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金科狀元,權傾朝野! 第131章
-
就像一頭習慣了耕地的老牛,被突然關進了方寸大小的欄圈,渾身都不自在。
陸明淵心中瞭然。
他走進自己房間,從書袋的夾層裡取出一個用布包著的錢袋,掂了掂,有些分量。
這是他拿到縣試案首後,縣衙發下來的賞銀,一共五十兩。
他留下二十兩備用,其餘的,早已想好了用處。
他走到陸從文身邊,將錢袋輕輕放在桌上,推了過去。
“爹。”
“嗯?”
陸從文回過神,看著桌上的錢袋,愣了一下,“這是”
“這裡是三十兩銀子。”
陸明淵的聲音平靜而清晰。
“爹,我知道您在愁什麼。咱們家不能總靠我這點賞銀過活,坐吃山空。”
“縣城裡不比鄉下,處處都是營生。您看是盤個小鋪子,做點熟食買賣,還是去碼頭尋個管事的活計,總得有個長久的打算。”
陸從文的臉瞬間漲紅了,猛地將錢袋推了回來,聲音也大了幾分。
“胡說!我一個大男人,哪能用你的錢!這是你的前程,是讓你讀書用的!”
“爹,”
陸明淵冇有退縮,目光沉靜地看著父親。
“錢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讀書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您和娘,還有明澤能過上好日子嗎?”
“現在有這個機會,為什麼不用?再者,這錢放在我這裡,它不會生崽。”
“可若是在您手裡,變成了營生,就能錢生錢,往後家裡的開銷,我讀書的花費,不就都有了著落?”
他頓了頓,語氣放緩了些,帶著不容置疑的信服力。
“縣城裡機會多,您若是一時冇有頭緒,我也可以幫您參詳參詳。”
“比如城東的腳伕行,每日人來人往,咱們可以支個茶水攤子,賣些大碗茶和肉包子,本錢小,見效快。”
一番話說得條理分明,入情入理。
陸從文愣住了,他看著自己這個年僅十歲的兒子,那眼神,那口氣,哪裡像個孩子,分明比他這個當家的還要看得長遠,想得周全。
他想反駁,卻發現兒子說的每一個字都敲在了理上,讓他無從反駁。
是啊,他不能總這麼閒著,讓全家的重擔都壓在淵兒一個人身上。
王氏也走了過來,拿起錢袋,塞進丈夫粗糙的大手裡,眼圈微紅。
“當家的,就聽淵兒的吧。孩子有出息,是咱們的福分,咱們不能拖累他。”
陸從文握著那沉甸甸的錢袋,像是握著千斤重擔。
他看著陸明淵,嘴唇翕動了半天,最終重重地點了點頭,沙啞著嗓子道。
“好爹聽你的。爹保證,絕不會讓你失望!”
這一刻,這個家的頂梁柱,彷彿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家事暫定,陸明淵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他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門。
書桌上,一盞油燈如豆,靜靜燃燒。
他將林天元給的那幾本關於《禹貢》和《水經》的地理註解拿了出來,書頁泛黃,墨香混著古舊紙張的氣息,讓人心神寧靜。
“為學者,當胸有丘壑,放眼天下。”
林三爺的話,猶在耳邊。
陸明淵深以為然。科舉考的是經義文章,但一個人的格局與眼界,卻絕不能僅僅侷限於四書五經。
地理、水文、曆史、製度這些看似無用的“雜學”,恰恰是構成一個完整世界觀的基石。
知天下,方能治天下。
他冇有急著翻閱新書,而是按照林天元的吩咐,先從書袋中取出了《大學》,開始默誦鞏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清朗的誦讀聲在小小的書房內低低迴響。
溫習完畢,他鋪開一張半舊的宣紙,取墨,研磨。
墨錠在硯台上緩緩打著圈,清寂的聲響裡,他的心也隨之沉澱下來,古井無波。
提筆,懸腕。
筆尖飽蘸墨汁,在紙上從容落下。
他練的,是當朝流行的館閣體,一筆一劃,工整雋秀,法度森嚴。
這是科場上的敲門磚,容不得半點馬虎。
燈火搖曳,將他專注的身影投在牆上,拉得細長。
-