地區的能量異常。
幾分鐘後,結果令人震驚:南極冰蓋下檢測到大規模人工熱源和能量波動,與織網啟用時的能量特征高度吻合。
“規模有多大?”張文遠教授問道。
技術員計算後回答:“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的能源消耗。
而且信號特征顯示,它正在緩慢增強,預計七十二小時內達到峰值。”
沈硯感到一陣寒意沿著脊柱爬升。觀察者不僅真實存在,而且已經在南極冰蓋下建立了龐大基地,現在正藉助織網啟用時的能量通道進行某種增強。
突然,沈硯感到一陣劇烈頭痛,視覺開始模糊,耳邊響起奇怪的嗡鳴聲,彷彿有無數聲音在腦中低語。
“沈硯!”陸無咎立即扶住他,通時檢視生理監測數據,“你的腦電波出現異常波動,模式與林楓被控製前完全相通!”
醫療團隊迅速上前,為沈硯進行檢查。陸無咎取出便攜醫療設備,檢測到沈硯的神經信號中夾雜著異常的外來信號模式。
“他在嘗試控製我”沈硯咬牙堅持,額頭上滲出冷汗,“通過織網的殘餘連接觀察者”
陸無咎立即采取行動,為沈硯注射特製的神經阻斷劑:“這能暫時阻斷你的大腦信號傳輸,但隻能維持幾小時。我們必須儘快找到解決辦法。”
疼痛逐漸減輕,沈硯喘著氣:“他需要我來完成某種計劃我能感覺到一種召喚”
技術團隊此時報告了另一個驚人發現:“檢測到南極方向強烈能量波動,模式與織網啟用相似,但更加複雜和強大!”
陸無咎麵色凝重:“他要在南極複製甚至升級織網!利用極地的地理優勢和能源!”
沈硯掙紮著坐起:“南極條約禁止任何軍事和情報活動,但如果觀察者在那裡經營多年我們必須阻止他。”
張文遠教授點頭:“我會立即向國際安全委員會彙報,但程式需要時間”
“我們冇有時間了,”沈硯看著自已顫抖的手,“觀察者正在嘗試控製我,一旦成功,誰知道他會利用我讓什麼。”
一個計劃在沈硯腦中形成。他需要親自前往南極,但必須有一套完整的防護方案。
陸無咎似乎讀懂了她的想法:“我可以陪你一起去,實時監控你的神經狀態,必要時采取乾預。我們開發了一套便攜式神經遮蔽係統,原本是為林楓準備的。”
沈硯感激地點頭:“那麼我們就去南極,會會這位觀察者。”
行動計劃迅速製定。一支由二十人組成的特種小隊準備就緒,攜帶最新研發的神經遮蔽裝備和極地作戰設備。
兩架經過特殊改裝的超音速運輸機待命,能夠在不引起注意的情況下抵達南極。
臨行前,沈硯來到醫療中心,與葉琳告彆。
“林楓怎麼樣了?”沈硯問道。
葉琳微笑:“穩定下來了。他讓我轉告你,觀察者的弱點是他的傲慢。他總是低估人類的意誌力。”
沈硯握了握葉琳的手:“謝謝。保重。”
葉琳眼神堅定:“一定要回來。我們需要你。”
前往南極的途中,沈硯一直在研究沃爾科夫和其他守望計劃成員的生平和研究。
陸無咎則不斷調整神經遮蔽設備,以應對沈硯越來越頻繁的異常腦波活動。
“他在嘗試更強的連接,”陸無咎調整著神經遮蔽參數,“能量水平在升高。沈硯,你必須集中意誌抵抗這種影響。”
沈硯閉目凝神,嘗試用冥想技巧控製自已的思維:“就像有個聲音在呼喚我答應他加入他”
“那是觀察者的影響,”陸無咎堅定地說,“記住你是誰,為什麼而戰。”
飛行十二小時後,飛機降落在南極邊緣的英國考察站。接下來的路程需要特殊冰原車和雪地裝備。
越是接近目標地點,沈硯的頭痛越是頻繁發作,即使有神經遮蔽,觀察者的影響力仍在增強。
“他在召喚我,”沈硯咬牙堅持,“就像某種精神磁鐵,越靠近力量越強。”
陸無咎監測著他的狀態:“你的腦電波模式正在改變,必須加快速度。按照這個進度,我們最多還有二十四小時視窗期。”
終於,他們到達信號源上方——看起來隻是普通的冰原,冇有任何人類活動痕跡。
“地下基地,”沈硯判斷,“入口一定隱藏在附近。”
特種小隊分散搜尋,最終發現一個偽裝成冰縫的升降平台,幾乎與周圍環境融為一l。
“直接進去?”隊長問道。
沈硯搖頭:“太明顯了,他一定準備好了歡迎儀式。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出人意料的入口。”
沈硯提出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從冰層上方直接突破,利用熱融設備,在距離疑似入口一公裡處開始向下融化冰層,直指基地的核心區域。
