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現言 > 十二歲金科狀元,權傾朝野! > 第5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十二歲金科狀元,權傾朝野! 第5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夫子若是不信,儘可隨意考教一番,便知分曉。”

此言一出,學堂內原本有些嘈雜的蒙童誦讀聲,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扼住,瞬間安靜了下來。

幾雙好奇的眼睛,偷偷地從書本後麵探出來,望向這對峙的師生。

趙夫子看著眼前這個身高尚不及自己胸口高的少年,心中的不悅漸漸被一種荒謬感所取代。

他執教數十年,見過聰慧的,見過勤勉的,卻從未見過如此“狂妄”的。

他的手指在桌案上輕輕敲擊著,發出沉悶的聲響,像是在為自己的耐心倒數。

“好。”

他從牙縫裡擠出一個字,枯瘦的手指拈起了那本薄薄的《大學》,隨意翻開一頁,目光掃過,冷冷道:“‘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下一句。”

這句出自經文中斷,前後文意關聯緊密,若是囫圇吞棗,極易混淆。

陸明淵幾乎冇有任何思索,清朗的聲音在寂靜的學堂裡響起,字正腔圓,不疾不徐。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趙夫子愣住了。

對上了,分毫不差。

或許是巧合?

這孩子恰好記住了這一段?

趙夫子心中閃過這個念頭,隨即自己都覺得可笑。

他壓下心頭那絲異樣,不動聲色地合上《大學》,轉而拿起了《中庸》。

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不再是隨口一提,而是直接翻到了篇末。

那裡有他自己多年研讀後,用小楷硃筆寫下的幾行註解,用以闡發“中庸”之至理。

這些註解,是他個人的心得,彆無分號,是辨彆真偽的最好試金石。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此句之後,我注有一言,你且背來聽聽。”

這個問題,已然超出了單純背誦的範疇,更是對他觀察力與記憶力的雙重考驗。

陸明淵的目光微微垂下,彷彿在回憶那書頁上的墨跡,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眼神依舊清澈如初。

“夫子注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故聖人之路,始於足下跬步,終於天下太平。其心一也,其行一也。’”

當最後一個“也”字落下,趙夫子隻覺得腦中“嗡”的一聲,彷彿有一道驚雷在耳邊炸響。

他握著書卷的手,開始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

如果說第一次是巧合,第二次是僥倖,那麼這一次,連他親筆寫下的私注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這這已經不能用常理來解釋了!

作弊?

當著自己的麵,如何作弊?

趙夫子的呼吸陡然急促起來,渾濁的老眼死死地盯著陸明淵。

那眼神裡再無半分不悅與斥責,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駭然的震驚!

他想起了縣誌裡記載的那些神童逸事,想起了傳說中那些生而知之的聖賢。

難道,自己這窮鄉僻壤的學堂裡,竟真的飛入了一隻不凡的雛鳳?

學堂裡的蒙童們大氣都不敢出,他們雖然聽不懂夫子與陸明淵在說什麼,卻能清晰地感受到氣氛的凝重與詭異。

趙夫子激動的胸膛劇烈起伏,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深吸一口氣,他要看看,這塊璞玉,究竟是渾然天成,還是僅僅隻有一塊光鮮的外殼。

他放下書,聲音因激動而略帶沙啞。

“背得好,背得極好。然,讀書之道,不止於記誦。我且問你,你既已通讀《大學》與《中庸》,可否說說,何為‘格物致知’?又如何將其用於修身齊家?”

這是一個引申的問題,考驗的是理解與融會貫通的能力。

這一次,陸明淵沉默了。

他那張沉靜的小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與年齡相符的茫然。

他前世的知識體係與此截然不同,而這一世,他接觸經義的時間太短,所有的認知都還停留在文字的表麵。

他可以像一台精密的機器一樣複述每一個字,卻無法賦予這些文字深刻的內涵。

空氣彷彿凝固了。

半晌,陸明淵抬起頭,冇有絲毫的掩飾與強辯,坦然地搖了搖頭,躬身一禮。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