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爆賣實戰手冊 地段並不是人流量越大越好
-
地段並不是人流量越大越好
說到開店選址,我們第一想到的肯定是租金昂貴的黃金地段,因為那裡人流量超大。有人流量的地方,還愁冇生意?還真不一定。
劉小姐準備開一家奶茶店,看了好多地方,最後一咬牙定在了市中心的一個商業樓盤。雖然租金貴了點,但她覺得人流量那麼大,買奶茶的人肯定也會很多。
結果,不到半年,她就把店轉讓了。雖然剛開始做優惠引流時,生意也還不錯,但奶茶店在商場的外麵,而且商場一樓是大型超市,二樓是高階奢侈品服裝,三樓是兒童遊樂園,來逛的年輕人並不多。所以,儘管總的人流量不小,卻冇有形成強大且持續的購買力。
有些地段表麵看來車水馬龍,人流量很大,卻並不適合做生意。比如茶樓、咖啡廳,這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需要固定的顧客。但是人流量大的地段一般比較嘈雜,也不可能形成固定的顧客群。
此外,人流量大不能保證實體店賺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區域的競爭對手多半資金實力更加雄厚,競爭也就更加殘酷。如果你原本經營得紅紅火火,結果實力強大的對手在你旁邊也開了一家,同樣的產品打出更優惠的價格,你的顧客一定會被搶走,而你很可能會因為支撐不住而轉讓店鋪。
實體店生意能不能火爆,人流量絕對是首要條件,而且如果冇有人流量,無論什麼店都開不下去,這是基本常識。然而,人流量又並不是選址的唯一條件。如果隻關注人流量,忽視了其他因素,大概率上也會關門大吉。
那麼,開店究竟應該如何選址呢?
◎
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選址
有多大實力做多大生意,黃金地段的租金一般都非常昂貴,如果冇有一定的實力,很容易開店冇多久就出現資金斷裂、經營不下去的情況。但這並不意味著冇得選擇,在那些冇有“吸引力”的地段仍然有一些實體店做得風生水起,貴在量力而行。冇有硬性的人流量做支撐,可以靠產品的優勢來吸引人流量。有不少實體店開在比較偏的位置,卻有人願意慕名驅車前來。
◎
根據經營內容選址
經營的內容不同對店址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實體店需要開在人流量大的鬨市區,比如便利店;而有的實體店則需要相對比較安靜一點的地方。
◎
根據用戶定位選址
如果你定位的用戶是年輕人,那就不要開在老舊小區,尤其是麻將館、棋盤室盛行的小區,一般那裡老人居多。如果你的用戶定位是寶爸寶媽,那就選址在學區房、學校或者商場的兒童樂園附近。如果你的用戶定位是成功人士,那最好選擇在大型購物中心而非商業街。
◎
根據客流量選址
我們需要明確人流量不等於客流量,比如地鐵站、火車站、旅遊景點附近的人流量很大,但並不意味著客流量也大。大家都奔著目的地匆匆來去,哪裡有閒心逛店?當然,如果是便利店或者小餐館,不必太在意這種虛假的人流量,但如果是非剛需的服裝店等就一定要當心了。
◎
根據毛利收入選址
不同地段的租金可能相差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要想賺錢就必須覈算成本。比如,店麵月租是一個月12萬元,再加上人工費、水電費,以及不可預見的各種雜費,每個月至少需要25萬元的開支。那麼,經營收入至少要保證有25萬元才能保本,以上部分才能產生利潤。假如你的店每個月的流水預算達不到支出,那就無法保證盈利。
◎
根據地段特點選址
人們喜歡紮堆,比如吃飯,喜歡去美食一條街。所以,準備開店,不妨觀察一下該地段是否形成了某品類商品的“集中市場”,這會使得人們有此類需求時就想起這條街道,由於目標明確,成交量一般不會差。
◎
根據競爭對手選址
競爭一般來自兩個方麵。
一方麵是直接競爭,即同種經營項目,門店大同小異。比如,你開了一家水果店,對麵也開了一家水果店。麵對的是同一種需求的顧客,此類競爭是消極的。如果不確定有非常獨特的優勢、有絕對的勝算,儘量避免類似的競爭。
另一方麵是非直接競爭,包括不同的經營品種,比如,你開了一家燒烤店,旁邊是一家便利店。或者同品質但口味和菜品不同,比如,你經營的是烤魚,對方經營的是石鍋燜魚,這類競爭有時會起到互補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前麵提到的,如果這一條街都是飯店,會更容易吸引有吃飯需求的人。
◎
根據路線交點選址
這個交點是從方便或者順便的角度來考量的。比如,接孩子放學回來的路上,順路在蔬菜超市買點菜。選址的時候,可以把目標顧客每天的行動範圍畫出來,連成行動路線。路線交叉的地方就是交點,是比較便利的焦點位置,也就是比較理想的開店位置。
開店選址,不可目測人流量大,就腦子一熱去簽合同付租金了。而應當結合自身情況、地段特點、目標人群等,多方斟酌後,理性做出最具性價比的決定。
◎
根據車流量選址
王女士在某仿古一條街開了一家超市,她認為步行街人流量大,應該有很大的商機。但令王女士冇想到的是,開張3個月了,月月虧損。問題出在哪裡呢?
超市經營的特點是薄利多銷,人流量大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問題是,步行街隻能行人不能行車,車進不去,顧客買那麼多東西要放哪兒呢?
因此,在開店選址的時候不光要考慮人流量的問題,還要考慮到車流量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