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金科狀元,權傾朝野! 第241章
-
清晨的空氣帶著江南特有的濕潤與微涼,浸入肺腑,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陸明淵的目光不經意地掃過前方,發現昨日排在他身前不遠處的一個麵色蠟黃的考生,今日已不見了蹤影。
那個位置空了出來,留下一道豁口。
身後傳來壓抑的議論聲,細碎地鑽入耳中。
“聽說了嗎?是排在我們前麵那個劉家的秀才,劉子謙。”
“怎麼了?我看他昨日出來時,臉色就不太對。”
“何止是不對,聽客棧的夥計說,他回房後便將自己關了起來,水米未進,到了半夜,竟傳出嚎啕大哭之聲。”
“今早,他家裡人便來將他接走了,說是說是心態崩了,這做得極好。這科場,真真是磨人啊”
歎息聲隨風飄散,帶著幾分兔死狐悲的涼意。
這就是科場,比沙場更不見血的戰場。
它考驗的不僅僅是才學,更是心性。
一念之差,便可能萬劫不複。
“開門——”
隨著一聲悠長的唱喏,貢院那厚重的朱漆大門在“嘎吱”聲中緩緩開啟。
搜檢的官兵依舊是那副鐵麵無私的模樣,動作麻利而嚴苛。
陸明淵提著自己的考籃,從容地接受檢查,每一個動作都顯得不疾不徐,有條不紊。
“鐺——”
鐘聲響起,考試開始。
一名巡考官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入,將一份嶄新的試卷放在了陸明淵麵前的案上。
試捲入手,帶著一絲涼意。陸明淵冇有急著動筆,而是先將整張試卷通覽了一遍。
與他預料的相差無幾。
第一部分,是三篇律法條文的默寫。
第二部分,是一篇策論。
第三部分,是三道模擬斷案,要求以主審官的身份,寫下判詞,並闡明判罰的律法依據與法理精神。
陸明淵的目光在三篇默寫題上稍作停留。
第一篇,《大乾律·刑律·盜賊篇》。
第二篇,《大乾律·刑律·鬥訟篇》。
這兩篇都是刑法中的核心內容,是所有讀書人的必修課,可以說是送分題。
而第三篇,則是《大乾律·戶律·雜稅篇》中關於“茶引鹽課”的一段。
這一段極為冷門,涉及的是朝廷對茶葉和食鹽這兩種專賣商品的稅收管理,條文繁瑣,數字眾多,通常考生很少會去專門背誦。
這便是考官的手段了。
在看似簡單的題目中,埋下一道坎,用以區分優劣。
若是尋常考生,見到這道題,恐怕當場就要心神大亂。
但對陸明淵而言,這卻構不成任何障礙。
他將曆朝曆代的稅法典籍翻閱了無數遍。
這區區“茶引鹽課”,早已爛熟於心。
他提起筆,飽蘸濃墨。
冇有絲毫的停頓與思考,一行行工整俊逸的小楷便躍然紙上。
字字清晰,句句準確,連標點都一絲不苟。
不過一刻鐘的功夫,三篇律法條文便已默寫完畢。
完成默寫,陸明淵的心神愈發沉靜。
他將目光投向了那道策論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