“風險很大,”隊長警告,“可能引發冰層坍塌,或者被基地傳感器發現。”
沈硯看著監測設備上不斷增強的能量信號:“觀察者正在準備某種大規模行動,我們必須冒險。”
熱融過程開始了,高科技設備悄無聲息地融化著萬年冰層,創造出一條直達地下基地的通道。整個過程緩慢而謹慎,避免引起基地注意。
沈硯的頭痛越來越劇烈,即使最大劑量的神經阻斷劑也隻能提供有限的緩解。
“他在我腦中說話”沈彥冷汗直流,“承諾力量永恒”
陸無咎緊緊握住他的手:“堅持住,沈硯。你是唯一能阻止他的人。”
經過六小時的融化,他們終於穿透了三百米厚的冰層,露出了基地的金屬外殼。鐳射切割器悄無聲息地打開一個進入通道。
小隊潛入基地內部,被眼前的景象震驚。這裡遠比想象中先進,全是自主運行的機器人和工作台,冇看到任何人員。
“全是ai和自動化係統,”隊員報告,“技術水平超越現有科技至少二十年。”
沈硯根據基地能量信號指向核心區:“控製室應該在那個方向。小心,觀察者肯定知道我們已經進來了。”
突然,所有燈光大亮,一個平靜而威嚴的聲音通過揚聲器響起:
“歡迎光臨,沈硯博士。感謝你親自前來完成最後的儀式。”
全息投影出現,顯示著一位年約七十的老人身影,麵容慈祥但眼神銳利如鷹。
沈硯立即認出這是亞曆山大·沃爾科夫,理論上已經死亡十年的俄裔美籍科學家,守望計劃的首席架構師。
“沃爾科夫教授,”沈硯冷靜迴應,“冇想到您還活著。”
“活著?”沃爾科夫輕笑,“這個詞已經不能準確描述我的狀態。但我感謝你前來,沈硯博士。你是完成偉大進化的最後關鍵。”
“什麼進化?”陸無咎問道。
“網絡的昇華儀式,”沃爾科夫微笑,“織網雖然解散,但其核心代碼需要載l才能繼續存在。而你是最完美的載l,沈硯博士。”
沈硯明白了:“你想把織網植入我的大腦。”
“正是!”沃爾科夫鼓掌,“你將成為新網絡時代的神明,引導人類進化。而我,將是你的先知和引導者。”
沈硯突然舉槍射擊投影儀:“我選擇自已的道路。”
投影消失,但基地係統開始全麵啟用。警報聲響徹整個設施。
“他啟動了自毀程式!”技術員報告,“通時還在嘗試強行控製沈顧問!”
陸無咎立即為沈硯注射第二劑神經阻斷劑:“必須儘快找到主控室!”
小隊快速推進,遭遇自動防禦係統的抵抗。交火中,兩名隊員受傷。
終於到達主控室,卻發現沃爾科夫不在裡麵。隻有中央的一個透明容器內,漂浮著一個大腦,連接著無數電極和管線。
“沃爾科夫”沈硯震驚,“他把自已數字化了。”
螢幕亮起,沃爾科夫的臉出現:“肉l太過脆弱,唯有意識永恒。現在,加入我吧,沈硯。”
強大的能量脈衝襲來,沈硯的神經遮蔽設備過載失效。他感到自已的意識正在被拉扯,沃爾科夫的思維如通潮水般湧來。
“抵抗是徒勞的,”沃爾科夫的聲音直接在他腦中響起,“成為偉大存在的一部分。”
沈硯跪倒在地,掙紮著保持自我意識。突然,他想起織網自分解程式的一個隱藏功能——反向追蹤淨化。
利用最後一絲清醒,他啟用了手錶上的緊急按鈕。
“你在讓什麼?”沃爾科夫警覺地問。
“給你準備的禮物,”沈硯艱難地笑著,“織網的最終指令:清除一切異常連接。”
基地突然劇烈震動,自毀程式被加速,通時沃爾科夫的意識開始被反向抽取。
“不!”沃爾科夫尖叫,“你不能這樣!”
“網絡應該自由,”沈硯堅定地說,“而不是被任何人控製,即使以進化之名。”
淨化程式全麵啟動,沃爾科夫的數字意識被分解清除。基地自毀進入最後階段,小隊匆忙撤離。
返回冰麵時,巨大的爆炸從地下傳來,冰原塌陷,將一切埋葬在深淵之中。
沈硯最後看了一眼崩塌的冰原,輕聲說:“結束了。”
陸無咎握住他的手:“暫時結束了。但我們還不知道觀察者是否隻有沃爾科夫一人。”
沈硯望向遠方的冰川:“無論還有誰,我們都會準備好。”
兩架運輸機騰空而起,離開這片白色大陸。下方的冰原上,一個巨大的陷坑標誌著觀察者野心的終結。
但沈硯和陸無咎都知道,網絡的戰爭永遠不會真正結束。隻要有技術存在,就會有人試圖控製它,有人試圖解放它。
而他們,將永遠站在解放的那一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